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8 文言文二则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

更新时间:2024-05-16 浏览次数: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 1. 读拼音,写词语。

    náng yíng yè dú这个成语讲的是车胤gōng qín bú juàn,发奋苦读,终于bó xué duō tōng的故事。

  • 2.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1) (yìn yìng)(qíng qín)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chéng shèng)(shuò shù)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 (2) 过小溪,逢老(ǎo  áo)方磨铁(chǔ  wǔ),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hái  huán ) 卒业。
  • 3. 字词理解。
    1. (1) 下面下划线字意思正确的打“√”,如有错误,有正确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夏月则囊(强烈)数十萤火以照书。   

      ②过是溪,逢老媪(正在)磨铁 杵。      

    2. (2) 照样子,用组词方法解释下划线字。

      ①胤恭勤不。(疲倦)                     ②博学多  

      ③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    ④成,弃去。

    3. (3) “卒”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完毕,结束,②到底,终于,③死;下列下划线字分别选哪个义项?

      A.七有 , 年七十一,目闻之震悼。

      B.太白感其意,还业。     

  • 4.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 (1)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 晋朝有个叫车胤的人,谦逊勤奋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B . 晋朝有个叫车胤的人不但做事勤劳,而且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C . 晋朝有个叫车胤的人,因为勤奋谦逊,所以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2. (2)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 夏天的月光下,(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用它们来照亮书本。 B .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白绢做成袋子,再数十只萤火虫装在里面,用它们来照亮书本。 C .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书本。
  • 5. 品读课文,理解盛悟。
    1. (1) (囊萤夜读》中能够直接概括车胤的精神品格的句子是(   )
      A . 恭勤不倦 B . 博学多通 C . 家贫不常得油 D . 以夜继日
    2. (2) 引用原文回答。李太白在山里读书时,对待学习,刚开始时的行为是“”后来的行为是“”他的行为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是因为看到,从而“感其意,还卒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填序号)。

      A.学习疲劳了可以去郊外散心

      B.读书再苦再累也不会比磨针更辛苦

      C.多细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真理

      D.做任何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 6.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 (1) 《囊萤夜读》讲的是唐朝人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的故事。
    2. (2) 车胤的这种在夏夜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读书的精神已经过时了。
    3. (3) “铁杵成针”字面意思是铁棒磨成针。实际上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4. (4) 《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都是寓言故事。
  • 7. (2024四下·湖北月考) 词句段运用。按要求写句子。
    1. (1) 妈妈对我说:“今天放学时要是下雨,我就来接你。”(改为转述句)
    2. (2) 姗姗来迟的朝霞在白桦四周徜徉着。(缩句)
    3. (3) 我们要尽快改正并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4. (4)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用加点词语写句子,注意用上表示颜色的词)
    5. (5) 体会下句中冒号的用法,仿照例句用所给话题写一段话。

      例: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关心班集体的小东]

    6. (6) 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各写一个句子。

      潜水:①比喻在社交平台上,静静地观看,而不发出声响,宛若大洋海底猎杀敌舰的潜水艇;②在水面以下活动。

    7. (7)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照样子,写一写你喜欢的一处地方)
二、阅读理解
  • 8.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 (1) 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如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2. (2) 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
    3. (3) 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
    4. (4)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5. (5)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
  • 9. 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一起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守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杨时悄悄地对同学说:“咱们就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凛冽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杨时望着程颐慈祥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详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 (1)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2. (2) 文章分成三段,已用“//”标明,请写出每段的段意。

    3. (3) 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4. (4) 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三、写作题
  • 10. 语文素养提升

    请你展开想象,把《铁杵成针》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把人物写得更鲜活,让故事更具体,更生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