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4课《山水画...

更新时间:2024-04-09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 1. 填空。
    1. (1) 《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成就最高。 
    2. (2) 画家中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郑板桥分别擅长画。画风各有千秋,画作意蕴独特。
    3. (3) “胸有成竹”语出(作者)《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 (4)  为人性僻耽佳句,。(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 (1)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chóu chàng,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
    2. (2)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xuàn rǎn,意境会更鲜明。
    3. (3)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mù ǎi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
    4. (4) 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qì gài
  • 3. 请结合语境,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漫步水乡同里古镇,走上古朴典雅的渡船桥,绿水悠悠,小船静卧,暮色渐近,飞鸟相还。渡船桥的桥联很精彩,联云:“春入船唇流水绿,人渡口夕阳红。”正是眼前之景,惟妙惟肖,精彩绝伦,读后让人涌起思乡之情。

二、语段阅读
  • 4. 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1. (1) 作者认为,“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需要做好哪几点?
    2. (2) 选文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 (3) 读选文第二段,有的同学认为删掉“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会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阐明理由。
    4. (4) 选文第三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三、综合题
  •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宝。其韵味十足,既可苍劲有力,又可淡雅脱俗,别有一番姿态。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上,中国画画家人才倍出。徐悲鸿画的马豪气勃发,齐白石画的虾灵动传神,张大千画的荷ē’nuó多姿                   ……这些画家的名字我们耳熟能祥,他们将万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dài绿的青山,清澈的泉水,郁郁苍苍的密林……一一幅中国画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无尽感想与热爱,作者借深高远的意境把这种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宝(  )  深(  )  ē’nuó(   )多姿  dài(  )绿

    2. (2) 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 (3) 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4. (4) 文段中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
    5.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再写两个句子。
四、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主要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节选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材料二】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节选自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 (1) 小深与小圳在阅读材料一时就是否应该谈古诗的问题产生了争执,请你帮小圳完善发言。

      小深:材料一中,作者的论题是山水画的意境,却花笔墨谈古诗的意境,这样写偏离了论题。

      小圳:你的看法不对

    2. (2) 请你参考材料一的画横线句,分析材料二中词句的意境。
    3. (3) 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画波浪线句?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不一定是写诗、画画的经历)。
五、语言表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