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 1. 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原塔高约146米,基底每边长约230米,用石约230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石块之间严丝合缝,连刀片都插不进去。这种情况反映出(  )
    A . 古埃及的军事力量强大 B . 古埃及文明的没落 C . 古埃及先民的智慧和创意 D . 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 2. 古埃及的文字是(  )
    A . 象形文字 B . 楔形文字 C . 字母文字 D . 甲骨文
  • 3. (2022九上·清新期中)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据此可知,它(        )
    A . 维护奴隶主利益 B . 主张君权神授 C . 提倡自由与平等 D . 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 4. “在雅典40万居民中,有20万奴隶和3.2万外邦人。在剩下的16.8万人中,成年人约8.4万,而成年男性约4.2万。在这4.2万人当中,第三等级有2.5万,第四等级有1.6万,第一、二等级大奴隶主和大所有者只不过1000人而已。”以上事实适合用来说明(  )
    A . 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 B . 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C .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D .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 5. (2022·绥化) 2世纪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把地中海变成其“内湖”的帝国是(    )
    A . 罗马帝国 B . 波斯帝国 C . 查理曼帝国 D . 阿拉伯帝国
  • 6. 德国、意大利、法国是欧洲大陆最主要的国家,彼此之间发生过多次战争。但在1100多年前,他们曾经是一家。他们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  )
    A . 奥斯曼帝国 B . 波斯帝国 C . 查理曼帝国 D . 东罗马帝国
  • 7. 下图是某历史小组的研讨笔记,他们正在探究的主题是(  )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西欧庄园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A . 宗教起源与发展 B . 庄园兴起与鼎盛 C . 封建时代的欧洲 D .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 8. 下面是某欧洲国家的大事年表,该帝国是(  )

    395年

    527年

    7世纪初

    11世纪

    14世纪

    1453年

    帝国开始

    查士丁尼继任

    阿拉伯进攻

    十字军攻击

    奥斯曼进攻

    帝国灭亡

    A . 西罗马帝国 B . 拜占庭帝国 C . 亚历山大帝国 D . 阿拉伯帝国
  • 9. (2021九上·高州期中) 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项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 . 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残酷统治——基督教产生 B .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C . 十字军东征——拜占庭帝国衰落 D . 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欧洲市民阶层的形成
  • 10.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中古时期”(5—15世纪)的世界大事,其中正确的是 (  )

    ①哈里发设立“智慧宫” ②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③西罗马帝国灭亡 ④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A . ①③④② B . ②④①③ C . ③④②① D . ④③①②
  • 11. 14至17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下列人物和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 . 彼特拉克——《哈姆雷特》 B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C . 莎士比亚——《蒙娜丽莎》 D . 拉斐尔——《罗密欧与朱丽叶》
  • 12. 如图是传世名画《蒙娜丽莎》。达·芬奇以柔和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同时将光影与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歌颂了女性的自然美及生命的活力。该作品的特殊时代价值在于(  )

    A . 代表了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B . 再现了封建贵族的奢华生活 C . 突出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思潮 D . 证明了妇女地位的显著提高
  • 13. (2023·兰州) 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知识。这说明该运动(    )
    A .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 . 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C . 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D .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14. (2023·怀化) 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他坚信地圆说,向往东方。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87名船员分乘3艘船,从西班牙出发,开始航行。下列选项与他航行史实相符的是(    )
    A . 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B . ”发现”美洲新大陆 C .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D . 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 15. (2023·赤峰) “它(指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这表明( )
    A . 欧洲社会开始关注东方 B . 欧洲人开始早期殖民掠夺 C .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 .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 16. “国王顽固地拒绝了宣言的革命原则,而巴黎民众再一次战胜了王室的反对,以妇女为主的饥饿民众袭击了巴黎的面包铺,然后向凡尔赛的王宫进军。”“宣言”指的是(  )
    A . 《独立宣言》 B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 《人权宣言》 D . 《联合国家宣言》
  • 17. (2018九下·吉林模拟) 掀开法国大革命序幕的事件是(    )
    A . 来克星顿枪声 B . 萨拉托加战役 C . 攻占巴士底狱 D . 萨拉热窝事件
  • 18. 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为过……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其实就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蒸汽机的历史意义”突出表现在(  )
    A . 导致了西方的殖民扩张 B . 提供了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C . 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D .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 19. (2023·乐山) 出版于19世纪中期,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的著作是( )
    A . 《人权宣言》 B . 《独立宣言》 C . 《资本论》 D . 《共产党宣言》
  • 20. 下图是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图中省略号部分最有可能是(  )

    第十二章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早期工人运动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①空想社会主义

    ②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③……

    第三节  第一国际

    A .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 . 法国工人运动的勃兴 C .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D . 国际无产阶级联合斗争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 21.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 (1) 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改革
    2. (2)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 (3) 以法国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
    4. (4)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 22.  请根据以下图片及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水力纺纱机

    图二 以蒸汽为动力的织布机

    图三 精密机床

    图一、二  飞梭和珍妮机的发明,使得英国开始从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转变。随着珍妮机所带纱锭的日益增多,人们开始意识到迫切需要一种动力来代替人力驱动机器。1769年7月,英国理发师查理·阿克赖特在诺丁汉发明了一种以水作为动力的纺纱机——塞洛纺纱机,世界上第一台水力纺纱机出现(图一)。1771年,阿克赖特引德温特河水作动力,在曼彻斯特的克罗姆福德创办了第一个棉纺织厂。8年后,这个工厂已经发展到700多人,从梳棉到纺纱全部由机器完成。80年代,阿克赖特便采用蒸汽作为纺纱机的动力(图二)。

    图三  18世纪末为适应各地兴建起来的工厂对瓦特机、纺织机的大量需要,必须有相应的母机来生产这些机器,这样既可以增加机器的数量,又可以提高机器的精度。莫兹利对旧有机床进行改动,以蒸汽机驱动。他发明的机床可以将车刀在0.25毫米的范围内移动,提高了加工的精度和速度,使已有的机器更加完善,同时又促进了新机器的产生。

    1. (1) 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2. (2) 根据图二及图三文字内容,说说当时的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3. (3) 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 23.
    素材影响
    帝国扩张亚历山大东征时的战役一例:       
     
    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等。
    消极:      
    新航路开辟探寻新航路的航海家一位:         积极:             
    消极:欧洲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等。
    工业革命蒸汽机等一系列发明成果的应用积极:      
    酸雨、城市垃圾、工人破坏机器消极:       
    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或方法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