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生物-第25节-传染病和人体免疫

更新时间:2024-03-25 浏览次数:1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器官移植成功后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 B . 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C . 免疫不总是对人有益 D . 免疫本质是识别自己排除异己
  • 2. 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所用的蛇毒、抗蛇毒毒素血清分别是( )
    A .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 B . 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 C .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 D . 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
  • 3. 下列做法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加强体育锻炼——保护易感人群 B . 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 C . 通风、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D . 将患者隔离——控制传染源
  • 4. (2022九下·萧山月考) 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病毒(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因,该病毒感染人体后,会破坏人体免疫功能而导致各种病症的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IV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B . 抗病毒治疗能彻底清除体内的HIV C . HIV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 D . 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HIV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
  • 5. 疫苗事关民众的生命安全,问题疫苗事件一经发生便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引发民众的焦虑和恐慌。下列有关免疫的观点符合事实的是( )
    A . 传染病的病菌属于传染源,问题疫苗可能导致其流行 B . 接种问题疫苗会使人体内的抗体失效 C . 问题疫苗成为焦点是由于计划免疫可控制或消灭某种传染病 D . 为儿童注射疫苗是为了加强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
  • 6. 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是人类最原始的需求,震惊中外的“毒疫苗事件”再一次把国人的目光聚焦过来,如图是人体对某种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力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人体通过甲、乙两种途径产生的免疫力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B . 死病毒和活病毒都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抗原的作用 C . 儿童进行的甲肝、乙脑等疫苗的强化接种,相当于图中甲途径所示的免疫 D . 疫苗是死亡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 7. (2022·西湖模拟) 如图是人血涂片观察模式图,①②③代表血液中的血细胞,其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 )

    A . B . C . D . ①②③
  • 8.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下列关于现代生活与人类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感冒药是家庭常备药物,过期一两周仍可服用 B . 香烟中的烟草燃烧时产生的尼古丁、焦油等会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 C . 吸毒能使人在短时间内极度兴奋,可以少量使用毒品 D . 遇到好玩的网络游戏,可以废寝忘食地连续数日去攻关
  • 9. 下列食谱中,营养搭配合理的是( )
    A . 烤鸡、汉堡、可乐 B . 牛奶、面包、火腿肠 C . 肉末豆腐、炒白菜、米饭 D . 红烧肉、烤鱼、鸡蛋
  • 10. (2023·杭州) 花开季节,对花粉过敏者来说,进入其体内的花粉属于(    )
    A . 抗原 B . 传染源 C . 病原体 D . 抗体
  • 11. (2022·萧山模拟) 研制新冠肺炎的技术路线有多种,我国采用的是最常见的灭活疫苗路线。即将SARS-CoV-2新冠病毒杀死后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抗体(一种蛋白质),从而形成免疫力,需要多次接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产生的抗体对其它病毒也有一定效果 B . 杀死的SARS-CoV-2新冠病毒不能再成为抗原 C . 直接服用相应的抗体,可使人立即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 D . 多次接种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内的免疫反应
  • 12. (2023·宁波模拟) 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图1所示,医用外科口罩由口罩体、鼻夹、口罩带组成,口罩体采用三层工艺(如图2)制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戴口罩属于防疫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B . 手压鼻夹使口罩紧贴鼻梁,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C . 中间过滤层通过工艺带上静电,可以增强对颗粒的吸附能力 D . 内层吸水层戴久了会变潮湿,这是由于人体呼出水分汽化造成的
  • 13. (2023·温州模拟) 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后,会通过自身免疫对抗病毒。下列关于人体对抗新冠病毒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 白细胞吞噬新冠病毒 B . 皮肤阻止新冠病毒进入人体 C . 呼吸道内的黏液粘住病毒并排出体外 D .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以消灭病毒
  • 14. 乙肝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下图为人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5. 下列哪项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卫线( )

    ①杀菌物质 ②吞噬细胞 ③免疫细胞

    ④免疫器官 ⑤皮肤   ⑥黏膜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④⑤ D . ⑤⑥
二、填空题
  • 16. (2023·杭州模拟)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高发。某地为遏制登革热传染病,科学家在一个小岛上释放了超过50万只被打了“绝育疫苗”(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的雄性蚊子,这些雄蚊不咬人,与野生雌蚊交配后所产的卵不能发育,最终使蚊子数量降低,或使之失去传染登革热病的能力。
    1. (1) 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登革病毒属于。(选填“抗原”或“抗体”)。
    2. (2) 登革病毒和沃尔巴克氏菌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3. (3)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释放打了“绝育疫苗”的雄性蚊子的做法属于
    4. (4) 该岛上所有的蚊子及其他生物属于一个(选填“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17. (2023·杭州模拟) 每年春季是我国各地流感高发期,严重的流感易,引发多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1. (1) 出现高热症状的流感病人服用退烧药物后,一般会大量出汗。这时,人体主要通过 散热的方式来降低体温。
    2. (2) “奥司他韦”是治疗流感的一种有效药物。很多药物口服后会跟其他营养物质一样主要在消化道的  内被人体吸收。
    3. (3) 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从预防传染病措施来看,这属于
    4. (4) 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容易出现  现象。
  • 18. (2023·宁波模拟)  体检可以使我们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1. (1)  抽血检测前要求空腹,因为食物的消化产物主要在消化道的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后, 会影响验血结果。
    2. (2)  尿常规是体检项目之一,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脏肾小管的作用。
    3. (3)  体检中发现某位同学的扁桃体很大,扁桃体是人体中较大的淋巴免疫器官,由它参与的免疫属于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三、实验探究题
  • 19. 为了防控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疾病,某科研机构用健康的小鸡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小鸡数量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组

    10只

    给小鸡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小鸡全部存活

    乙组

    10只

    给小鸡注射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小鸡全部死亡

    丙组

    10只

    给小鸡注射降低活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小鸡全部存活

    丁组

    10只

    给小鸡注射降低活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一周后,再给它们注射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 (1) 丙组给小鸡注射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填“抗体”或“抗原”)。丙组小鸡获得免疫的类型是免疫。
    2. (2) 请预测丁组的实验结果:小鸡(填“全部存活”或“全部死亡”)。
    3. (3) 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携带有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鸡对于健康人来说是
    4. (4) 通过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能预防H7N9型禽流感,原因是
  • 20. (2023七上·浙江期中) 某些蚊子能传播疾病,影响人类健康。科研人员以叮咬人类的伊蚊为材料开展相关研究。

    1. (1) 伊蚊属于(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2. (2) 为深究伊蚊如何区别人和动物,科研人员利用图1所示装置开展实验。几分钟后发现,伊蚊全部趋向人的气味一侧。科研人员的假设是
    3. (3) 科研人员测定出人和动物的气味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主要气味分子a、b、c和d的含量如图2所示。据图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伊蚊的是两种气味分子。
    4. (4) 为了研究上述两种气味分子对伊蚊的吸引作用,科研人员进行图3所示的三组实验。多次重复实验发现,A组伊蚊飞一会儿就随机停在1、2或3的某个区;B组伊蚊都兴奋地飞到3区;C组伊蚊的表现与B组相同。请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一条科学防蚊的对策
  • 21. (2022·舟山) 细菌的抗药性是困扰医药界的难题。细菌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的,还是抗生素使用后诱导出来的?为此研究人员开展了“青霉素对细菌抗药性选择的研究”。

    [实验方案]

    I.菌落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在普通培养基A上,如图甲所示。

    II.原位接种:将灭菌绒布在培养基A上按一下,使绒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再按到含有青霉素的系列培养基B(B1~B3)上,完成菌落的接种(使细菌在培养基B上的位置和菌落在培养基A上的位置一一对应),如图乙所示。

    1. (1) 实验所用绒布需要灭菌,其目的是
    2. (2) 实验所用培养基A和B的成分差别是
    3. (3) [预期结果]一段时间后,如果B系列培养基上没有细菌长出,说明接种的这些菌落都没有抗药性。如果B系列培养基上都有部分菌落长出,且它们的数目和位置都是一样的(如图丙所示),则说明这些菌落对青霉素已具有
    4. (4) [验证推理]根据B系列培养基上长出的这些菌落位置,找到培养基A上的原对应位置,然后取这些菌落转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C上。若这些菌落都能生长,则说明“这些菌落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的,而不是青霉素诱导出来的”,其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