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时事评论,并完成题目。

    学历绝非“孔乙己的长衫”

    ①最近,“孔乙己文学”一词冲上热搜,配有导语:“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这一话题很快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②很多人觉得,这位语文课本里的人物,就是当下的自己:“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③我们不禁思考,学历真的是束缚青年人发展的“长衫”吗?真正的“长衫”究竟是什么?

    ④查询“孔乙己”词条的“百度指数”发现,搜索该词条的网友很多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话题的讨论者也大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很多人正处于在校、求职或工作的状态。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会找到相匹配的工作岗位,拥抱幸福生活;而在就业市场中,实际上不太容易找到心仪的岗位,“海投”的简历没有回音。即便找到了工作,或许与预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差。

    ⑤现实带来的焦虑心情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将“高开低走”的“锅”“甩给”学历,实则是“读书无用论”的巧妙“变装”。

    ⑥“孔乙己文学”的几句热评“翻译”一下,其实就是说:无法接受从事学历门槛低的工作,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都是白读了。

    ⑦然而,知识这个东西,学了就是自己的,怎么会白读呢?

    ⑧钱锺书先生曾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比如,行至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少了知识学识的润色,这些不过是过眼云烟的地名;不了解典故传说,内心便不会泛起涟漪。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能让精神来一场长足的旅行。正如有人说,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可以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可以给你相遇。也有人说,读书学习能让你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⑨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坦言,我们今后毕生的任务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这个优秀的普通人,热爱世界,热爱万物,热爱众生,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寻找到一个自己内心喜欢又有时代价值的事情。有人受教育以后,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家乡摆脱贫困;有人希望用知识为国效力,甚至改变世界,所谓“达则兼济天下”;也有人想更“自由”,用喜欢的方式过这一生,谓之“自得其乐”。这些都没有错。

    ⑩读书学习,就是在不断夯筑基础、提升自我,把人生的“方向盘”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比如,在张桂梅校长的引领下,20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她们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比如,丽水松阳县返乡青年麻功佐,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土蜂蜜等,产值达2500多万元,带动160余家低收入农户增收。

    ⑪也许某个时段,我们的经历里,投射了孔乙己的影子,但接受教育就是在给自己保留一种机会。哪怕一时半会儿处于低谷期,只要坚持不懈,总有“逆袭”的可能。

    ⑫其实,学历和知识绝非“长衫”,而消极、逃避、不敢面对现实的思想枷锁,不会运用知识,才是真正的“长衫”。某种程度上来说,孔乙己的可悲之处,恰恰在于他不愿意放下面子,宁愿偷窃也不愿意自食其力,再加上他虽然拥有知识却不会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些才是束缚住他的“长衫”。

    ⑬而该如何卸下真正的“长衫”,挣脱枷锁,值得从方方面面来深思。

    ⑭对当下的社会而言,营造平等、宽容的就业氛围尤其重要。推动社会公众更好地共情和理解年轻人,包容“慢就业”,支持“灵活就业”,将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社会落到实处,才能让更多青年不被束缚,心无旁骛地勇敢追梦。

    ⑮同时,高校需要完善更加贴合时代需求的培养计划,帮助学生实现学业与职场的有机衔接,个人前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匹配,让学生不再因有学历没能力而错失理想工作,并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问题。

    ⑯社会观念也要不断转变。总有人认为,学了计算机专业不编程序就是白读了,学了新闻专业不当记者就是白读了。其实,人生的选择很辽阔。一个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旅行家也没什么不好,一个新闻专业出身的金融从业者同样能发挥才干。社会对于读书人“成功”与“不成功”的定义,可以更多元。

    ⑰作为年轻人,我们也该意识到,学历不是学利。有人觉得,一旦失去该有的利,学历就一文不值,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对真正的读书人,学历不仅仅是利,更是经历,是大义。个人眼界的拓宽、内心世界的丰富,以及对这个社会的回馈,都是读书带来的财富。

    ⑱2022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曾说,“大学生就业要怀着一颗平实之心,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防止高不成、低不就。”有远大的追求固然是好事,但是自怨自艾不如踏实付出行动,脱掉了思想上的“长衫”,才能真正奋力奔跑。

    ⑲学历从来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签”,更不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当代年轻人,也不是封建社会的“孔乙己”。“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每个人都该努力脱下。

    (选自2023年3月1日《浙江宣传》,有删改)

    1. (1) 小语同学做了阅读单去读这篇文章,请你一起完成。

      阅读单

      思维路径

      提问

      我的记录

      【引出现象】

      针对什么现象引出话题?

      “孔乙己文学”冲上热搜

      【分析问题】

      【引发思考】“孔乙己文学”的思想实质是什么?

      【展开论述】读书学习有哪三点好处?

      【解决问题】

       ?

      从就业氛围、高校培养计划、社会观念、年轻人的观念等角度阐述

      【得出结论】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面对现实,踏实行动创造个人价值

    2. (2) 小语同学和小文同学分享了这篇文章,并有了以下的讨论,请你参与。

      新闻链接:

      新浪职业教育网报道:

      湖北荆州90后的赵聪从小在洪湖长大。毕业后,她返乡创业卖莲藕。因常年与泥巴打交道,她被嘲笑“土”,家里人也觉得“丢人”。虽然难过,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今年,努力六年的她因助农登上联合国新闻,还和朋友一起,帮农户卖出50万斤滞销莲藕。赵聪说:“老乡的夸奖,比什么荣誉都更让我开心。”

      网友评论:

      鲜满拓:真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一开始不被接受也能坚持下来。

      莫啥文花:女娃娃一点都不土,乡村振兴不是靠口号,而是需要更多懂技术的年轻人加入。

      风中的苇:前后看上去老了好几岁,可能是太辛苦了。

      小语:议论性文章讲究“论证要合理”,我觉得文章划线处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小文:我不这样认为。合理的论证要求选用适恰的论据,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准确阐发论据与论点间的逻辑关联。你看,① 

      小语:你说的有道理。我还发现对于一直努力向上的人来说,学历从来就不是静止不变的。

      小文:确实如此。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新闻里洪湖的一位女大学生返乡卖藕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你能结合本文和新闻链接,对这则新闻发表观点并进行合理阐述吗?

      小语:没问题,我来试试看。②  

    3. (3) 以上两题体现了小语同学阅读这篇文章的路径,请据此梳理时事评论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