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18)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

更新时间:2024-04-16 浏览次数:17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0九上·宽城期末) 1848年在伦敦出版的一份宣言成为“所有国家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国际性的著作。”该宣言(    )
    A . 宣告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 B .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 促进了现代工厂制的出现 D . 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 2. (2023九上·株洲期末)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从理想变为现实是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的潮流之一。下图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A . 结束了资产阶级在亚洲地区的统治 B . 使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 C . 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D . 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 3. (2023九上·剑阁期末)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 . 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B .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C . 是唯一科学的理论 D . 动摇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 4. 它仅存在短暂的72天,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并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是( )
    A . “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 B . “第一国际”的成立 C . 巴黎公社的成立 D . 国际共产主义同盟的成立
  • 5. (2023九上·南昌期末) (2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应该逐步将资本和生产工具集中在自己手中,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宣言》揭示共产党在掌握政权后的使命是(  )
    A . 完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B . 领导人民实现美好生活 C . 加强各国无产阶级联合 D . 继续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 6. 马克思认为过分相信上一轮的实践,是典型的经验主义;如果过分相信书本,是典型的教条主义。他坚持既反对经验主义,又反对教条主义的新思潮……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A . 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 . 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 . 新旧世界渐进式结合 D . 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 7. 下图所示年代尺呈现的事件是哪位历史人物的经历(    )

    A . 彼得一世 B . 亚历山大二世 C . 斯大林 D . 列宁
  • 8.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一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这场革命之所以顺利主要是因为( )
    A . 列宁亲自到现场领导武装起义 B . 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布尔什维克党已成为第一大党 D . 临时政府失去民心
  • 9. 1917年4月,列宁在街头演讲,激发人民参与革命的热情。其演讲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废除沙,皇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 . 要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苏维埃政权 C . 布尔什维克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D . 俄国应主动参与殖民地分配,共享辉煌
  • 10. 1917年7月,俄国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材料旨在表述十月革命爆发的( )
    A . 背景 B . 经过 C . 结局 D . 影响
  • 11. 俄国国徽图案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变化:1917年,改变后的新国微虽然仍以双头鹰为主体,但图案上的王冠、权杖和金球都消失了:1918年的新国徽上则彻底变成了镰刀、斧头和麦穗等图案。这两次变化说明( )

     

    ①彼得一世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

    ②二月革命后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③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④亚历山太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2023九下·连云月考)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 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 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 . 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D .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 13. (2023九下·宿迁月考)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俄国“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的斗争是(   )
    A . 二月革命 B . 十月革命 C . 三年国内战争 D . “八一九”事件
  • 14. (2023九下·德州月考) 据图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社会主义(    )

    19 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

    A . 工业化成功实现 B . 由理想变成现实 C . 计划经济的形成 D . 从暴力走向和平
  • 15. (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 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 . 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 . 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 . 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 .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16. (2024九下·期中) 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重工业的片面发展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其发展战略始终难以转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为中心的集约化轨道。由此可见,此时苏联模式( )
    A . 制约了产业转型 B . 改善了民众生活 C . 突破了发展困境 D . 撚循了经济规律
  • 17. 1921年,“以实物(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
    A . 夺取十月革命胜利 B . 恢复和发展生产 C . 推动工业化建设 D . 对付美国的“冷战”
  • 18. 1928年到1940年,苏联的钢铁和煤炭的年产量翻了四倍,火车和汽车制造从800辆上升至14.5万辆,造船厂拖拉机厂等极速扩张。代价则是很多人吃的面包比以往少了,黄油的配额也随之减少。材料反映出苏联( )
    A . 工业快速发展但是经济比例失调 B . 缺乏政府干预,发展速度缓慢 C . 解决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D . 缺少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19. 下图漫画说明了(  )

           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图示 

    A . 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B . 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 C . 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 . 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 20.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杜鲁门主义 B . 马歇尔计划 C . 美苏争霸 D . 苏联解体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九上·綦江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对所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以及对历史运动本质和时代发展方向的深刻把握。

    ——摘自孙代尧《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的历史逻辑》,《历史研究》2023年第1期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在近代西学东渐大潮中传入中国。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 根据地建设、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等开创性的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适应当时的需要,创造新理论,解决新问题。将中国共产党人自主探索的革命道路从经验上升为理论,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哲学奠基。

    ——摘编自孙代尧《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的历史逻辑》(《历史研究》2023年第1期)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 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华文 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 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社会主义文明。

    ——摘编自龚云《“第二个结合”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研究》2023年第5期)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原因和标志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指出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什么新理论? 解决了哪些新问题?
    3. (3) 根据材料指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 号内填“X”;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O”。

      A.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立即就传入了中国。

      B..我们学习历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之发展篇

    材料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之探索篇

    材料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之建设篇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科学理论诞生的标志和历史意义。
    2. (2) 材料一中的科学理论在一国成为现实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上升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该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