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学年度湘教版地理 八下8.5 黄土高原的区...

更新时间:2024-04-08 浏览次数: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下·湖南模拟)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关系区域生态安全的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①地位于寒带地区 B . ②地主要是草场 C . ③地森林茂密 D . ④地水土流失严重
    2. (2) 四个区域的生态建设方向,不合理的是( )
      A . ①:采育结合,保护森林资源 B . ②:退耕还湿,保护生物多样性 C . ③:合理放牧,保护草场资源 D . ④: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 2. (2023八上·吉林期末) 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该地形区突出的特征是( )
      A . 冰川广布 B . 山环水绕 C . 千沟万壑 D . 鱼米之乡
    2. (2) 图中①②③三地的生态建设活动,合理的是 ( )
      A . ①修建挡土坝 ②修建梯田 ③种优质牧草 B . ①修建梯田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修建挡土坝 C . ①退耕还田 ②打坝淤地 ③种灌木和山杏 D . ①退田还湖 ②修筑护坡 ③建设人工草场
  • 3. (2024八上·罗庄期末) 粮食储备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起着“蓄水池”的作用。中国粮食连年丰收,长期保持库存充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智慧粮库管理系统中的信息界面

    1. (1) 图中最符合天然低温、天然干燥储存条件的粮库是( )
      A . B . C . D .
    2. (2) 该智慧粮库管理系统可以直接用于( )
      A . 增加虫害鼠患 B . 提高粮食产量 C . 获取耕地面积 D . 优化粮食管理
  • 4. (2023八上·宣化期中) 如图为黄河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是( )
      A . B . C . D .
    2. (2) 黄河丁河段流域狭窄的主要原因是( )
      A . 降水少,流量小 B . 气温高,蒸发旺盛 C . 地势高,流速快 D . 地上河,几乎无支流
  • 5. (2022八上·吉首期中) 下图为黄河示意图和黄河沿线水文站数据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从河口到陕县,黄河年平均含沙量剧增。其泥沙主要来自下列地形区中的(   )
      A . 青藏高原 B . 内蒙古高原 C . 黄土高原 D . 云贵高原
    2. (2) 根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上中下游含沙量都很大 B . 年平均流量从下游往上游递减 C . 上游段含沙量相对最少 D . 年平均含沙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增
    3. (3) 治理黄河水患的根本措施是(   )
      A . 开挖河道 B . 中游治沙 C . 加固堤坝 D . 修建水库
  • 6. (2020八上·城阳期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带领我们共同回顾长征历程,铭记长征精神。下图为“长征路线简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长征路线从江西瑞金至延安吴起镇( )
      A . 经过秦岭和准河 B . 主要位于季风区 C . 经过自然环境最干旱地区 D . 依次经过地势第二和第三级阶梯
    2. (2) 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的景观位于( )
      A . 长江上游 B . 长江中游 C . 云贵高原 D . 江南丘陵
    3. (3) 红军在陕北吴起镇胜利会师,该地所在地形区( )
      A . 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B . 地形崎岖,森林茂密 C . 地势高峻,雪山连绵 D .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7. (2023九下·福田模拟)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在改善本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本区经济是一个重大课题,读“黄土高原局部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如图所示,水库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河流源头附近,推断该地水库的最突出作用是(  )
      A . 水产养殖 B . 拦蓄泥沙 C . 防洪减灾 D . 调节径流
    2. (2) 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有(  )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名胜古迹众多③工业基础雄厚④国家政策、资金扶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8. (2023九下·成都模拟)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流传着众多反映当地自然特征的歌词,如《黄土高坡》中的“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黄土之恋》中的“大风吹着黄土地,要把黄土吹到哪里去...”。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及附近地区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该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 . 人口增长过快 B . 水土流失严重 C . 人均耕地不足 D . 沙漠面积扩大
    2. (2) 导致该生态问题严重的原因有(  )

      ①黄土质地疏松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④黄河含沙量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9. (2023·房山模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带领我们共同回顾长征历程,铭记长征精神。如图为长征路线简要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 (1) 长征路线( )
      A . 经过我国二、三级阶梯 B . 大部分位于西北干旱地区 C . 经过黄河下游的平原地区 D . 大部分位于东部平原地区
    2. (2) 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的景观位于( )
      A . 云贵高原 B . 长江上游 C . 长江中游 D . 长江下游
    3. (3) 红军在陕北吴起镇胜利会师,该地所在地形区( )
      A . 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B . 地形崎岖,森林茂密 C . 地势高峻,雪山连绵 D .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10. (2023·湖北模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黄土高原( )
      A . 位于秦岭以南,太行山以东 B .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 .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D . 土壤肥沃,农耕文明出现晚
    2. (2) 下列诗句描写到图中地理事物的是( )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 (3) 近年来黄土高原治理成效显著,河水含沙量明显减少,主要的工程措施有( )
      A . 开挖沟渠,引水灌溉 B . 修建挡土坝,缓坡修梯田 C .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D . 过度放牧区减少牲畜数量
  • 11. (2023·东莞模拟) 某中学研学旅行时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黄土高原位于( )
      A . 黄河下游地区 B . 陕西省和山西省 C .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D . 渤海湾沿岸
    2. (2) 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 . 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 B . 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 C . 耕地以旱地为主 D .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 (3) 黄河在③河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 . 凌汛 B . 水流缓慢 C . 含沙量大 D . 形成“地上河”
  • 12. (2023·安阳模拟)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源地之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发祥地。如今,当地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图为南泥湾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关于南泥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延安市,属于革命胜地 B . 秦岭山区,属于自然风光 C . 渭河之滨,属于名胜古迹 D . 黄土高原,属于大型城市
    2. (2) 以下措施符合南泥湾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是( )

      ①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特色农业

      ②增加耕地面积,单一发展种植业

      ③发展红色旅游,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④加强生态建设,守护绿水青山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3. (3) 在南泥湾最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 . 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B . 千沟万壑,窑洞层叠 C . 河网密布,四合院落 D . 椰树林立,竹楼掩映
二、综合题
  • 13. (2023七上·鲁山期末) 识大河,悟发展。黄河安澜,即黄河安稳不泛滥,比喻国泰民安。大型纪录片《黄河安澜》从大河之“魂”、大河之“安”、大河之“绿”、大河之“兴”四个方面全景式展现新时代黄河高质量发展的全貌。图1为黄河流域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 (1) 主题一 大河之“魂”
      追寻万里巨川诞生的庄严与浩大,追溯黄河之“魂”,

      可以知道:黄河发源于山脉,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平原,注入海。

    2. (2) 追寻着万里黄河大治的盛世长卷,读取中国历史“大一统”形成的渊源。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主要分布于。(单项选择)

      A.上游 B.下游 C.中上游 D.中下游

    3. (3) 主题二 大河之“安”
      李岚同学看纪录片时,深深体会到黄河之“安”的重要意义。她回顾地理课上学过的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图2),结合纪录片,绘制了“地上河”形成的思维导图(图3)。

                       图2                                                    图3
      将下列备选选项填在横线上,完成思维导图。

      (备选选项:“流速变缓”、“地势平坦”、“泥沙淤积”、“夏季多暴雨”)

    4. (4) 主题三  大河之“绿”与“兴”
      关于黄河之“绿”,黄河之“兴”,李岚在纪录片中看到这样一段:“高西沟,一座隐没于黄土高原中的村庄,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经过6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40座秃山和20条干沟变成了青山绿水,滢滢碧潭。高西沟从最初田、林、草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到今天的三分林、两分草,一分田的三二一模式,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探索的模式。今天的高西沟远山近水森林山,近山阳坡花果园,平地淤积米粮川,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收入在不断增加”。
      列举高西沟将秃山、干沟变成青山绿水的主要措施。(答出两点得分
  • 14. (2024七上·乳山期末) 黄土绿意浓 山河展新颜 黄土高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曾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现在,曾经的千沟万壑,早已绿意尽染;曾经的荒漠沙地,早已生机勃勃。黄土高原历史性地实现了主色调由“黄”转“绿”,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读图1、2、3完成下题。

    图1黄土高原范围示意图 图2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示意图 图3黄土高原常见地貌景观

    1. (1) 黄土高原位于四大地理分区的分区,请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2. (2)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成因的分析“”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试举一例进行证明
    3. (3) 由于等自然原因,以及过垦过牧、修路采矿等人类活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逐步形成了图3所示几种地貌景观,其中(填写序号)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②③④三种地貌形成先后的正确排序是(填写序号)。
    4. (4) 读图2,观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图中A、B、C杯中沙土最多的是,由此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和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是,因此黄土高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采取的举措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