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湘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了解地区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学年度湘教版地理 七下7.5 北极地区和南...

更新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下·茶陵期末)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成四个科考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四个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的是( )
      A . 昆仑站 B . 长城站 C . 中山站 D . 泰山站
    2. (2) 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B . 淡水资源贫乏 C . 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 D . 酷寒、狂风、降水丰富是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3. (3) 人类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目的是( )
      A . 便于开采地下矿产资源 B . 捕获更多的极地动物 C . 为向南极大陆移民做准备 D . 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
    4. (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区域日趋缩小,威胁着它们的生命安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球距太阳越来越近了 B . 全球六大板块不断的运动 C . 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D . 人类乱扔垃圾导致环境变差
  • 2. (2023七下·长清期末)  2022年10月下旬至2023年4月底,自然资源部组织“双龙探极”行动,由“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共同执行任务,考察南极海洋环境、冰川、气象、测绘、天文、空间物理等,取得了多项成果。下图为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双龙探极”期间,正值南极地区( )
      A . 白昼最短季节 B . 极光现象明显 C . 气温最低季节 D . 海冰融化季节
    2. (2) 图中( )
      A . 科考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B . 罗斯海新站濒临太平洋 C . 昆仑站多暴雨、酷寒天气 D . 长城站在中山站西南方
    3. (3) 南极科考是为了( )
      A . 探索和保护森林资源 B . 开发并利用淡水资源 C . 大规模开展旅游活动 D . 研究特殊的自然环境
  • 3. (2023七下·梁山期末) 读两极地区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上左图中①为冰岛 B . 上右图②为太平洋 C . 上左图地区会有成群的企鹅 D . 两个地区都没有常住人口
    2. (2)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的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表、高架设计(如图),有关泰山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泰山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B . 泰山站比黄河站降雪多 C . 科考人员在泰山站工作的时段主要集中在6-8月 D . 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是为防大风积雪掩埋
  • 4. (2023七下·岑溪期末)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月至2月的主要原因是( )
    A . 此时是南极的暖季,白昼长 B . 此时南极最为寒冷,冰层坚硬,地基牢固 C . 此时南极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方便选址 D . 此时南极出现极夜现象,风雪小
  • 5. (2023七下·鞍山期末)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曾用鲸骨、兽角或海象骨制作保护眼睛的“雪镜”。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太阳镜”之一。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因纽特人戴“雪镜”的主要目的是( )
      A . 抵御狂风暴雨 B . 避免暴雪伤害 C . 减轻低温冻伤 D . 保护眼睛
    2. (2) 因纽特人生活的地区主要属于( )
      A . 高原山地气候 B . 寒带气候 C . 热带雨林气候 D . 温带季风气候
    3. (3) 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是( )
      A . 冰屋 B . 蒙古包 C . 窑洞 D . 吊脚楼
  • 6. (2023七下·凉山期末) 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22年建成,该站具备数据传输、远程实时监控和卫星通讯等功能,是我国“功能完善、设备先进、低碳环保、国际领先”的现代化南极科考站,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 长城站 B . 昆仑站 C . 中山站 D . 泰山站
    2. (2) 在罗斯海新站开展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 . 2月 B . 5月 C . 8月 D . 10月
    3. (3) 我国科学考察队在罗斯海新站考察时,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 . 水源短缺 B . 地震频发 C . 猛兽袭击 D . 酷寒
  • 7. (2023七下·曲靖期末) 近年来,“极地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热点。读“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从南极上空俯瞰地球,地球自转方向是( )
      A . 逆时针自西向东 B . 顺时针自西向东 C . 逆时针自东向西 D . 顺时针自东向西
    2. (2) 南极点的纬度是( )
      A . B . 66.5°S C . 90°S D . 90°N
    3. (3)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考察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 长城站 B . 中山站 C . 昆仑站 D . 泰山站
    4. (4) 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主人 B . 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极少,淡水资源缺乏 C . 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和“寒极”之称 D . 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地区气候的真实写照
    5. (5) 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 气候变暖 B . 人类活动 C . 大陆漂移 D . 植被迁徙
  • 8. (2023七下·榆树期末) 图为中国南极科考队在中心站蔬菜无土栽培温室里采摘蔬菜。中山站种菜需要克服哪些南极气候条件的影响( )

    ①酷寒    ②烈风    ③洪涝    ④沙尘暴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9. (2023七下·宁明期末)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读罗斯海海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罗斯海位于( )
      A . 罗斯冰架以南 B . 东半球 C . 大西洋以南 D . 太平洋以南
    2. (2) 罗斯冰架崩解输出“冰筏”最多的月份可能是( )
      A . 3—5月 B . 6—8月 C . 9—11月 D . 12月一次年2月
    3. (3) 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
      A . 季风气候异常,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B .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C . 人类定居南极造成环境破坏 D . 过度获取南极淡水资源所致
  • 10. (2023七下·博兴期末) 全球的“农业诺亚方舟”建造在斯瓦尔巴群岛冻土地带的岩石山洞中。那里不易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即使在断电状态下也能使种子处于低温环境中,适宜种子的储藏。同时,该地也是我国黄河站的所在地读斯瓦尔巴群岛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斯瓦尔巴群岛成为全球的“农业诺亚方舟”的优势条件是( )
      A . 临北冰洋,与欧亚大陆为邻 B . 气候寒冷,种子不易萌发 C . 气候湿润,种子易于保存 D . 交通闭塞,以航空运输为主
    2. (2) 我国建立黄河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 . 研究企鹅、海豹的生活习性 B . 了解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C . 围绕世界经济发展开展研究 D . 开发北极地区丰富的淡水资源
二、图文材料题
  • 11. (2023七下·朝阳期末)   2022年10月,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队出征南极,2023年4月返回国内。科考期间科考队员在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沿线进行冰雪环境监测、天文观测,并对中山站、长城站进行越冬人员轮换及物资补给。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时针。南极科考时间多选在11月到次年3月,此时是南极地区的季,白昼时间较长,利于科学考察的开展。
    2. (2) 中国南极科考站中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站;在中山站考察时,能够对洋海域附近的冰雪环境进行监测,科考队员可能看到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
    3. (3) 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储存着大量的固体资源。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时,可能遭遇的恶劣天气是
  • 12. (2023七下·鞍山期末) 北极燕鸥是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每年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冬季来临时便开始长途迁徙,飞到南极洲越冬。读北极燕鸥迁徙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北极燕鸥繁殖时期,在北极圈内出现象,一年中气温最(填高或低)。
    2. (2) 北极燕鸥离开繁殖地的迁徙路线是从北冰洋出发,经过A洋到达南极洲越冬,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3. (3) 两极气候都很寒冷,但南极地区的气候更寒冷,原因是南极地区包括洲及周边海域,以陆地为主,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海拔更
    4. (4)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但是当北极地区冬季来临时,北极燕鸥便开始长途迁徙 , 飞到南极洲越冬,其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 13. (2023七下·桥西期末) 走进地区——聚焦南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其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于1985年、1989年、2009年、2014年,2022年在南极地区分别建立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罗斯海新站。图1为南极地区示意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 (1) 南极地区中心是以(陆地/海洋)为主,罗斯海新站选址在难言岛,位于洋沿岸。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五个科考站中纬度最低的是站。
    2. (2) 甲,乙两地气候的共同特征为全年气温,降水;其中位于北极地区的是(甲/乙)地,判断理由是
    3. (3) 我国南极考察队考察南极最合适的时间是____(填字母)。
      A . 春节前后 B . 五一前后 C . 暑假前后 D . 国庆前后
    4. (4) 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上地下都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列举南极地区的重要资源:等。(写出两种即可)
    5. (5) 近些年,到南极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游客登陆南极大陆前会被要求给所有登陆时携带或穿着的物品进行真空除菌、消毒并清洁鞋底,登陆后与企鹅必须保持距离,不可主动靠近其5米的范围,严禁踏足在青苔覆盖的士地上,还要将垃圾随身携带并带走。以上对游客在南极登陆采取的措施,其意义在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