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春季期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B卷训练

更新时间:2024-05-15 浏览次数:34 类型:单元试卷
一、基础运用
  • 1. 看拼音,写词语。

    海风fàng sì地咆哮着,桅杆上的帆被吹得呼呼作响。一sōu轮船在大海上航行。船上有个小朋友,用玩具枪miáo zhǔnhǎi ōu,假装射击。还有一位游客的宠物狗可zhēn dòu,它有时候静静地sī chě着纸团玩,又有时候zī yá liě zuǐ,故意吓唬游客。

  • 2.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miè)       牙(zī)       目口呆(dènɡ) B . (yínɡ)      嘴(niě)      矛(wú) C . 鼓(luó)       名(yù)       能应(fú)
  • 3. 下列下划线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其人弗能也                 我叫他,他答了一声 B . 住阵地                     卫家园 C .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也       他遭人 D . 得兔                     重使用
  • 4. 下列画线部分的体验不同的一项是( )。
    A .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B . 爷爷被推进了手术室,大家在门口焦急地等待着。半个小时刚过——大家仿佛熬了半天 , 医生笑眯眯地出来了。 C . 高考成绩出来了,妈妈正在手机上输入姐姐的准考证号。十几个数字——姐姐仿佛度过了一个漫长的世纪。 D .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不知不觉五六年过去了。小弟已经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了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
  • 5.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考试前小明没做任何准备,所以胸有成地走进了考场。 B . 田野里,生机盎然,草长莺飞,小朋友们正在兴致勃勃地寻找春天。 C . 郭守敬一生的科技成就有十几项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 为全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D . 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 6.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均属年龄称谓,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学校把退休教师的论文结集出版,命名为《而立集》。 B . 他二十岁参加工作,埋头苦千二十多个年头,年逾不惑 , 已硕果累累。 C . 老校长过六十岁生日,学校送他一份礼物贺他“ 花甲之喜”! D . 张医生退休后,养老、学书、练拳、十年不辍,虽年逾古稀 , 但精神矍铄。
  • 7.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改为转述句)
    2. (2)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3. (3) 课堂上,陈亮请老师到前面讲一个故事。因为陈亮的嗓子有些嘶哑,但是他讲得很认真。同学们专心地听着,他刚讲完,老师首先第一个鼓掌,同学们也跟着鼓掌,教室里爆发出激烈的掌声。(用修改符号修改这段话)
  • 8. 故事拓展。

    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二、课内阅读
  • 9.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____
    1. (1) 根据故事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人物语言,在括号里填写人物动作。

      楚人:“吾盾之坚,

      ()

      楚人:“吾矛之利,

      (楚人高高举起自己的矛,不时用矛在盾前比画着。)

      路人:“

    2. (2) 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3. (3) 这个人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____)(填序号)。
      A . 对卖盾与矛的人的做法很反感。 B . 急于看到是盾坚还是矛利。 C . 知道“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4. (4)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___)
      A . 这个楚国人不善言辞。 B . 这个楚国人把盾和矛的功能夸大后,无法自圆其说。 C . 这个楚国人看有人质疑,非常害怕。
    5. (5) 想象一下,这个楚国人当时的反应是怎样的?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文中说他“”。
三、现代文阅读
  • 10. 鲨鱼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①我们的轮船停在非洲的海岸。中午,天气很好,海上吹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热,从撒 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在蒸笼里。

    ②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游水呀!”一会儿,水兵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③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嫌帆布圈里太憋气,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游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其中一个孩子的爸爸是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

    ④突然甲板上有人叫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出现了一个海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⑤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放开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往孩子们那边划。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们不到二十步了,那只小船还离得远远的。

    ⑥孩子们起初没有听见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见鲨鱼,后来有一个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⑦这尖叫声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俯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待结果。

    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孩子们怎么样,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⑧水面上的烟渐渐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细细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到处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⑨老炮手露出了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

    ⑩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浪漂动着。

    1. (1) 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的内容。
    2. (2) 文章第①自然段是描写,作用是
    3. (3)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孩子们之所以鲨口脱险是因为孩子们水性好。

      ②老炮手在关键时刻采取的办法是用大炮轰鲨鱼。

      ③文中对鲨鱼的直接描写很少,但从孩子们的尖叫声、炮手的神态等很多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鲨鱼的危险和凶猛。

      ④故事随着老炮手的心情变化而展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看后发人深思。

    4. (4) 老炮手在关键时刻采取了什么方法救出了孩子?你觉得文中的老炮手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至少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四、写作题
  • 11. 妙笔生花。

    题目:一次神奇的探险之旅

    要求:发挥想象,选择恰当的人物(如探险爱好者、向导、异能者等)组成探险小组,结合具体的场景(如茫茫沙漠、深山老林等)、装备(如指南针、地图等)、险情(如遭遇沙尘暴、猛兽来袭等),写一写你们的探险故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