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 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如图所示,2023 年 19届杭州亚运会龙舟比赛中,选手看到岸边的建筑物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地面 B . 龙舟 C . 岸边的树木 D . 赛道上固定的浮标
  • 2. 小明从家坐出租车到车站接人,到车站司机打出发票如图所示,由发票中的信息可知(  )

    A . 11︰26 指一段时间 B . 小明家与车站间的直线距离为23.0km C . 小明从家到车站用时 0.3h D . 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46km/h
  • 3. 一桶水倒了一半还剩一半,水的(  )
    A . 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B . 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C . 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D . 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
  • 4. (2016·将乐模拟) 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 茶杯在镜中的“倒影”   B . 屏幕上的“手影” C . 水中筷子“变弯”   D . 街头路口的“凸面镜”
  • 5.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 如图所示, 下述记录四次结果:2.99cm, 3.00cm,2.98cm, 2.9c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读数为2.9cm是因为测量误差 B . 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0.01mm C . 物体的长度最接近2.99cm D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错误
  • 6. 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 .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 . 秋天,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 D . 冬天,树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 7.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 . 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 . 声音的传播不必依赖于介质
  • 8. (2020八上·莱芜期末) 探究活动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例如,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将小颗粒物放置在发声的鼓面上,小颗粒物跳动。以下活动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 . 如图,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利用真空罩实验,越向外抽空气,声音越小 B . 如图,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为了形象的描述光的传播,而引入“光线” C . 如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D . 如图,研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出振幅大小
  • 9. 在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棒的周围有“白气”冒出,按生活经验,有关“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气”会向上飘 B .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C .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D . “白气”是冰棒蒸发的水蒸气
  • 10. 太阳光通过棱镜折射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自然界虹和霓的形成也与光的色散有关,虹和霓形成的简化模型:空中的水滴可简化为球形,太阳光射入后,在水滴内经过若干次折射和反射后射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光线ae可能均是红光 B . 光线ab可能分别为红光和紫光 C . 光线cd可能分别为红光和紫光 D . 光线cf 可能均是紫光
二、实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 11. (2022·任城模拟) 为迎接2022年的中考,老师带领同学们系统地复习了光学实验,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 (1) 光的反射定律:如图所示,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将硬纸板(选填“垂直”或“水平”)放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入射到O点,观察反射光;光在纸板上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从而可以显示光路,该反射(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2. (2) 光的折射规律:如图所示,一束光从A点射向水面上O点,进入水中,照射到容器底部的B点,如果要让折射光线射到容器底的C点,在保持入射点不变时,应(选填“增大”或“减小”)入射角;或者在保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时,(选填“往容器内加水”或“从容器中放水”)。

    3. (3) 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甲所示,小芳把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 B,小芳应在(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移动蜡烛B,使其与A的像完全重合。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移至乙的位置,蜡烛 A 的成像情况是(选题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 B处       B.蜡烛成像在 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4. (4) 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如图甲,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②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更换焦距为 f2=5cm的凸透镜,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侧移动;

      ③小焦同学发现,在②的基础上,不移动光屏,将自己的眼镜放到凸透镜前,如图乙,光屏上也能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 12. (2023·包头) 小聪利用注射器、天平(带砝码)测量酒精的密度。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移动,使天平横梁平衡;
    2. (2) 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酒精,体积如图乙所示为mL,将装有酒精的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测得注射器和酒精的总质量为28g;
    3. (3) 用注射器继续抽取酒精至20mL处,再将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测得注射器和酒精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为g,测得酒精的密度为g/cm3
    4. (4) 若第2次使用注射器抽取的酒精中混有气泡,则测得的酒精密度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 (5) 本实验使用注射器的优点是(写出一条即可)。
三、计算题(共两题,13题8 分,14题 10 分共 18分)
  • 13. 如图所示司机驾车在惠深沿海高速公路上行驶,看到路边间一位置有图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求

    1. (1) 这两块牌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 (2) 惠州到深圳的路程多远;
    3. (3) 根据告示牌提示,不违反交通规则,从该时刻计时该司机驾车最快到达深圳需要用多长时间。
  • 14. 小明对污水进行检测,找到塑料瓶装满污水,用电子秤测得污水与瓶的总质量为610g,用该瓶装满纯净水时称得质量为500g,空瓶质量称得 10g。(纯净水的密度 ρ=1×103kg/m3)试求:
    1. (1) 瓶子的容积;
    2. (2) 污水的密度。
四、综合题 (15题6分,16题14分,共20分)
  • 15. 请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是一款“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仪器使用说明书及实验装置示意图。

    1. (1) 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2. (2) 有同学了解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速度的大小还与空气的温度有关,于是先在室温下用棒槌敲打铜铃,记下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N1:保持铜铃与甲、乙的位置不变,打开室内空调对室内降温,再用棒槌敲打铜铃时,再次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N2 , 发现 N2>N1 , 说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速随空气温度降低而(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不变 D . 无法判断;
    3. (3) 如图所示,已知s1=0.2m,s2=0.89m,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00”, 则此时声速约为m/s。
  • 1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秘的“铁棒”

    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当你来到青藏高原时,一定会在铁路旁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路基两旁时不时会闪过一排排齐刷刷插入地底的“铁棒”。

    这些“铁棒”的名字叫做热棒,它是用来给冻土降温的。所谓冻土,就是指温度低于0℃时水分冻结的土壤或疏松岩石。一碗水全成了冰,这些冰的体积要大于原来液态时的水,青藏高原的冻土在夏季会松动而冬季又重新冻成固态变得坚硬,体积也膨胀起来,这冬夏之间的变化对于铁路来说是致命的,反复冻融容易造成土层结构破坏、地基承载力降低、边坡失稳等不良结果。

    一根热棒的长度有7m,我们在可可西里路段看到的热棒有5m都插在冻土里,露出地面的两米热棒上面焊接着一层层散热片,热棒的中心是空的,里面有大量的氨气,氨这种物质极易汽化、液化。冬天,地下温度高于空气温度,热棒底端的液态氨汽化成为气体,从地下吸收大量的热。汽化生成的氨气上升到热棒的顶端,因为空气温度低,这些氨气液化成为液态,同时向空气中放热。在重力的作用下,液态氨又流回到热棒底端,再次吸热汽化,这样循环往复,就把热从地下传输到空气中。到了夏天,空气温度高,地下温度低,热棒下端的液态氨不会汽化,热棒停止工作。热棒具有单向导热性,将热从地下传输到地上,保持了冻土层的低温状态,从而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1. (1) 夏天冻土消融时体积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冬天重新变回冻土时体积又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
    2. (2) 冬天,热棒地下一端的氨 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热量;这引起氨气沿热棒上升到空气一端,因为空气温度地下温度,氨气液化成为液体,放出热量。
    3. (3) 小明想乘车从拉萨到格尔木,并欲欣赏沿途的风景,你建议他购买下面哪次列车?。如果没有热棒,会对铁路造成 (写一条即可)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