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三校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4-04-21 浏览次数:2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 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 C . 活性炭用于制糖脱色 D .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 2.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石墨 B . 冰水混合物 C . 盐酸 D . 臭氧
  • 3. 某同学用试纸测定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 , 其中呈碱性的是(  )
    A . 炉具清洁剂 B . 蔗糖水 C . 柠檬汁 D . 厕所清洁剂
  •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少量高锰酸钾 B . 闻气味 C . 倾倒液体 D . 滴加液体
  • 5. 飞船常利用反应来提供氧气,“X”的化学式是( )
    A . CO B . C . NaOH D .
  • 6.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油锅着火,用水扑灭 B . 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工业污水 C . 室内用煤炉取暖,注意排气通风 D . 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环境保护
  • 7. 甲醇()制氢具有工艺简单、节能环保等优点。其中一种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成3个分子 B . 属于分解反应 C . 生成物乙、丙分子个数比为1∶1 D . 催化剂不断减少
  •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B . 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 . 将铜片在空气中灼烧,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D . 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浅绿色溶液
  • 9. 如图所示,将两枚光亮的铁钉分别用细线吊置于甲、乙中,并使部分铁钉露出液面,放置一段时间,出现了锈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乙中,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始终相等 B . 甲中,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没有锈蚀 C . 乙中,铁钉与水面接触的部位锈蚀最严重 D . 丙中,导管内会上升一段水柱
  • 10.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 )
    A . 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 .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 .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 D . 中和反应一定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 11.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2个氧分子
    2. (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3. (3) 标出硫酸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4. (4) 酒精溶液中的溶剂是
  • 12.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含有较多的氦-3和橄榄石(主要成分为)等,如图是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组成橄榄石的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氦原子的质子数是
    2. (2) ②所示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 (3) ①②③对应的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填元素名称)。
  • 13.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1. (1) 古人已学会用软水泡茶,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2. (2) 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该设计与化学实验中的操作原理相似。
    3. (3) 茶叶含氟较高,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指的是(填“元素”或“原子”)。
三、简答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 14. 碳是人类接触最早、利用最多的元素之一。
    1. (1)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画中墨迹经数百年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2. (2) 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15. 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 (2) 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 16.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 (1) 在℃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 (2) ℃时分别把15g甲、乙、丙固体加入到5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3. (3) 若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方法得到较纯净的乙。
  • 17. 古籍记载镍白铜(主要成分为镍、铜、锌)是中国古代发明和研制的铜合金。为了探究镍(Ni)的金属活动性,某化学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把镍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把镍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已知:镍显+2价,硫酸镍溶液呈绿色)
    1. (1) 写出镍片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若把锌片放入硫酸镍溶液中,溶液颜色会发生的变化是
    3. (3) 镍白铜中三种金属铜、镍、锌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 18.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2. (2)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物质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填字母)装置,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3. (3) B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 19. 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图1  图2

    1. (1) Ⅰ.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7(填“>”“=”或“<”)。
    2. (2) 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
    3. (3) Ⅱ.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Ⅲ.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利用数字传感器上的计算机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溶液温度的图象,如图所示。当加入盐酸mL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测量温度变化、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五、计算题(共6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