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
  • 1. (2022七上·定远期中) 学生时代的钱学森热爱科学,渴望学习到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他说:“当年我们在附中上学,都感到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压在心头,老师们、同学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努力学习,为了振兴中华”。钱学森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于1935年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学习,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三年后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从1935年到1950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1955年,在国家的帮助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土。

    1. (1) 为了振兴中华,钱学森努力学习,不断深造。从钱学森身上我们感受到学习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2. (2) 在钱学森身上,学习既有国家存亡的压力,也有强烈的热爱渴望,正如有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很辛苦”,但也有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乐在其中”,你觉得学习是苦还是乐呢?为什么?
    3. (3) 感到民族、国家的存亡,钱学森以“振兴中华”为梦想,始终牵挂自己的祖国。编织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主题,我们应该怎样确立梦想?
    4. (4) 少年的梦想,有时像“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请简要阐述自己的梦想,并谈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