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5-11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化  ②

    2. (2)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lìn sè

    3. (3)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是比喻句。 B .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是比拟句。
    4. (4) 解释“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咄咄逼人:

  • 2. 古诗文默写
    1. (1) 静以修身, 。”(诸葛亮《诫子书》)
    2. (2)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 (3) 非学无以广才,。(诸葛亮《诫子书》)
    4. (4) 古人在评论《次北固山下时》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这一联是:
    5.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描写感人至深的“中国梦”的句子是:
二、阅读(45分)
  • 3.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有剩骨   ②一狼其中

    2. (2) 把下面关于狼的成语补充完整。

      ①狼为奸                ②如狼似

      ③引狼入        ④狼奔

    3. (3)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文章结尾这段话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用现代文翻译出其中表达的观点。
  • 4.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通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与家犬杂                ②再就枕将

      ③乃伪睡以                        ④乃杀而取其

    2. (2) 根据本文和《狼》,围绕狼的习性“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填写下面的表格。

      相关句子和作者

      纪昀

      阳为亲昵

      目似瞑,意暇甚

      阴怀不测

      将啮其喉

      ①:。②:。③:

    3. (3) 文中表达作者对养狼人态度的句子是哪一句?你从中获得怎样的人生经验?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 , 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1. (1) 本文选自《 》,作者是古(国家)作家。
    2. (2) 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根据文意补写文章的结尾。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而不被的人。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树里的张望

    史铁生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枝,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的海棠花雨。奶奶常独自呆愣,目光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树浓密的枝叶,不知所望。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垠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拉刷拉”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这样我才明白,她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

    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就回答:“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

    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己无法弥补。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 (1) 文中讲述了奶奶和作者的故事,请根据故事的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春天,奶奶唤我帮她糊纸袋。

      ③秋天,奶奶不要我帮她扫院子。

    2. (2) 从奶奶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她希望做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事例完成下面填空。

      ①奶奶希望做一个的人,例如她

      ②奶奶希望做一个的人,例如她

    3. (3) 文中有许多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请填写下表,完成对例句的理解。

      例句

      描写方法

      表达效果

      我两腿攀紧树枝,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    

          ▲    

      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    

          ▲    

              ②        ③        ④

    4. (4) 文章题目“海棠树里的张望”有什么含义?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 (5) 请你代作者写几句话,表达对奶奶“定格的思念和永生的痛悔”
  • 7. 名著阅读
    1. (1) 下列关于《西游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前七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 B .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小说主要叙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得以修成正果的故事。 C .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修成正果。 D . 《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姜太公钓鱼”等情节也是耳熟能详。
    2. (2) 请根据《西游记》中《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孙行者调芭蕉扇的目的是什么?

      ②在“一调芭蕉扇中”,主要显示了孙悟空哪两种本领?

      ③你喜欢故事中的孙悟空吗?说说理由。

三、综合实践(10分)
  • 8. 某校开展一期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是“少年正是读书时——读《论语》促成长”。
    1. (1) 【活动一】学校广播站开展“《论语》之声”诵读活动,请你推荐一条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论语》原句 。
    2. (2) 【活动二】学校校刊设计一期专栏“论语角”,征集一则《论语》中颜回的励志故事,请你写出原句。

      励志故事:

      孔子的赞美:

    3. (3) 【活动三】学校举办“孔子论坛”,请你谈谈你心目中的孔子,主要谈对孔子的评价及理由,字数在150字左右。
四、写作(50分)
  • 9. 作文: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文题⑴:发挥联想和想象,把课文《咏雪》或《陈太丘与友期行》扩写成一篇现代文。

    文题⑵:联系《诫子书》的内容,给自己写一封信,总结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文题⑶: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