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备战高考·高政二轮复习专练:19 探究世界的本...

更新时间:2024-03-07 浏览次数:1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二上·舟山期末) 理想信念是一种( )
    A . 精神现象 B . 物质现象 C . 经济现象 D . 逻辑现象
  • 2. (2024高二上·舟山期末) (    )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A .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B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C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D .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原理
  • 3. (2023·湖北) 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下图)。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     

    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

    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   

    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2023高二上·温州期中) 下列对物质概念理解正确的有( )

    ①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物质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③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④
  • 5. (2019·浙江模拟)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

    ①地理环境    ②人口因素    ③上层建筑    ④生产方式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6. (2024高二上·舟山期末) 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
    A . 物质是运动的 B . 运动是绝对的 C . 运动是相对的 D .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7. (2024高二上·舟山期末) 下列选项属于规律的是( )
    A . 红灯停绿灯行 B . 价格时涨时落 C . 万有引力 D . 中职生守则
  • 8. (2024高二上·舟山期末)  下列说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要性的是(          )      
    A .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B .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C .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D .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 9. (2024高二上·承德月考) 11月4日,2023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正式出炉。此次赛事吉祥物名为“乒乒”,设计灵感来源于大熊猫,呈现出大熊猫击打乒乓球的形态。吉祥物的形象设计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②对事物的正确把握取决于人们的认识

    ③人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④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3高三上·南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举国各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表明(  )
    A . 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 .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 .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二、材料分析题
  • 11. (2023高二上·辉南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运用世界物质性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 12. (2024高三上·梅河口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飞扬”正式发布亮相。北京冬奥会火炬外形极具动感和活力,颜色为银色与红色,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北京冬残奥会火炬则选用银色与金色,寓意辉煌与梦想,体现“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

    火炬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祥云传达吉祥的寓意,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延续,雪花表现冬奥会特征,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创新。火炬纹样设计既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又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中空开放的设计,蕴藏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哲理与包容;拆装火炬时需要特定角度方能开合,来自孔明锁的东方智慧;两支火炬交接时,顶部可紧密相扣,形似两手相握;火炬选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降低了重量,燃料使用氢燃料,使火炬燃烧时的碳排放为零,体现出“绿色”办奥理念和科技冬奥成果。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对此次火炬的设计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们认为这次火炬的设计再次证明了奥运会是体育与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巧妙结合。既有文化传承又有科技创新,中国的文化艺术得到完美展现,体现了“双奥之城”的特点,也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回答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的设计是如何做到“体育与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巧妙结合”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