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庄子》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4 类型:复习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 , 何不以为大而浮乎江湖,而忧其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牦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

    (节选自《庄子》)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 .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 .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D .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放在姓氏后面,表示对人的尊称,如文中的“惠子”。 B . 石,与“升”、“斗”、“钟”一样,都是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C .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中的“固”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固”意义相同。 D . “裂地而封之”中的“而”,与“卑身而伏”中的“而”用法不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人“善为不龟手之药”却“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庄子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其另有更大的价值。 B . 野猫和黄鼠狼很灵活,擅长捕捉小动物。虽然牦牛连只老鼠都捕不到,但庄子却认为牦牛的价值更大。 C . 面对惠子的言论庄子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给惠子讲故事,体现了庄子寓言说理且文风汪洋恣肆的特点。 D . 在“五石之瓠”与“大樗之树”两个事例中,庄子与惠子所争论的是同一个焦点,表达的是各自的同一个观点。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②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5. (5) 庄子在与惠子的两段争论中想阐述什么思想?请简要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瓠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庄子·养生主》)

    文本二:

    梓庆削木为鐻 , 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选自《庄子·达生》)

    【注】①鐻:悬挂钟鼓的木架,形似虎,上面雕刻有精美生动的图案。②齐:同“斋”,斋戒,素食洁身,排除杂念。③骨:同“滑”,乱,扰乱。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B . 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C . 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D . 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善,文中的意思是揩拭,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善”字意思不同。 B . 《庄子》,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又名《道德经》。 C . 梓庆,指名为“庆”的木工,先秦古书常将职业放在人名前,如“弈秋”“师襄”等。 D . 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公”,比它低一等的是“伯”。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先后运用了三种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的对比。 B . 文本一中,文惠君由“解牛之道”品悟出“养生之道”:人生在世,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不妄为,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C . 文本二写了一位专技者梓庆的精修用心的过程,以喻与自然为一的道理,创作者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创作出出神入化的作品。 D . 两篇选文想象丰富,构思精巧,描写生动,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体现了庄子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采用寓言故事来说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②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5. (5) 两文的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