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学年度湘教版地理 八下 6.1东北地区的...

更新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上·林州月考) 下图示意我国某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据此完成下题。

    1. (1) 推断该平原是(   )
      A . 东北地区 B . 西北地区 C . 华北地区 D . 长江中下游地区
    2. (2) 该平原年降水量小于800mm,但属于湿润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三面环山,地形闭塞 B . 地势低洼,常年积水 C . 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D . 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 2. (2024八上·榆树期末) 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②工业基地的名称是( )
      A . 辽中南工业基地 B . 京津唐工业基地 C .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 .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 (2) ②工业基地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 . 太阳能资源丰富 B . 水能资源丰富 C . 科技力量雄厚 D . 矿产资源丰富
    3. (3) 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为( )
      A . 高原为主、地势坦荡 B .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 . 山高水深,地表崎岖 D . 山地为主、中高周低
    4. (4) 未来,①区域发展方向主要是保护( )
      A . 草原 B . 森林 C . 耕地 D . 湿地
  • 3. (2023八下·丰城月考) 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东北籍健儿屡获佳绩,赛场外刻着“东北制造”的智能比赛场馆“冰立方”、雪车等赋能冬奥,“冷冰雪”为东北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获奖健儿多是东北籍,主要得益于当地( )
      A . 工业基础雄厚 B . 冰雪资源丰富 C . 农业条件优越 D . 民族文化多元
    2. (2) 东北三省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其工业发展特点是( )
      A . 以综合性工业为主 B . 以轻工业为主 C .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D . 重工业为主
    3. (3) 借北京冬奥之势,兴冰雪装备之器。东北将优势延伸至冰雪产业,旨在( )
      A . 发展传统工业 B . 提高生产技术 C . 实现绿色转型 D . 扩大进口贸易
  • 4. (2023九上·湖南月考) 老舍诗云:“蝉声不到兴安岭,云冷风清暑自收……消息松涛人语里,良材广厦遍神州。”读该山脉两侧自然条件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山脉名称可能是(    )
      A . 南岭 B . 台湾山脉 C . 大兴安岭 D . 横断山脉
    2. (2) 与甲地相比,乙地(    )
      A . 降水总量更多 B . 海拔更高 C . 人口更稀疏 D . 夏季气温更低
    3. (3) “良材广厦遍神州”表明该地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 . 耕地 B . 草地 C . 林地 D . 难以利用的土地
  • 5. (2023八上·开原月考) 沈阳至白河高速铁路简称沈白高铁, 自沈阳北站引出,经沈阳市、抚顺市,通化市、 白山市、延边自治州,至白河铁路长白山站。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沈白高铁连接了辽宁省和
      A . 河北省 B . 黑龙江省 C . 内蒙古自治区 D . 吉林省
    2. (2) 沈白高铁全线贯通后,我们将实现坐着高铁去
      A . 小兴安岭 B . 长白山 C . 大兴安岭 D . 太行山
  • 6. (2023八上·路北月考)  2020年3月27日到4月13,新冠疫情在武汉得到有效控制,边境小镇绥芬河却因为输入病例显著增多而备受关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绥芬河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 . 内蒙古自治区 B . 辽宁省 C . 吉林省 D . 黑龙江省
    2. (2) 从绥芬河口岸输入的新冠肺炎病例,最有可能是来自( )
      A . 日本 B . 俄罗斯 C . 朝鲜 D . 蒙古
  • 7. (2023九下·广东模拟)  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英烈们回家了。从“待我回家”到“代我回家”再到“带我回家”,航程不到2小时的回家之路,烈士们走了72年。读东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丹东市的鸭绿江大桥(现名断桥)出发到朝鲜,丹东市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
      A . B . C . D .
    2. (2) 朝鲜半岛与我国既“山水相连”又“隔海相望”,其中“山”和“海”分别指( )
      A . 长白山 渤海 B . 大兴安岭 黄海 C . 长白山 黄海 D . 太行山 渤海
  • 8. (2023·黑山模拟) 京哈高铁号称“最抗冻”的高铁,它自北京朝阳站驶出,跨过冰雪,越过极寒,一路向北,驰骋而去。下图为京哈高铁线路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京哈高铁上运营的复兴号采用自动化防冻结功能的刹车制动,此种设计是为了适应东北地区( )
      A . 比较崎岖的地形 B . 相对严寒的气候 C . 遮天蔽日的林海 D . 常年积雪的冻土
    2. (2) 该线路的全线开通( )

      ①带动了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

      ②加强了东北与京津冀的联系

      ③降低了途经城市的土地价格

      ④加重了北京至沈阳的货运压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3八下·宣化期末)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考察,习近平考查吉林的农业生产时强调:“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吉林省所在的东北地区地表结构大致特点是( )
      A .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 . 呈半环状的三带 C . 两山夹一川 D . 沟壑纵横
    2. (2) 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这里的“大熊猫”指的是( )
      A . 黑土地 B . 红土地 C . 黄土地 D . 紫土地
  • 10. (2023八下·沈丘月考)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黑龙江省高铁网实现互联互通,牡丹江至佳木斯最快2小时10分钟可达,哈尔滨至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等城市3小时可达,我国东北地区高速铁路网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读“我国局部及其附近地区图”,完成问题。

    1. (1) 佳木斯所处的地形区是( )
      A . 松嫩平原 B . 三江平原 C . 辽河平原 D . 江汉平原
    2. (2) 牧佳高铁是我国最东端的高铁。牧佳高铁的起点——牡丹江位于( )
      A . 京哈线 B . 哈大线 C . 滨州线 D . 滨绥线
    3. (3) 从哈尔滨沿图中M铁路到达满洲里,依次经过的土地类型是( )

      ①林地②草地③耕地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③①② D . ③②①
  • 11. (2023八下·滨海月考) 读我国东北地区及辽中南工业区示意图(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B . 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多内流河 C .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广阔 D . 貂皮、鹿茸、胡杨树为“东北三宝”
    2. (2) 适合在东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是( )
      A . 茶叶小麦花生 B . 棉花青稞玉米 C . 甘蔗玉米水稻 D . 甜菜小麦大豆
    3. (3) 据图中信息判断,辽中南工业区是( )
      A . 轻工业区 B . 高科技产业区 C . 重工业区 D . 综合性工业区
  • 12. (2023八下·大同月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吉林省有囤秋菜的习俗,秋季人们囤置大量蔬菜在地窖中,当冬季来临,再拿出来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吉林省囤置秋菜的习俗密切相关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 . 秋季寒潮多发 B . 人们喜食秋菜 C . 秋季蔬菜价格低 D . 冬季寒冷而漫长
    2. (2) 近些年,吉林省囤置秋菜的习俗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B . 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C . 秋季蔬菜供应充足 D . 东北气温不断升高
  • 13. (2023八下·吴江月考)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在图中,数字代表的山脉、平原标注错误的是( )
      A . ①是大兴安岭 B . ②是小兴安岭 C . ③是东北平原 D . ④是武夷山
    2. (2) “北大荒”能变成“北大仓”,是因为( )

      ①地势平坦    ②人多地少

      ③雨热同期    ④土壤肥沃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二、综合题
  • 14. (2023八下·三台月考) 读我国两区域地图,回答问题

    1. (1) 甲乙两地都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其中甲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是平原面积广阔,更有利于机械化;在的气候条件下发育了色土壤,更加肥沃;受气候影响,作物生长周期更长,品质优良;加之该地人口密度相对较,粮食消耗少,所以成为我国重要的基地.乙地的优势是属于气候,更加充足,水稻单产更高,同时由于众多,利于淡水渔业发展,所以该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之乡”。
    2. (2) 两地工业发达。甲地依托丰富的矿产主要发展工业。乙地地处之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中心城市B上海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其简称是
    3. (3) 两地依据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发展不同的旅游业类型,其中东北地区在A长白山区冬季可以发展项目,而乙地形成了的文化特色和旅游。
  • 15. (2021·贵港模拟) 东北作为中国最大的谷物仓库,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20.7%,机械化生产的程度几乎可以与美国媲美,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结合东北地区地图(图1)和漫画(图2),完成下列问题。

    1. (1) 东北地区显著的山河大势是。图1中A是(山脉),该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试举一例:
    2. (2) 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区以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云贵高原相比,该地农业生产中大型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3. (3) B平原退耕还林还湿地,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结合图2分析,其生态环境意义是
    4. (4) 据图1分析,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16. (2021·泗水模拟) 读东北地区相关图表,回答问题。

    1. (1) 图中铁路线是东北三省联系我国广大地区的一条重要干线,其铁路线名称是
    2. (2)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试分析该地区冬季寒冷的原因。
    3. (3) 三江平原曾经是沼泽遍地、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却是我国的“米粮仓”。请简要说明其成为我国“米粮仓”的自然条件
    4. (4) 三江平原目前湿地面积日益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
    5. (5) 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都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据下图分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6. (6) 图中阴影部分为辽中南工业基地,根据图中信息,试分析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7. (7) 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为了实现东北三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你有哪些“金点子”?。(至少两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