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大庆) 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各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①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是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②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③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④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到人们唾骂,但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

    ⑤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有的人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把它加以客观化,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才能创造出艺术作品。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1. (1)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立论扎实,从人们的日常经验写起,接着剖析原因、进而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 B . 第③段画线处的“无所为而为”指的是欣赏事物本身的美,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 C . 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其实也含有至理。 D . 朱光潜认为,艺术家只要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就都能够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2. (2) 文章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请结合文章③④⑤段回答,为什么艺术要与实际人生有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