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1 古代诗歌五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1课《古代诗...

更新时间:2024-03-10 浏览次数: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B . 荡胸生曾云,决眦(cì)入归鸟。 C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D . 浩(hào)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2.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按形式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楚辞、乐府诗等。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B . “阴阳割昏晓”中“阴阳”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 C .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佛”,与李白合称“李杜”。 D .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陆游。
二、默写
  • 4. 古诗名句默写。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激发人生思考。读一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让我们领悟到时空亘古不变而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读一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人借“”让我们读懂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读一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明白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启迪。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读一读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激励我们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读一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感染着我们。

三、综合性学习
  • 5. 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1. (1) 在开展以“古诗词赏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动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研究选题,请草拟三个研究选题供小组成员讨论。
    2. (2) 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我国古代诗词中也不乏哲理诗歌。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陆游的《游山西村》。请选择其中的一首来论证培根的“读诗使人聪慧”这一论点。(不少于200字)

      附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附2: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6. 【设计活动】为了让这次活动顺利开展,需要设计多个活动环节,请你补写出两个活动名称。

    环节一:“榜样力量”展区布置

    环节二:                                                                

    环节三:                                                                   

四、诗歌鉴赏
  • 7.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望岳                               【乙】江汉

    [唐]杜甫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诗开篇以问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和雄伟阔大的气势。 B . 【乙】诗首联“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 C . 【甲】诗颈联既写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又写薄暮时鸟儿投林归巢,表现诗人渴望归家的心情。 D .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甲】诗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想法,【乙】诗表明作者虽至暮年,但壮心仍在。
    2. (2) 对杜甫的这两首诗歌,一位同学想知道它们哪首先写哪首后写。请你作出判断,并从内容、情感等角度阐述理由。
    3. (3) “诗情画意”小组,选取了杜甫的《望岳》和《江汉》两首诗歌进行诵读,但是他们对诗歌的内容有几处不解,请你帮这个小组补充完整。

      知背景

      绘画面

      赏写法

      悟情感

      【甲】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 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颔联:神奇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割断一般,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尾联运用的抒情方式:②

      全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及远大抱负。

      【乙】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

      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

      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

      颔联:①

      尾联运用的表 现手 法:③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④

五、语言表达
  • 8. 小蓓在采风过程中看到落花,联想到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后两句,准备搜集相关的书法作品展示在采风报告里,你觉得右边哪幅书法作品更加合适?

    请简要说明理由。(要求:结合书体特点和内容作答,50字左右)

  • 9. 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

    要求: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②符合诗歌的意境。③不少于6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