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洪迈《容斋随笔》

更新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2 类型:复习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 , 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故废廖立而立垂泣,废李严而严致死。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 , 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 , 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魏延每随公出,辄欲请兵万人,与公异道会于潼关,公制而不许,又欲请兵五千,循秦岭而东,直取长安,以为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史臣谓公以为危计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方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建旗鸣鼓,直指魏都,固将飞书告之,择日合战,岂复翳行窃步,事一旦之谲以规咸阳哉!司马懿年长于公四岁,懿存而公死,才五十四耳,天不祚汉,非人力也。“霸气西南歇,雄图历数屯。”杜诗尽之矣哉。

    (选自《容斋随笔》,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 B . 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 C . 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 D . 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蓍龟,蓍草和龟甲,古人以蓍草、龟甲占卜吉凶,因此合称“蓍龟”,用来指代占卜。 B . 夷夏,夷,指周边少数民族;夏,华夏,指中原地区。夷夏合称泛指天下。 C . 后主,历史上惯称朝代的末代君主为后主。文中泛指后世的君主。 D . 樵采,即砍柴、刈山草、扫树叶等。文中禁止樵采是为保护墓地采取的措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葛亮用兵行军都以仁义之道和节制为本,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 B . 诸葛亮占卜后认为不可与曹操抗争,不可图谋孙权,可夺取荆州、益州三分天下。 C . 刘禅的近臣多是奸佞之人,却没有人有嫉恨暗害诸葛亮之心。 D . 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计策,不是因为计策危险,而是因为他不愿意用诈谋奇计。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

      ②司马懿年长于公四岁,懿存而公死,才五十四耳,天不祚汉,非人力也。

    5. (5) 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对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进行了评析,作者认为他成就功业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融荐祢衡,以为“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志怀霜雪,疾恶若仇,任座、史鱼,殆无以过,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衡素相轻疾,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因召之击鼓,裸身辱之。融为见操,说其狂疾,求得自。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宴,衡乃坐于营门,言语悖逆,操怒,送与刘表。

    衡为融所荐、东坡谓融视操,特鬼蜮之雄,其势决不两立。非融诛操,则操害融。而衡平生惟善融及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融、修皆死于操手,衡无由得全。汉史言其尚气刚傲,矫时慢物,此盖不知其鄙贱曹操,故陷身危机,所谓语言狂悖者,必诵斥其有僭篡之志耳。刘表复不能容,以与黄祖。

    观其所著《鹦鹉赋》,专以自况,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翼于众禽又云:“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又云:“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以崄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又云:“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卒章云:“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以忘初。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

    予每三复其文,而悲伤之。李太白诗云:“魏帝营八极 , 蚁观一称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石,句句欲飞鸣。挚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此论最为精当也。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翼于众禽/ B . 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翼于众禽/ C . 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翼于众禽/ D . 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翼于众禽/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求得自谢”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 B . 六翮,本指鸟两翼中的正羽,在文中以部分代整体,指代鹦鹉的翅膀。 C . “虽奋迅其焉如”与“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如”字含义相同。 D . 八极,八方极远之地。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祢衡既才华横溢,又人品光明磊落,志向高洁,嫉恶如仇,是实属难得的人才,所以孔融才称赞并向曹操举荐他。 B . 曹操虽然召见了祢衡,但祢衡对曹操的厌恶导致了他们两人不可能融洽相处,所以最终曹操将祢衡送给了刘表。 C . 据汉代史书记载,祢衡虽然崇尚气节,为人刚直,但却言语狂放不羁,有篡夺大权的野心,所以刘表也不容留他。 D . (鹦鹉赋)中的鹦鹉其实就是祢衡的自况,他感叹自己的爵禄命运的衰微薄弱,但即便观难险阻也仍会不忘初心。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操欲见之,衡素相轻疾,不肯往,而数有恣言。

      ②衡为融所荐,东坡谓融视操,特鬼蜮之雄,其势决不两立。

    5. (5) 作者认为李白的诗句评论祢衡非常恰当,那么李白是从哪些视角来对祢衡进行评价的?请分条列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