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东台市第五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4-04-18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每题0.5分,共10分。)
  • 1. 下列诗句中,形象地反映我国北方地区景观的是(   )
    A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2.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①②两区的分界线及其划分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 . 大致400mm年等降水量线、降水 B . 1月0℃等温线、季风气候 C . 大致800mm年等降水量线、海陆位置 D .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地形地势
    2. (2) 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①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 . ②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 . ③区是我国长江、黄河发源地,河流自西向东入海 D . ④区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平原和山地
  • 3.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两侧地理差异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1月份平均气温南侧高于0℃,北侧低于0℃ B . 年降水量南侧多于800mm,北侧少于800mm C . 南侧农田多为水田,北侧农田多为旱地 D . 南侧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高,北侧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厚
    2. (2) 下列界线与秦岭—淮河线大体一致的是(   )
      A .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 .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C .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 . 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3. (3) 下列关于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面临缺水问题        ②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棉花、玉米、甜菜等

      ③农作物熟制主要为一年一熟    ④农业主要以旱作为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4.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区域中,常被称为“黄土地”的是(   )
      A . 华北平原 B . 东北平原 C . 南方地区 D . 北方地区
    2. (2) 下列语句中,描述东北三省特征的是(   )
      A . “白山黑水” B . “世界屋脊” C . “水果之乡” D . “鱼米之乡”
    3. (3) 北方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 小麦 B . 水稻 C . 高粱 D . 玉米
    4. (4) 白居易在一首描写北方地区的诗中写道“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该诗表述的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 . 寒潮 B . 洪涝 C . 台风 D . 春旱
  • 5. 辽宁省提出“风光火核储”一体化清洁能源目标,确保到2025年,化石能源(指煤、石油、天然气等)消费比重小于5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在助推东北全面振兴过程中,辽宁省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 为实现双碳目标严禁采矿 B . 维持产业结构稳定 C . 依靠资源优势发展重工业 D .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2. (2) 辽宁省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带来的影响是(   )
      A . 全球变暖,气温上升 B . 空气质量改善 C . 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D . 空气污染加剧
    3. (3) 下列关于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合理的是(   )
      A . 增加劳动力投入 B . 大力开采矿产资源 C . 增加科技投入 D . 大力发展林产品
  • 6. 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由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有关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及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黄土结构紧密,不易冲刷 B . 地形开阔坦荡,起伏和缓 C . 年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 . 植树种草、打坝淤地综合治理措施有效
    2. (2) 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环境问题是(   )
      A . 水污染 B . 荒漠化 C . 水土流失 D . 大气污染
    3. (3) 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东临东北平原,西至青藏高原 B . “风成说”认为:黄土来自蒙古高原、中亚及我国东北内陆地区 C .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导致黄河中游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悬河” D . 白羊肚头巾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 7. 首都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

    ①位于华北平原,背靠群山②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

    ③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④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8.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一区”是指生态涵养区,是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水源保护地和“大氧吧”,主要位于北京市的(   )
      A . 东部、南部山区 B . 西部、南部高原区 C . 西部、北部山区 D . 东部、北部平原区
    2. (2) “一核”是指首都功能核心区,人民大会堂和故宫均位于该区,它们分别体现出的北京城市职能为(   )
      A . 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 B . 经济中心、政治中心 C . 国际交往中心、政治中心 D .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3. (3) 现在北京市级行政中心已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其对北京中心城区的影响是(   )
      A . 增强首都城市职能 B .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C . 减少北京副中心人口数量 D . 缓解交通和环境压力
二、读图综合题。(每空1分,共10分)
  • 9. 搭乘“越冬专列”到南方过冬成为新潮。该专列从哈尔滨出发,一路南下,直达海南省三亚市。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常年平均入冬时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全年无冬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
    2. (2) 我国东部各地入冬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 (3) 西宁纬度比哈尔滨,但两地入冬时间相近,主要原因是西宁
    4. (4) “越冬专列”从哈尔滨出发,经过铁路线到达北京。
  • 10.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黄土高原经流水长期侵蚀,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

    1. (1) 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山脉)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图中所示的是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
    2. (2) 黄土高原地表特征是
    3. (3) 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加剧了水土流失,其降水特点是
    4. (4) 为改善自然环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