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一单元 /3 *鸿门宴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鸿门宴》同...

更新时间:2024-04-30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鸿门宴》节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认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 

    2.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旦日:第二天 B .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南:黄河以南 C . 项王、项伯东向坐        东向:面向东 D . 范增数目项王           数目:多次看
    3. (3)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一句是(   )
      A . 被动句 B . 省略句 C . 倒装句 D . 判断句
    4. (4)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表现了范增的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恃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 ,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材料二: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项王见A人B恭敬C慈爱D言语E呕呕F人有疾病G涕泣H分食饮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指趁机,其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句中的“因”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均不同。 B . 恨,指遗憾、后悔,其与《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飞星传恨”一句中的“恨”字词义不同。 C . 三秦,项羽灭秦后,以关中之地分封秦三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因以称三王或其所辖地。 D . 子房,是张良的字,“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名字,“名”“字”在意思上并无关联。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任命仪式结束,与汉王谦让之后,韩信便简明扼要地给汉王分析了当下的形势,极大地增强了汉王信心。 B . 韩信一方面向汉王极力肯定项羽勇敢、强悍、仁厚,一方面又明确指出项羽只是施与小恩小惠,难得人心。 C . 汉王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评价,折射出其知人善任而又驾驭有方,展现了他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 D .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此乃楚败汉胜一个原因的总结,也隐含汉王自负其胆略。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②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

    5. (5) 李华在《鸿门宴》研读中提出“正方:刘邦在鸿门宴上全身而退取决于一文一武两个助手”的辩题,请你以反方辩手的身份,结合两则材料与课文《鸿门宴》,简要陈述批驳正方观点的理由。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心,杀人如不能 ,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续耳。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于是遂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 (1) 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拔剑切而之      啖:吃 B . 杀人如不能    举:举起 C . 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 D . 沛公起厕    如:往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起,立饮之          劳苦功高如此 B . 夫秦王有虎狼心      此亡秦续耳 C . 待大王来            项王未有 D . 我为鱼肉,何辞      之奈何
    3. (3) 下列句子与画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B .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C .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 . 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泰伯》)
    4. (4) 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B .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非常紧急的事情。 C . 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非常紧急的事情。 D .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晋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到晋国做了国君。秦晋两国多次联姻,成语“秦晋之好”即出于此。 B . 司马,古代官职名,殷商时代始置,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 C . 东向坐,就是坐在东面。古人宴席座位在秦朝时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这种坐法表明项羽当时已是称雄天下的尊者。 D . 跽,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项羽此时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夜缒出                     劳苦功高如此 B . 壮也,犹不如人           沛公参乘樊哙者也 C . 人之力而敝之               招樊哙出 D . 乱易整,不武               常身翼蔽沛公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B .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辩论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 . 项羽具有容人之量。刘邦带领一百多人马来到了鸿门后,极力卑辞谢罪,项羽大度能容,就把告密人告诉了刘邦。 D . 刘邦颇具战略眼光。他秋毫无犯、封闭宫室、还军霸上,表面是等待项羽入关,实际上是审时度势,明白自己的处境。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5. 文言文阅读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鳏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 , 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 , 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张良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 . 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 . 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乙)文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 . 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告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段一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鸿门宴》)

    文段二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攻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项羽矫诏杀之。

    1. (1) 下列选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随

      ②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亚父南向坐       亚夫:项羽对范增的尊称,仅次于父亲

      ④常以身蔽沛公       翼:翅膀

      ⑤稍其权        夺:剥夺

      ⑥人臣之也        分:区别

      A . ②③⑤ B . ①⑤⑥ C . ②④⑥ D . ①③④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B .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C .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D .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3. (3)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鸿门:地名,在今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刘邦在此地参加项羽所举行的宴会,史称鸿门宴。 B . 玉玦: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多次用玦暗示项羽要下决心除掉刘邦。 C . 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军政,刘邦军营中的告密者曹无伤就是担任此职位。 D . 古代人们讲究礼仪,座次有堂上和室内的区别。堂上活动以南向为尊;而室内宴会以北向为尊。
    4. (4)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曰:“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将军站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 )能先入关破秦……不者,若(你们)属皆且(将要)为所(被)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东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应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乙】沛公之洛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 , 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 良日/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所以遣将守关者”中的“所以”,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两者意思不同。 B . 乙文中“愿沛公且留壁”的“壁”,与《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中的“壁”,两者都译为“营垒”。 C . 甲文中“具告以事”中的“具”,与乙文中“为五万人具食”中的“具”,两者意思相同,都是“准备”的意思。 D . 甲文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与乙文中“不如因其解击之”的“因”,两者意思相同,都译为“趁”。
    3. (3) 下列对甲乙两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报张良的救命之恩,项伯夜访,张良趁此机会拉拢项伯,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是情节变化的关键。 B . 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联合沛公西击咸阳,但张良担心秦军士兵不会听从,趁他们松懈,率军一举攻破秦军。 C . 刘邦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听说项羽将发起进攻时,虚心向张良问计,韩信要自立为王时,又听从了张良的建议。 D . 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张良对刘邦事业的巨大帮助,甲文突出了张良的忠义之心,乙文突出了张良的能谋善断。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②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5. (5) 综合【甲】【乙】两文信息,说说张良能深得刘邦重用的原因有哪些。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鸿门宴》语段阅读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1. (1)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张良出,要项伯 B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 沛公奉卮酒为寿
    2. (2) 从用法特点的角度看,下列加横线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
      A .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 . 常以身蔽沛公 C .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D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交戟卫士欲止不内         行旅皆欲出于王 B . 待大王来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 . 拔剑切啖之               与嬴不助五国也 D . 招樊哙出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4.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B .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C .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D .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5. (5) 对两段文字的内容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邦审时度势,善于用人,采纳了张良的建议,拉拢项伯为自己辩解。项伯的立场变化了,替刘邦考虑,这就直接引出了“鸿门宴”事件。 B . 樊哙听说项庄想借舞剑之机杀掉沛公,奋不顾身,冲进室内要与项庄、项羽拼命,反映了他勇猛无比的性格。 C . 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话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随机应变的缺点。 D . 对樊哙的描写可谓绘声绘色。先描写其言语,反映其心情;再写他冲撞卫士和直面项王的神态和言行。
    6. (6) 翻译句子。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7. (7) 有人说,鸿门宴上樊哙也是作者极力刻画的英雄人物,只不过是屠夫式的勇猛罢了。你认同吗?说说你的认识。
二、微写作
三、小阅读-课内
  • 10. 文言文阅读
    1. (1) 《鸿门宴》准确而鲜明地表现了刘、项两大反秦阵营中的四组人物(将帅、文臣、武将、奸细)。各组人物虽身份相同,但在各自阵营中表现迥异。请试分析。
    2. (2) “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个角度刻画了樊哙这一人物?有何作用?
    3. (3) 从文中找出有关项羽和刘邦的描写片段,思考:两人各自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并作具体分析。
    4. (4) 刘项双方形势关系的转换是鸿门宴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地方,请你分析一下,双方的被动主动的关系是怎么转换的。
    5. (5) 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两件事,这两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四、选择类
  • 1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旦日士卒        飨:犒劳 B . 留侯张良        善:交好 C . 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当:抵挡 D . 不如因善之        遇:对待
  • 1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私见张良,告以事       以沛公言报项王 B .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度我至军中,公 C . 臣    樊哙覆其盾 D . 沛公默     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 13.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释义的一项是(  )
    A . 沛公居山东 B . 项王默然不应 C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五、选择题
  • 1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 . 力(lù) 酒(zhī) 行(jiàn) 按剑而(jì) B . 肩(zhì) 玉(jué) 阳(zhǐ) 内诸侯(wù) C . 目(chēn) 目(zǐ) 刀(zǔ) 目项王(shuò) D . (chéng) 车(qí) 杯(sháo) 士卒(xiǎn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