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

更新时间:2024-05-15 浏览次数: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29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那天,你和小粤一起登梧桐山,一路上“芳草鲜美,”,“青树翠蔓,”。当你们满怀豪情登顶梧桐山,极目远眺,望着远处的云与山与海,你们不由得发出慨叹。你说:“八月湖水平,。气蒸云梦泽,。”小粤接:“海内存知己,。”小粤突然很感慨:“眼前美景如此壮阔大气,可是我的梦想却如《蒹葭》所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求之不得,。悠哉悠哉,’我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我的梦啊?”你拍着小粤的肩膀说:“‘,悠悠我心。’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儿女共沾巾’。我们要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

  • 2. 下面对《子衿》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男子的美称,在诗中指“你”。衿,指衣领。佩,指佩玉的带子。 B . 全诗共三章,前两章具有回环往复的特点,读来别具真率纯朴之美。 C . 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设问。 D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通过夸张,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下题。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   )的民间文化。鲁迅难忘那(    )在临河空地上的戏台和笼着jiǎo jié月色的社戏;令人流连忘返;吴伯箫记忆网里挤着那jìng mù的、暖融融的灯笼,承载着情愁和沧桑,令人感慨万千;贺敬之心中那不曾变味的糜子、米酒和悠扬高亢、粗犷奔放的“信天游”,令人沉醉不已;刘成章笔下那气势páng bó、壮阔豪放的安塞腰鼓,令人(     )。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多样与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jiǎo jié(     )  jìng mù(    ) páng   bó ( )

    2. (2) 下列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传承 屹立  叹为观止 B . 传承 伫立  惊心动魄 C . 传诵 屹立 惊心动魄 D . 传诵  伫立  叹为观止
    3. (3)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多样与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B . 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我们感受到多样与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C . 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我们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D . 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市民张先生说:“现在我家里的灯全是节能灯。过去没有意识到用电和低碳的关系,后来看到每用100度电,就会排放78公斤二氧化碳,觉得有些·触目惊心,便在节约用电方面用了心。”市民刘女士说:“现在我也在用行动践行低碳生活。去超市购物,都是自己带购物袋。家里洗菜的水,则用来拖地或者冲马桶。”市民王先生说:“自从知道少坐一次电梯,可以减少2~6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后,我就尽量爬楼梯了。以前每顿饭都要吃肉,现在知道肉类在屠宰、加工环节浪费了很多资源,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就尽量少吃肉了。’

    1. (1) 请写出你从采访对象的谈话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2. (2) 班级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仿照下文,从家庭或社会的层面再续写一句本次活动倡议书的结束语。

      结束语:我们期待,校园的垃圾桶里少一些空白的纸,教室里的日光灯不再一直亮;我们期待,

  • 5.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题。
    1. (1) 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使用了“选择性阅读”的方法。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语对古代文学感兴趣,选择先读《诗第十二》。 B . 小语想了解更多的历史内容,决定去读《〈战国策〉第八》。 C . 小语想拓展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认真阅读《〈诗经〉第四》。 D . 小语想开展汉字文化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仔细研读《文第十三》。
    2. (2) 班级开展“阅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二、阅读(41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选自《桃花源记》)

    1. (1)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通人(    ) ②便还家(     ) ③处处之(   )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盖江北俗/处处志 B . 骑步行/便船,从口入 C . 妇人汲井且浣衣/学不思则罔 D . 又有树数株郁郁/而不胜者
    4.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余 顾 而 慕 之 以 为 此 一 家 之 中 有 万 物 得 所 之 意 自 恨 不 如 远 甚 也。

    5. (5) 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甲、乙两文所展示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截至2020年底,中国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总长度4.8万公里。在我国,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网络。1000千伏输电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约为现有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4~5倍,输电距

    离增加了2~3.倍,电阻损耗只有其25%~40%,而且可节约线路走廊土地资源约三分之二,具有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占地少等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特高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

    【材料二】

    特高压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效益明显。与输煤输电相比,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的电力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上网电价比当地煤电标杆上

    网电价低0.06~0.13元/千瓦时。从2009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投运至今,充分验证了特高压的安全性,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另外,特高压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噪声明显低于500千伏输电工程。

    【材料三】

    中国76%的煤炭、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分布在西部北部,8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能源富集地区距离东中部电力需求中心1000~4000公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自称“电工班班长”的刘振亚亮出“高招”:建设“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电网。未来特高压的发展将有良好的前景,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起到明显效果。

    【材料四】

    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特高压电网已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破解了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了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

    (贤集网、机电之家网,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特高压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将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 B . 从2009年至今,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 C . 我国存在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 D . 特高压电网已经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
    2. (2)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特高压的特点。(3.分)
    3. (3) 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我国特高压的发展前景。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粒米的旅行

    王太生

    ①这注定是一条年复一年的经典线路,它关于一粒米的旅行。 

    ②五月,若隐若现的布谷声中,秧苗出落得青翠欲滴,农人拿来箩筐,秧苗端坐在农人晃悠悠的箩筐上,一路挤闪路边的野草,担子跌落亮晶晶的水滴,以一个季节的成人礼的方式,走向天光云影的秧田。 

    ③一粒米就这样开始旅行。它一出门,就迎面遭遇一场兜头雨。一场雨在天地间泼泼地下着,秧田翻着气泡,秧苗在雨中舒展腰肢,歪着小脑袋,咧着嘴,尽情吮吸。秧田需要汩汩的水,小河的水沿着水渠哗哗流淌,这时候,有一尾鱼,哗啦一声,游入秧田。 

    ④一粒米在旅途上,雨热同期。高温在秧棵间恣肆蔓延。只有在这样氤氲的高温下,一粒米才开始抽穗。三伏天,农人在水田劳作的姿势,是逆光中的一幅剪影,勾画在以秧田为背景的天空。那些秧苗在咕噜咕噜地喝水,农人在拔草的间隙,坐在树荫下,也咕噜咕噜地喝水,随身携带的水壶里,有一层积渍厚厚的水垢。 

    ⑤城里来的孩子,对农村所作的观察,是鹅眼状的。田埂上,迎面走来的水牛,一对大眼睛倒是怯生生的。农人谚语:鹅眼看人时小,牛眼看人时大。牛的双眸,闪烁的是对土地的敬畏。 

    ⑥一米粒开始邂逅爱情。这时候,稻田里有蛙鼓虫鸣。感情越炽热,温度越高。一粒米在稻壳紧紧包裹的子宫内灌浆发育。灌浆中的一粒米,放在掌心,用手轻轻一搓,是迸裂的,嫩嫩的,有青中带玉的胞浆。不远处,邻家女孩儿坐在小院的树下,静静地想着心事。 

    ⑦等到农人的额头上、颈脖上的汗水渐渐风干,秋天就到了。梦中的稻田逐渐干涸,大地一片金黄,米粒等待收割。就这样,一粒米在它的旅行时光中,戛然而止。 

    ⑧儿时餐桌上,我经常将一碗饭吃剩一半。外婆见状,不时提醒说:浪费粮食,响雷打头。一粒米,七斤四两水。我吓得赶紧扒拉干净,故意发出响声,直到碗底照见人影。 

    ⑨到达了目的地,一粒米脱去薄薄的稻壳,变成晶莹的一粒,又开始了它的另一种旅行,从乡村流入城市。 

    ⑩那时候,父亲在粮店上班。粮店的粮垛堆至房顶,粮垛是由一袋一袋的米包垒成的,我躺在粮垛上,重量的挤压使一粒粒米在身下有秩序地缓缓游动。我曾看到装满无数粒米的麻包上盖了章,有的还有印记。我记得有一只麻包,上面写着字:新河大队,张。我猜想,这一定是那个卖这苞米的农民留下的,他舍不得这经历了一个苦夏所收获的这苞米?抑或让淘米做饭的城里人,晓得这一包米,是乡下一个姓张的人种的?好像彼此之间,有种缘分。  ⑪一粒米之旅,是苦夏之旅,暴雨雷电,等待忍耐,孕育蜕变;也是辗转之旅,舟车相继,每一个环节,都串连起好多人。一粒米,喂养了乡村和城市。

    ⑦湿热相伴,汗水同行。宋代诗人戴复古在《大热》中描述,“____”。天太热了!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大瓷窑,在酷暑的六月燃烧。何必埋怨天热呢,你看秋天的硕果,其实是在这炎热的夏天孕育。在这样的天气耕耘,田里热得可怕,稻田的水,滚烫、滚烫,像是沸腾了一般,农夫背上的汗,如同被泼了一盆水上去,湿漉漉的……

    ⑧等到暑热消去,凉风起,农人额头汗珠渐渐风干,秋天到了,梦中稻田,逐渐干涸,大地一片金黄。一粒米,等待收割。就这样,一粒米在时光的旅行中,戛然而止,

    ⑨儿时餐桌上,我经常将一碗饭,吃剩一半。外婆见状,不时提醒说,浪费粮食,响霄打头。一粒米,七斤四两水。我吓得赶紧扒拉干净 , 故意发出响声,碗底照见人影

    ⑩到达了目的地,一粒米,脱去薄薄的稻壳,变成晶莹的一粒,又开始了它的另一种旅行,从乡村流入城市。

    ⑪那时候,父亲在粮店上班。粮店的粮垛堆至房顶,粮垛是由一袋一袋的米包垒成,我躺在粮垛上,重量的挤压,一堆米在身下,有秩序地缓缓游动。趴在粮垛上游戏的日子,我曾看到装满无数粒米的麻包上,盖了章,有的还标有印记。有一只麻包,上面写着字:“新河大队、张。”我猜想着,这一定是那个卖这一包米的农民留下的,他舍不得这经历了一个苦夏所收获的这一包米?站在树荫下,咕噜咕噜地喝着水。抑或让淘米做饭的城里人,晓得这一包米,是乡下一个姓张的人种的?彼此之间,有种缘分。

    ⑫一粒米之旅,是一个苦夏之旅,暴雨雷电,等待忍耐,孕育蜕变;是一个辗转之旅,舟车相继,每一个环节,都串联起好多人。

    ⑬一粒米,喂养了乡村和城市。

    (选自2022年5月5日《长江日报》,有删改)

    1. (1) 文章题为“一粒米的旅行”,请你根据文意,把这粒米的旅程补充完整。

       →大雨浇灌→

    2. (2) 请选择合适的角度,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做批注。

      ①秧苗在雨中,舒展腰肢,歪着小脑袋,咧着嘴,尽情吮吸。

      ②我吓得赶紧扒拉干净,故意发出响声,碗底照见人影。

    3. (3) 下列诗句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B .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C .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D .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4. (4) 选文以“一粒米”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作文(50分)
  • 9.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自选文体;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