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 单选题
  • 1. (2023七下·扶余月考)  2019年3月1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载着中国南极科考队员返回上海铺地,完成第35次南极科考任务。

    1. (1)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先后给罗斯海新站、长城站和中山站运送补给,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 .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 . 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C .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 (2) 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拍摄的动物照片,最有可能是( )
      A . B . C . D .
    3. (3) 游客在北极地区可能看到的代表性动物是( )
      A . B . C . D .
    4. (4) “除了脚印,什么也别带来;除了回忆,什么也不带走”、下列做法符合极地生态旅游的是( )
      A . 追逐着北极熊拍照 B . 给动物投喂食物 C . 品尝当地野味 D . 把生活垃圾带走
    5. (5) 我国去南极科学考察队一般在11、12月抵达南极洲,主要原因是此时南极( )
      A . 为雨季 B . 冰雪大量消融 C . 为暖季 D . 为极夜时期,风雪小
    6. (6) 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B . 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C . 南极地区降水量丰富 D . 去两极科考的最佳时间都为每年的6~8月
    7. (7) 下列关于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北极地区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 南极地区风力更为强劲 B . 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C . 南极地区海拔更高 D . 南极地区纬度更高
    8. (8) 如图名为《浮冰上的北极熊》,反映的问题是( )

      A . 人类的滥捕滥杀 B . 全球气候变暖 C . 全球气候温差过大 D . 环境污染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