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4课《应有格...

更新时间:2024-04-02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力 不知所

    jiǎn讨 páng徨 jī

  • 2.  根据词语意思写出词语。
    1. (1) :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2. (2)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3. (3)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4. (4) :依照。
  • 3. 文学常识填空。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作者是美籍华裔家,奖获得者。“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的《》篇。宋代朱熹抽取《》中的《》《中庸》两篇,和《》《》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二、综合题
  • 4. (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①三家村是腾冲为数不多的汉佤融合的村寨。它历经500多年光阴更迭(dié),佤族与汉族同胞在此相融共生,原始生态之美和民族文化特色在此____。

    ②三家村五个自然村中的司莫拉佤族村,是腾冲市清水镇仅存的几个佤寨村落之一。整个村寨背倚青山、前环良田、左右绿树环抱,村间古木参天、流水潺(chàn)潺,山泉水系和自然湖泊相映成趣,在“Z”字型分布的村落中行走,不由感觉“天然生态氧吧”之誉____。

    ③优越的生态环境因为赐予了村寨丰沃的自然资源,所以衍生出与之相应的信仰体系。

    ④行走于村中,就能感受到佤族同胞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不难发现,“和谐”二字不仅____在山川秀美、梯田婉约之色里,也表现在竹林掩映、阡陌纵横之趣中。在那梯田之上、田野之中,茂盛的庄稼肆(sì)意散发着勃勃生机 , 彰显着这个传统村落那亘古不哀的盎(àng)然生命之力。在时间长河中,在人走入自然____起村村寨寨的过程中,人和村寨,连同内部、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的生活、信仰水乳交融,自然而然地融为了一体。

    1.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迭(dié) B . 潺(chàn) C . 肆(sì) D . 盎(àng)
    2.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婉约 B . 阡陌 C . 勃勃生机 D . 亘古不哀
    3. (3) 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相辅相成 表里如一 暗藏 建构 B . 相得益彰 名不虚传 蕴含 建造 C . 相辅相成 名不虚传 暗藏 建造 D . 相得益彰 表里如一 蕴含 建构
    4. (4) 文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三家村是腾冲为数不多的汉佤融合的村寨。 B . 三家村五个自然村中的司莫拉佤族村,是腾冲市清水镇仅存的几个佤寨村落之一。 C . 优越的生态环境因为赐予了村寨丰沃的自然资源,所以衍生出与之相应的信仰体系。 D . 行走于村中,就能感受到佤族同胞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 5. (2023八下·蔡甸开学考) 阅读《不奋斗,无青春》演讲词的节选部分内容,完成下题。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有人说,青春需要纵情吟诵;有人说,青春需要放声高歌。在我看来,青春是面容青涩,却怀揣着绚丽的梦想;青春更是脚踏实地,肩负着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每个人都穿行在学习与生活的暗流涌动中,有时迷惘有时苦痛,但唯有努力奋斗,才是破解青春困惑的密码!

    ____【A】。当清晨的第一道阳光照射到身上,我们便有了无限的生机与动力;当穿梭在为生活奔波的人群中,我们的脸上始终着真挚的笑容;当埋头于文字与数据的题山识海里,我们的大脑中能时刻着创新的音符。梦想就在奋斗的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坎坷,激情将帮助我们战胜一切。

    ____【B】。年轻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相抗衡的底气。张扬不等于挥霍,更不是炫耀。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相信我能行,我们有的是信心和勇气。青春的呐喊,是勇敢对困境的藐视,青春的张扬,是自信对梦想的宣战。梦想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实现梦想关键就看我们是否用自信与奋斗付诸行动。

    在青春这场盛宴里,我们都曾经痛哭流涕过,我们也都笑颊桑然过。愿你在被打击时,永葆你的激情,抵抗生活的磨砺;愿你在遭遇迷惘时,坚信你的斗志,守护青春的尊严。

    ……

    1. (1) 选文中加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 吟诵(sòng)    青涩(sè) B . 怀揣(chuāi)    绚(xuàn)丽 C . 赋(fü)与    迷惘(mǎng) D . 穿梭(suō)    真挚(zhì)
    2. (2) 依次填入第三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跳跃    洋溢    焕发 B . 焕发    洋溢    跳跃 C . 洋溢    焕发    跳跃 D . 跳跃    焕发    洋溢
    3.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 每个人都穿行在学习与生活的暗流涌动中,有时迷惘有时苦痛,但唯有努力奋斗,才是破解青春困惑的密码! B . 梦想就在奋斗的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坎坷,激情将帮助我们战胜一切。 C . 青春的呐喊,是勇敢对困境的藐视,青春的张扬,是自信对梦想的宣战。 D . 愿你在被打击时,永葆你的激情,抵抗生活的磨砺;愿你在遭遇迷惘时,坚信你的斗志,守护青春的尊严
    4.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有人说,青春需要纵情吟诵;有人说,青春需要放声高歌。 B . 年轻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相抗衡的底气。 C . 在青春这场盛宴里,我们都曾经痛哭流涕过,我们也都笑颊粲然过。 D . 梦想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实现梦想关键就看我们是否用自信与奋斗付诸行动。
    5. (5) 将下列两个句子依次还原到【A】【B】两处,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青春充满激情。青春需要张扬。 B . 青春需要张扬。青春充满激情。 C . 青春就是梦想。青春需要奋斗。 D . 青春需要奋斗。青春就是梦想。
三、语段阅读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

    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 (1)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2. (2) 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3. (3) 选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四、语言表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