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海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06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20</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60.0</span></strong>分)
  • 1. (2020七下·平谷期末) 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 . 御史台 B . 枢密院 C . 宣政院 D . 中书省
  • 2.  下列朝代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它的统治范围之内。下列哪一朝代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元朝 D . 明朝
  • 3.  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宋朝(  )
    A . 百姓生活幸福 B . 都市生活繁华 C . 边境和平安定 D .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
  • 4.  如图展示了指南针发展历程。中国航海开始使用指南针始于(  ) 

    A . 唐初 B . 宋朝末年 C . 明初 D . 清朝中期
  • 5.  朱元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明朝以上官制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B . 分工协作提升效率 C . 皇帝负责利国利民 D . 行政司法军事一体
  • 6.  “考试的全部内容只能出自宋儒朱熹注释四书。特别是在1487年以后,所有文章都要按照八股文的格式来写……”科举制度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上述的科举特征属于(  )
    A . 唐代 B . 宋朝 C . 明代 D . 清朝
  • 7.  下边为小明同学的学习笔记(部分),据此,小明同学正在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以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严格训练:招募矿工,农民,操练新阵法
    解除倭患: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

    A . 郑和 B . 郑成功 C . 李自成 D . 戚继光
  • 8.  明代长篇小说兴起: 
    《水浒传》讲的是①____朝108位梁山好汉的故事; 
    《三国演义》讲的是②____末争夺统治权的战争故事; 
    《西游记》讲述了③____代时期一位佛教徒前往印度朝圣之旅,途中还有一只神勇广大的猴子护送…… 
    上述序号分别为(  )
    A . 宋、唐、汉 B . 汉、唐、宋 C . 宋、汉、唐 D . 唐、宋、汉
  • 9.  17世纪的观察者南怀仁记录道:“把世界七大奇观合在一起,也无法与之相比,在欧洲出版的关于它的所有传闻都与我所目睹的相距甚远。”“20世纪的中国人把它作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意志的象征。”以上评论的最有可能是(  )
    A . 都江堰 B . 明长城 C . 故宫 D . 大运河
  • 10.  李时珍在行医时,总是热情地接待病人,无论来看病的人是否出得起诊费,他都一样细心治疗。他在用药上常用能就地取材的药方,使病人既得治病又能省钱。以上材料着重说明李时珍(  )
    A . 医术高超 B . 医德高尚 C . 临床经验丰富 D . 善于搜集药方
  • 11.  吴承恩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苦历程,突出刻画胆大艺高、爱僧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神奇的情境。其主要愿望是(  )
    A . 铲除邪恶势力 B . 制造幽默效应 C . 弘扬中华武术 D . 抒发宗教情感
  • 12.  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  )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A . 戚继光 B . 郑成功 C . 吴三桂 D . 徐达
  • 13.  金奔巴瓶(如图),为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所赐。此金瓶的设立和使用主要反映了清政府(  )
    A . 重视黄金冶炼
    B . 边疆管理耗费巨大
    C . 关心儿童教育
    D . 有效管理蒙藏地区
  • 14.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军猛烈进攻俄国侵略军,并将之围困,俄军战死病死很多。俄国摄政王急忙向清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答应所请。以上记述的是(  )
    A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 . 平定噶尔丹叛乱
    C . 雅克萨之战 D . 土尔扈特部回归
  • 15.  如表信息所反映的主题为(  ) 

    清前期市镇

    描述

    盛泽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汉口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苏州

    “十万烟火”,财富“甲天下”“地值寸金”

    A . 农业进步 B . 商业发展 C . 文化繁荣 D . 风景优美
  • 16.  乾隆时,为编纂《四库全书》搜集的数以千计的图书均遭到严格检查,凡涉及满人或前代外族征服者的微小之处均被删除。所有禁书均被销毁,至少有两千种古书从此失传。材料主要反映《四库全书》的编纂(  )
    A . 工作量浩大 B . 内容涉及面广 C . 严谨而规范 D . 贯彻文化专制政策
  • 17.  嘉庆时,北京城乞丐就有10万多人。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的一个冬夜,露宿街头被冻死的竟达8000人。材料主要说明了清朝中期以后(  )
    A . 列强大举入侵,都城供应困难 B . 北方气候恶劣,百姓艰难困苦
    C . 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D . 闭关锁国误国,文化专制害民
  • 18.  他(如图)回顾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写出成了巨著《石头记》。以上记述的是(  )
    A . 洪昇
    B . 曹雪芹
    C . 孔尚任
    D . 汤显祖
  • 19.  乾隆时,各种地方戏曲都在北京上演,形成群芳争艳的局面。这说明(  )
    A . 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 B . 清朝实行自由民主文化政策
    C . 百姓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 . 戏剧作品反映大众现实生活
  • 20.  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总是毫无掩饰地表现在他的“佳节”诗文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以上诗句最有可能写于(  )
    A . 春节 B . 元宵节 C . 清明节 D . 中秋节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3</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40.0</span></strong>分)
  • 21.  中国古代有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
    1. (1)  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如图1历史人物。 
      ​ 
    2. (2)  《史记》作者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两位富有史学情怀的作者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他们分别是? 
    3. (3)  据如图2,写出发明者及其科技发明的名称。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三代皇帝成祖派遣了一系列使团去访问那些潜在的朝贡国,规模最大的海外航行发生在1405年到1433年间,率队者是他的忠仆之一、身为穆斯林的宦官郑和,第一次远航时,巨大的船队集结了二万七千人,分来62艘大船和225艘小船,其中最大的一艘长度达440英尺,前三次航行最远到达印度,第四次远达霍尔木兹海峡和波斯湾,后三次则到了非洲的东岸,与后来欧洲人在15世纪的航行不同,这些航行的主要动机不是贸易和探险,而是要把遥远的国度纳入明朝的朝贡体系之中,后来,官员们上奏皇帝,指出此举太劳民伤财,远航才告停止。 

    ——伊沛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等形式。朝贡贸易以奢侈品(例如香料)为大宗,甚至有学者认为寻找海外香料、满足国内需求,是促成郑和下西洋的一个根本原因。 
    —— 360百科《郑和下西洋》

    1. (1)  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背景。
    2. (2)  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特点。
    3. (3)  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在兴修水利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从孔子的时代起,手工业者和商人的杰出贡献就推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虽然中国仍然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但比起古时候,制造业和商业在经济上更加重要了。因此,那些能够发现和利用机会的人就有可能过上舒适的生活,甚至爬到特权士绅阶层。但是中国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没有和政府当局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像英国和荷兰在近代早期所形成的政治商业联盟。明朝晚期和清朝政府允许中国商人从事小规模的贸易,并允许外国人通过在广州的官方商会进行交易,但是,他们主要关心的是保持一个庞大的农业社会的稳定,而非通过贸易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1. (1)  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 (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判断正误。(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 
      ①自春秋战国,手工业者和商人就推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业和商业在经济上会更加重要。  ​ 
      ③那些能够发现和利用机会的工商业者都成了特权士绅阶层。  
      ④明清统治者更关心保持一个庞大的农业社会的稳定。  ​ 
      ⑤清政府允许外国人通过在广州的官方商会进行交易。  ​ 
      ⑥在近代早期,英国和荷兰就出现了政治商业联盟。  ​
    3. (3)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