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24)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更新时间:2024-04-16 浏览次数:7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4·) 李斯认为:“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而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这表明( )
    A . 都是一家之言,毫无可取之处 B . 商鞅变法存在缺陷,弊大于利 C . 所站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 D . 商鞅变法是秦走向灭亡的根源
  • 2.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该记载体现了商鞅变法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特点 D . 影响
  • 3. (2022七上·南海期末) 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孝文徙都洛阳”,向南方的齐借书抄写,充实北魏的国家图书。孝文帝此举旨在(   )
    A . 消除民族隔阂 B . 学习中原文化 C . 确立鲜卑正统 D . 统一黄河流域
  • 4.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这些措施( )
    A . 实现了南北统一 B . 削弱了北魏的实力 C . 促进了对外交流 D . 促进了民族交融
  • 5. 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富国而非富民为目标,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几乎把整个社会作为“取财”的对象。新法损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导致变法的社会基础丧失。材料表达的是王安石变法(   )
    A . 实施的背景 B . 改革的内容 C . 取得的成效 D . 失败的原因
  • 6. (2023七下·唐山期末)  下列是王安石变法的两项措施,其共同目的是(  ) 

    措施

    内容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也要交纳役钱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A . 增加政府收入 B . 减轻农民负担 C . 增强军事力量 D . 提高文官地位
  • 7.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 . 奖励发明 B . 改革科举制度 C . 精简机构 D . 裁汰冗员
  • 8. (22·期中)  赫德于 1898 年 10 月 24 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 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 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

    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 . 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 . 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 . 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 9. (2023八上·南海期末) 据吴敬恒回忆: “戊戌变法之际,朝廷想把寺观改为学校,这与当时的舆论不相入……曾见一卖菜男子抗论于市人说,寺观自古就有,怎么可以说废除呢? ”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 缺乏社会基础 B . 注重变法策略 C . 意在思想启蒙 D . 顺应时代潮流
  • 10. 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守旧官僚,对于变法诏令说“看不懂”,或者说“没办过”,拒不执行。由此可见戊戌变法:( )
    A . 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阻挠 B .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 . 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D .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11. 1950年 6月,刘少奇所做的《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指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 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刘少奇主要论述了( )
    A . 封建土地制度的危害 B .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C .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D . 人民革命的主要目的
  • 12. 小明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主题,搜集了“国企改革”“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民主与法制建设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3. (2023八下·福田期末)  1983年7月,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者纷纷前来认购,开创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先河。这表明了(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
    C . 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 . 可持续发展攻略全面贯彻落实
  • 14. (2023八下·南海月考)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
    A .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 .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 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 15. 下表反映了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赎买价格情况,从中得出的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正确认识是(   )

    1854-1859年,每俄亩土地平均价格

    1861年,政府每俄亩土地可垫付的赎买贷款额

    1861年,每俄亩土地农民实际支付价格

    25.93卢布

    33.11卢布

    69.26卢布

    A . 使俄国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 . 确保了俄国农民拥有足够耕地 C . 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D . 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 16. 下侧示意图表现的主题是( )

    A .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 俄国沙皇废除农奴制改革 C .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道路 D . 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进步
  • 17. 某历史小组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收集到以下信息,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政治

    废藩置县;颁布《宅地法》

    经济

    推行殖产兴业;废除农奴制

    思想文化

    文明开化

    军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A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变 D .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18. 威廉●爱洛克腾堡在《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年)》中写道:“1933年至1938年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作者旨在说明“新政”( )
    A . 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B . 改变了自由放任经济的旧传统 C . 促进了美国制度上的变革 D .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19. (2024九下·期中) 1930-1932年期间,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下降了54\%,纽约的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宾夕法尼亚和肯塔基乡村的人民靠挖野菜根、嚼野葱头充饥……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
    A . 《农业调整法》限制农业产量 B . 内战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C .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 D . 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20. 有学者认为,“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
    A . 为了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 B . 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 . 帮助本国渡过了严重危机 D . 提出“政治多元化”的主张
二、材料分析题
  • 2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 (1) 据材料一内容指出当时称霸的诸侯是谁?为了称霸,他打出了什么旗号?
    2. (2) 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3. (3) 综合上述材料,对我国的建设有何启示?
  • 2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尔街股市崩盘和倾倒牛奶事件。

    【材料二】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材料三】一则日记。

    1933年12月20日星期三大雪

    妈妈找到了一份在政府修建水坝的工作,虽然收入不多,但是对我们的家庭有很大的帮助。爸爸的工作也稳定了,并且工资也不再任由老板决定,因为有法律可以依据了。这个冬天不再寒冷了,我们的生活正在好转,不是吗?是罗斯福总统给我们幸福的生活。希望困难的生活永远离我而去,哥梦再也不会出现。

    1.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什么重大事件?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这次事件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影响。
    3. (3) 面对材料二的社会状况,材料一中图二的资本家为什么还故意大量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这种做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4. (4) 材料三中小作者的爸爸的工资受到什么法律的保护?小作者“困难的生活永远离我而去,覀梦再也不会出现”的愿望能实现吗?请你说说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