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物理-第01节-分子的热运动

更新时间:2024-03-11 浏览次数:2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 . 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间隔很小 D .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 2. (2022七上·婺城期末) 如图所示是由直径为1~50nm的微颗粒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的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 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B .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C . “纳米纸”阻止了纸面上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 . 细菌无法停留是因为“纳米纸”分子间没有空隙
  • 3. 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萝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大致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炒菜较容易变咸的原因是( )。
    A . 盐分子减少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 . 盐分子变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C .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于扩散 D .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 4. 平时要合理饮食,下列关于煲汤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盖上盖子,主要是为了防止香味扩散 B . 汤的熬制过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C . 汤水冷却后,分子热运动停止 D . 沸腾时盖子振动,能量转化情况与汽油发动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 5.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

    ①放在盐水中的鸡蛋被腌咸了;②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空气中的尘土飞扬;③糖溶解在水中,使水变甜;④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在游动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②④ D . 以上都是
  • 6. (2022七上·金东期中) 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 . 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 . 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 . 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 7.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 .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 .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 .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 .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 8. 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为r0时,正好处于平衡状态,下面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只有斥力作用 B . 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只有引力作用 C . 两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斥力等于引力 D . 两分子之间的距离等于2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引力大于斥力
  • 9. (2022七上·滨江期末) 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结构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 B . 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 C . 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D . 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
  • 10. (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 下列生活现象中,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 . 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分子之间有斥力 C . “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D . 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 11. (2021七上·三门期末)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有空隙

    B

    两铅柱挤压后粘合在一起.

    分子之间有引力

    C

    铁块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D

    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在不停运动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12. 分子的基本性质:(1);(2);(3);(4)分子之间不但存在 ,也存在
  • 13. 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
  • 14. (2021七上·平阳期中) 将一根棉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两边。把框架浸入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现用烧热的针刺破棉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就会把棉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三、实验探究题
  • 15. (2023·西湖模拟) 小金同学为了探究分子的性质,做了如图的实验:

    1. (1) 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整瓶水都变红了,说明
    2. (2) 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A 中的液面位置降低,说明。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
  • 16. 某科学小组利用氨水(即氨气溶于水中)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图实验以探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 (1) 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向其中滴加无色透明浓氨水。溶液颜色变为红色,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
    2. (2) 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 (3) 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照实验。仅凭实验Ⅲ能验证”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吗? , 理由是
四、解答题
  • 17. 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装置的微观模型用图乙表示,其中“〇”代表构成空气的微粒,“●”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紧贴瓶口。

    1. (1)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通过建立“最终瓶中微粒分布的模型”对现象进行解释,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画出。(作图解释,不需要文字解释)

    3. (3) 此现象不能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____。
      A .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 . 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
  • 18. (2021八下·柯桥月考) 用科学方法研究。观察、比较、对比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是氢分子、氧分子在不同条件下运动速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对比图片(填序号)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这一结论。
    2. (2) 对比图片(填序号)A、B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有关。
    3. (3) 选择其中一种影响因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五、综合说理题
  • 19. (2023九下·永嘉月考) 产于我县乌牛镇周边的一种茶叶,因比其他品种茶叶早发一个月左右,故被称作“乌牛早”茶,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图甲)。乌牛早茶,味醇气香,色泽翠绿,为茶中珍品。冲泡“乌牛早”茶很有讲究,方法多样,其中上投法的具体过程如下:

    ⑴往玻璃杯中倒入85℃左右的热水(图乙),再放入少许“乌牛早”茶叶;

    ⑵等待茶叶一片一片慢慢下沉(图丙) ;

    ⑶茶叶在茶杯中慢慢舒展,上下沉浮(图丁) ;

    ⑷静待片刻,茶叶溶出茶汤后,汤明色绿,茶香四溢,即可品尝。

    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上投法泡茶过程中的现象的成因。

六、简答题
  • 20. 小丽和小亮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后,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为此,小丽说:“放在我家衣柜里的樟脑丸过几天就会变小甚至消失,就是这个原因。”小亮说:“阳光照到屋子里,有时能看到许多的灰尘在空中飞舞,也是这个道理。”请分别判断小丽和小亮的说法正确吗?并分别说出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