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一)

    忆鲁迅(节选)

    郁达夫

    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

    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却很是可爱。

    他送我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北风吹得很大,他不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舍来的路上,满面还带着了笑容。

    鲁迅对于辞去中山大学教职之后,在广州闲住的半年那一件事情,也解释得非常有趣。他说:“A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因为对方的假君子,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你若一经示弱,来加你以压迫。”

    (二)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B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

    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许先生倒很生气。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饭,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三)

    北京大学作为莘莘学子心中为之神往的“象牙塔”,妇孺皆知。但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北京大学校徽的设计者便是鲁迅先生。

    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因与鲁迅先生私交甚好,便邀请他为北大设计校徽,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部件——瓦当。

    图案主体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重任”的想象。

    “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鲁迅希望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摘编自网络,有删改)

    1. (1) 学霸、精英、纯真善良、爱国者……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标签”,这些“标签”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鲁迅身上有许多的标签,请根据内容,并说明理由。

      A.认真随和

      B.爱国者

      C.真的勇士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标签

      理由

    2. (2) 鲁迅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仿照示例,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 , 推测鲁迅在讲话时的神态,并说明理由。(可关注说话涉及的对象、情境等。)

      示例: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神态是热情诚挚的。本句的说话对象是家中客人,当鲁迅将校样拿给大家时,大家已有些吃惊,大家就更吃惊了。可平易近人的鲁迅并未觉得有何不妥,他十分替客人着想

      A.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

      B.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

    3. (3) 鲁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三则材料分别展示了朋友眼中的鲁迅、学生眼中的鲁迅和后人眼中的鲁迅,请结合《朝花夕拾》,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