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3* 马说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3课《马说》...

更新时间:2024-04-06 浏览次数:1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死(

    ()

    马者(

  • 2.  文常填空。
    1. (1) 《马说》的作者是,字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著有《》。
    2. (2)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 (前两空填表达方式),都是为了说明。 比如《》(填学过的课文)等作品。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 (1) 故虽有名马    故: 虽:
    2. (2) 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奴隶人:
    3. (3) 骈死槽枥之间    骈死:  槽枥:
    4. (4) 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 或:
    5. (5)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6. (6) 食之不能尽其  材:
    7. (7) 执策而之      临:
二、默写
  • 4. 名句默写。
    1. (1)  有才能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他们还需要慧眼识人的人来挖掘。只有遇到

      “识货”的人,有才之人的才能方可发挥出来。这正如《马说》中所说的:

    2. (2) 《马说》中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3. (3)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 
    4. (4) 《马说》中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愤慨之情的句子是: ,
三、翻译
  • 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 (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 (3)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四、综合性学习
  • 6. 学习了韩愈的《马说》一文后,班级举行了“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韩愈在《马说》一文中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二者关系中,伯乐起决定作用;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而不是驽马,无论是否有伯乐,它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
    2. (2) 你认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3. (3)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马说》的作者韩愈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4. (4) 请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

五、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1. (1)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 表现了“食马者”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2. (2)  本文运用什么手法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3. (3)  韩愈的散文作品善于通过虚词的运用表情达意。本文中的五个“也”字,也是如此。请任选两处,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 8. (2023八下·绿园期末)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B . 才美不外            见:同“现”,表现 C . 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D . 执策而之            临:面对
    2. (2)  “伯乐相马”是一个古老的传说,用原文回答,作者另翻新意,提出的新颖观点是什么?
    3. (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揣摩此句的语气特点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