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江津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目前在校生的近视率大幅上升,与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用眼卫生的科学指导有关。为了有效保护学生的眼睛,你认为应选用什么方法了解学生近视的原因(  )
    A . 观察法 B . 测量法 C . 调查法 D . 实验法
  • 2. (2017七上·新疆期末) 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p“,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 . b B . p C . d D . q
  • 3. 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下列在使用显微镜时出现问题,采取的措施不能解决问题的是(  )
    A . 视野中物像偏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B . 环境光线较暗时——选用凹面镜 C . 看到物像了但很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 D . 看到的物像较小——换高倍物镜或高倍目镜
  • 4. (2016七上·临西月考) 某同学连续测量叶的周长3次,数值分别为12cm、11.6cm、12.2cm,应记为(    )
    A . 12.1 cm B . 11.93 cm C . 12.2cm D . 12.07cm
  • 5. (2023·重庆市) 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能利用光能的细胞结构是(    )
    A . 细胞膜 B . 细胞核 C . 液泡 D . 叶绿体
  • 6. 如图为植物细胞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3是叶绿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 B . 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4】细胞壁 C . 结构2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D .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紧贴着4的结构5
  • 7. (2023七上·济南期中)  将黑色美西螈的体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融合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中,融合细胞发育成黑色美西螈个体。这说明控制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的是(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细胞核
  • 8. (2023七上·江津月考) 下列有关结构与构成它的主要组织搭配错误的是( )
    A . 蚕豆叶表皮——保护组织 B . 人体小肠内壁——上皮组织 C . 叶芽的生长点——输导组织 D . 人体血液——结缔组织
  • 9. 小米同学和小艾同学在吃橙子的时候联想到生物学知识,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请问他们哪句说的不准确(  )
    A . 小米:橙子皮是上皮组织,有保护作用 B . 小艾:橙子果肉营养丰富,属于营养组织 C . 小米:橙子白色“经络”是输送营养的“管道”,是输导组织 D . 小艾:橙子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大的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
  • 10. 菰(gū)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叫“菰米”,均可食用。“菰米”和“茭白”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
    A . 细胞 B . 组织 C . 器官 D . 植物体
  • 1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其中的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而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构成柳树和黄鹂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们的结构层次是相同的 B . 黄鹂的血液和柳树茎中的导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C . 与柳树的叶肉细胞相比,黄鹂的细胞缺少了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等结构 D . 柳树的根、茎、叶、花属于营养器官
  • 12. 下列有关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叙述错误的是(  )
    A . 青春期身高突增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 B . 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C .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D . 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 13. 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靠细胞膜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B . 靠胞肛排出食物的残渣 C . 靠纤毛摆动进行运动 D . 靠食物泡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
  • 14. 田野里随处可见的蒲公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美容功效,它的根主根发达,侧根短而细,则它的根属于(  )
    A . 不定根 B . 直根系 C . 须根系 D . 侧根系
  • 15. 下列不属于变态叶的是(  )
    A . 洋葱的鳞片叶 B . 仙人掌的叶刺 C . 豌豆的叶卷须 D . 银杏的扇形叶
  • 16. (2019七上·定州期末) 鱼缸长期不换水,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这些绿膜最有可能是(  )

    A . 藻类植物 B . 苔藓植物 C . 蕨类植物 D . 种子植物
  • 17. (2023八下·涡阳期中) 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长得高大,其重要原因是(    )
    A . 能够开花结果 B . 叶常呈现羽状 C . 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并具有输导组织 D . 依靠孢子繁殖
  • 18. 每逢金秋,古城苏州要数银杏树最美丽,银杏结出的白果更是苏州的特产。下列有关银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银杏属于被子植物 B . 银杏属于裸子植物 C . 白果是银杏的果实 D . 银杏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 19. 下列描述中,不能表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 . 由细胞构成 B . 能进行光合作用 C . 用孢子繁殖后代 D . 有根、茎、叶的分化
  • 20. 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可爱的小宝宝,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下列有关其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表示细胞分化 B . 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 . 人体的生长发育依赖于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D .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使细胞数量增多,且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
  • 21. 以下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及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遇到的几个问题,请根据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填番号,横线上填文字):

    1. (1) 填写下列序号对应的显微镜结构名称:1 ,9 
    2. (2) 观察时,目镜标有10×字样,物镜标有40×字样,那么物像的放大倍倍。
    3. (3) 对光时,应先转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4. (4) 在观察时,某同学已找到理想的观察物像,但不太清晰,他应调节 []。
    5. (5) 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光线比较暗,应选用 (选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 22. 鹌鹑(ān chún)是一种地栖性鸟类,在病毒学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用于科学研究的鹌鹑是鸟卵通过人工孵化器获得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鹌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 (2) 下列模式图可用来表示鸟卵孵化中的部分生理过程:

      a:经过①过程,受精卵细胞的数量会 (填“增加”或“减少”),此过程完成后,形成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与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填“相同”或“不同”)。

      b:经过②过程,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作 

    3. (3) 鹌鹑在生长过程中,主要饲料是豆饼。与大豆相比,鹌鹑比大豆植株多了 这一结构层次。
  • 23. 认真观察和识别下图中的植物,并回答相关问题。

    1. (1) 如图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结构最简单的是 。(填字母代号)
    2. (2) D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植物体矮小,它没有真正的 
    3. (3) 图中A植物属于 植物,不仅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体内具有专门的 组织,因此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4. (4) 图中C植物属于 植物,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包被。
    5. (5) 图中ABD三种植物在生物学上可以归为一类,统称为 植物。
  • 24. 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填番号,横线上填文字):

    1. (1)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维持细胞形态,在载玻片中央应该滴加 (“生理盐水”或“清水”),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与图 (“A”或“B”)所示的结构相似。
    2. (2) 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和液泡。
    3. (3) 细胞生活需要的水和其他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时都要经过的边界是 
    4. (4) 2022年合肥园艺博览会上,“鲜花大道”两旁的盛开着粉、红、黄、淡紫等各种不同颜色的鲜花,这些不同颜色的花青素存在于图A中细胞的 
    5. (5) 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④细胞核中,细胞的数目的增加是通过 (“细胞分裂”或“细胞分化”)实现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一样。
  • 25. 螳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白天它们躲在阴暗阴暗的地方,到了夜晚才出来活动。小刘同学热爱探究,针对螳螂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提出了问题:光会影响螳螂的生活吗?于是他准备了一个长方形的硬纸盒,一块透明的玻璃板,一块不透光的探色纸板(如图),并诱捕了多只螳螂装在带孔的瓶里,从中选出了10只大小一致、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螳螂用于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你对此实验作出假设:
    2. (2) 这个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除了这个条件不同以外,要使其他条件都相同,其目的是遵循 原则。
    3. (3) 实验中选用了10只螳螂,而不是一只,目的是 
    4. (4) 预期实验结果:螳螂会趋向 (填“明亮”或“阴暗”)环境。
    5. (5) 螳螂是益虫。实验结束后,对螳螂的处理方式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