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麻城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3-07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strong><span>主题型默写(8分)</span></strong>
  • 1. 思源学校初三(1)班的同学近日正在开展“诵读古诗·传承经典”综合性活动,其中一个任务是根据不同关键词给古诗词分类,请你协助某小组成员完成以下表格。

    关键词

    赏析名句

    默写名句

    用典

    李白用姜尚、伊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1)____,____。《行路难》

    刘长卿借贾谊写《吊屈原赋》的典故,通过湘水的无情抒发对前贤的深刻凭吊和愤憑之情。

    (2)____,____。《长沙过贾谊宅》

    明月

    思乡情感常因“明月”引起,杜甫夜里望月,想象故乡之月更为明亮。

    (3)____,____。《月夜忆舍弟》

    苏轼借月抒怀,打破时空限制,表达对分离之人团聚的美好祝愿。

    (4)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温庭药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六种寻常景物,就勾勒出一幅独特的“霜月早行图”。

    (5)____,____。《商山早行》

    亭台

    古诗文中的亭台楼阁,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慨道,古人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忧国忧民之心都不会改变。

    (6)____, ____。《岳阳楼记》

    醉翁亭畔,欧阳修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言在此而意在彼,道出了醉翁真正的情趣。

    (7)____,____。《醉翁亭记》

    (8)比赛结束,小刚所在的小组未能取得名次,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对他说:“人生中的比赛绝非只有一次,古诗云:“ ____,____,下次再努力,我对你充满信心!”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0分)
  • 2. 综合题
    1. (1) 下面是思源学校某同学根据语文书做的字音字形分类笔记,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注意因多音字造成的误读,如:“成吉思汗(hán)”不能读作“成吉思汗(hàn)”,“折(zhé)腰”不能读作“折(shé)腰”,“冠(guān)冕”不能读作“冠(guàn)冕”。 B . 箴(zhēn)言”不能读作“箴(zhēng)言”,“窗棂(líng)”不能读作“窗棂(lín)”,“彬彬(bīn)有礼”不能读作彬彬(bīng)有礼 C . 注意形似造成的误写,如“糯养”不能写作“儒养”,“旁鸯”不能写作“旁鸯”,“作揖”应写作“作桿”。 D . 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自残形秽”应写作“自惭形秽”,“自吹自雷”应写作“自吹自擂”,“形消骨立”应写作“形销骨立”。
    2. (2) 下面是某同学在报纸上读到的一则关于推行“公筷制”的新闻报道,其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为了在餐桌上阻断病菌传播,降低健康风险,推行公筷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今,使用公筷已成潮流,倍受市民推崇,加入践行的人数也与日俱增 , 这种“新食尚”成为了时下流行餐桌文化。但是,不少同学发现,和家人吃饭,推行公筷的难度还很大。一些长辈觉得用公筷又麻烦又生分,短时间很难转变这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因此,我们更要从自己做起,间不容发地逐步践行使用公筷、文明就餐习惯。

      A . 行之有效 B . 与日俱增 C . 根深蒂固 D . 间不容发
    3. (3) 下面是某同学在“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班会活动中的一段发言,其中表述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让我们懂得“胜利在于坚持”的人生哲理,还可以学到不同的锻炼方式。②初中生经常选用的锻炼方式有大约五种左右,如慢跑、跳绳、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

      ③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我们应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选择适当的训练方式,切忌运动不要过猛。同学们,动起来吧!

      ④每一个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奋力奔跑的身影,都是咱们校园最美的风景!

      A . B . C . D .
    4. (4) 下面是某同学在读书笔记本上摘抄的美文片段,因为粗心大意,抄漏了几个标点,请你帮他选一组最合适的补上去(        )

      坦荡如砥的原野上,千万株壹草擎着黄花兴高采烈地绽放,汇聚成浩浩汤汤的花海。它们开得泼泼洒洒,却香得羞涩而含蓄。微风吹拂,碧绿的叶伴着金黄的花婆娑起舞

      ①清淡的暗香酝酿着,浮动着,弥散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近年来,樱花以东洋式雅致的风韵,出尽了风头,可是开不了几日,就落英缤纷,残红遍地,最终无人问津。壹草却另有樱花所达不到的境界

      ②壹草在盛开的同时,也在竭力为人们奉献

      ③成为佳肴④成为良药。壹草作为母亲形象的独特代表,在世界母爱精神的百花园里散发着恒久的芬芳。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5. (5) 下列语法与文学常识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肾一眼”“奔向大海”“趋炎附势”“星海苍写”分别是补充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结构、并列短语。 B . “它不仅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而且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是并列复句。 C . “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体育竞赛中蝉联冠军即卫冕成功。 D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三、语文实践活动(6分)
  • 3. 在落实“减负”政策的过程中,实施好劳动教育,就是为孩子成长赋能。学校为了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分数压力中解放出来,走出课本走近生活,决定开展主题为“以劳动教育为”双减,赋能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1. (1) 【拟写标语】班级拟开展宣传语征集活动,请仿照上半句,并根据下列画线句的内容将下半句补充完整。

      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上半句:落实“双减”促进发展赋能成长

      下半句:

    2. (2)  【探究材料】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推出34个“实践体验点”。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课程,让孩子们走进真实的劳动场,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有的孩子“领”到一块稻田,从插秧到收割全程参与;农家老人手把手教孩子们揉捻蒸制“状元馒头”;孩子们会“拜师”茶农,全流程体验采茶、炒茶……学生第一次割稻子和打稻子很辛苦,但在活动中看到了粮食生产的过程,知道了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除劳动教育的显性成果外,更要关注那些精神涵养性质的隐性收获,特别是价值观及品行上的收获。劳动教育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把个人成长与人民需要、民族振兴、时代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们志存高远、成长,在劳动中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成长。

      探究结果:

    3. (3) 【口语交际】临近期末考试的一个周末,小飞一直守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综艺节目。妈妈希望小飞能去复习功课,小飞却以“双减”为由拒绝了妈妈。作为小飞的好友,你会怎样劝说小飞呢?
四、名著阅读与欣赏(7分)
  • 4. 名著阅读

    为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班级开展“吹号者”项目化学习,阅读诗歌《吹号者》,回答下面的问题。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軒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漆黑,黎明没有到来,那惊醒他的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过于殷切的想望。

    1. (1) 这首诗选自《》。诗人所创作的诗集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
    2. (2) 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茅盾 B . 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磨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唐弢 C . 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稚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绎 D . 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孙光营
五、<strong><span>古诗文联读(20分)</span></strong>
  • 5. 【甲】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呛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丁】太后崩,召为右司读……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①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犯,奏錫②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敞③十事。

    ……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④,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宫掖:宫廷。②竭:免除(租税、罚款等)。③救弊:纠正弊端。④未就:未完成。

    1. (1) 解释加点词。

      ①树林阴(        )

      其乐也(        )

      徙明州(        )

      之(      )

    2. (2) 翻译画线句。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

    3. (3) 请用“/”在句中标出两处停顿。(多标扣分)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日

    4. (4) 【甲】【乙】【丙】的作者均遭受贬贬谪,但诗文中流露出的情思有所不同。从【甲】诗的颈联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 );【乙】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 )的思想;【丙】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5. (5) 【丁】文中,面对“蝗旱之灾”,身为右司谏的范仲淹反复进言,希望朝廷安抚百姓,这正是《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之一:“                                        ”(用原文回答);面对大水,他募人兴作 , 通过                                     (用自己的话回答)的办法治理大水,这体现了他治国济民的才能。
    6. (6) 前人评论【甲】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7. (7) 唐宋时期,不少文人遭遇政治纷争,沦为“贬官”,贬官特有的身份和经历使他们的作品带上了特殊的文学印记,这在柳宗元、苏轼等名家的诗文中都有迹可循。刘禹锡写此诗时也是贬官,试从本诗和其他贬官诗文中探寻“贬官文学”的特点,得出一二结论。
六、<strong><span>议论文阅读(4分)</span></strong>
  • 6.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劲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汉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般无聊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七、<strong><span>说明文阅读(4分)</span></strong>
  • 7. 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

    ①蛟龙入海、端城奔月、鸿雁传书……曾经,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执着的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②AG600别名“鲤龙”,取意“紀鵑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而“鲤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神兽。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北写有鱼,其名为鲤。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鲤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在成功实现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2020年7月26日,“鲤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④“蚊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相传,蚊和龙居深水中,蚊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蚊龙”号,取“蚊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目前,“蚊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城潜行。

    ⑤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标识为“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⑥“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⑦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被称为“北斗”,又名“北斗七星”,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⑧“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度明”,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富于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⑨至于“端城工程”和“玉兔”号则源自我们熟知的“端城奔月”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在神话中,“玉兔”是古人同情端城进而添补的温暖情节。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⑩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信差。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范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串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自此,“鸿雁传书”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鸿雁传书,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⑪《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技能。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希望它能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2015年12月17日,“悟空”成功发射升空,虽然设计寿命只有3年,但经过评估,目前它仍在太空服役。

    1. (1) 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发射。 B . “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只被用来判断方向。 C . “玉兔”是追求和平的象征,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没有关联。 D . 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希望它能够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
    2. (2) “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中的“浪漫”一词如何理解?
八、<strong><span>记叙文阅读(11分)</span></strong>
  • 8. 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

    毕淑敏

    如今,家家都有体温表。苗条的玻璃小棒,头顶银亮的铛甲,肚子里藏一根闪烁

    的黑线,只在特定的角度倏忽一闪。病了或者没病,高烧还是低烧,就在焦灼的眼神中现出答案。

    家中有一支精致的体温表,银头,装在一支黑色钢笔套里。妈妈把体温表收藏在我家缝纫机的抽屉里。妈妈平日上班极忙,很少有工夫动针线,那里就是家中最稳妥的所在。

    七八岁的我,对天地万物都好奇得恨不能放到嘴里尝一尝。我跳皮筋回来,经过镜子,偶然看到我的脸红红的。我想,我一定发烧了,觉得自己的脸可以把一盆冷水烧开,我决定给自己测量一下体温。

    我拧开黑色笔套,体温表像定时炸弹一样安静。我很利索地把它夹在腋下,冰冷如蛇的凉意从腋下直抵肋骨。我耐心地等待了五分钟,这是妈妈惯常守候的时间。

    终于到了。我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像妈妈一样眯起双眼把它对着太阳晃动。我什么也没看到。

    我括起体温表,全力甩去。我听到背后发出犹如檐下冰凌折断般的清脆响声。回头一看,体温表的“扁杏仁”裂成了无数亮白珠子,在地面轻盈地溅动……

    怎么办呀?

    妈妈非常珍爱这支体温表,不是因为贵重,而是因为稀少。那时候,水银似乎是军用品,极少用于寻常百姓,体温表就成为一种奢侈。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来借用这只表,每个人拿走它时都说:“请放心,绝不会打碎。”

    现在,它碎了,碎尸万段。我知道,任何修复它的可能都是痴心妄想。我望着窗根发呆,看着它们由灼亮的柏油样棕色转为暗淡的树根样棕黑色。我祈祷自己发烧,高高地烧。我知道,妈妈对得病的孩子格外怜爱,我宁愿用自身的痛苦赎回罪孽。

    妈妈回来了。

    她忙着做饭。我的心越发沉重,仿佛装满水银。实在等待不下去了,我就飞快地走到妈妈跟前,大声说:“我把体温表打碎了!”每当我遇到害怕的事情,我就迎头跑过去,好像迫不及待的样子。

    妈妈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顿。

    那支体温表消失了,它在我的感情里留下一个黑洞。潜意识里我恨我的母亲——她对我太不宽容!谁还没失手打碎过东西?我亲眼看见她打碎了一只很美丽的碗,随手把两片碗碴儿一摆,丢到垃圾堆里完事。

    不久,我病了。“你可能发烧了。”妈妈说,伸手去拉缝纫机的小屉,但手臂随即僵在半空。妈妈用手抚摸我的头。她的手很凉,指甲周围有几根小毛刺,把我的额头刮得很痛。“我刚回来,手太凉,不知你究竟烧得怎样,要不要赶快去医院……”妈妈拼命搓着手指。妈妈俯下身,吻我的额头,以试探我的温度。母亲是严厉的人,从我有记忆以来,从未吻过我们。这一次,因为我的过失,她吻了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感动。

    我终于知道了错误的严重性。后来,弟弟妹妹也有过类似的情形。我默然不语,妈妈也不再提起,但体温表像树一样栽在心中。

    我当了卫生兵,每天须给病人查体温。体温表插在盛满消毒液的盘子里,好像一位老人生日蛋糕上的银蜡烛。多想拿走一支还给妈妈呀!可医院的体温表虽多,管理也很严格。纵使打碎了,原价赔偿,也得将那破损的尸骸附上,方予补发。我每天对着成堆的体温表处心积虑、摩拳擦掌,就是无法搞到一支。

    后来,我做了化验员,离体温表更遥远了。一天,部队军马所来求援,说军马们得了莫名其妙的怪症,他们的化验员恰好不在,希望人医们伸出友谊之手。

    一匹砂红色的军马立在四根木桩内,马耳像竹笋般立着,双眼皮的大眼睛贮满泪水,好像随时会跪倒。我以为要从毛茸茸的马耳朵上抽血,战战兢兢地不敢上前。兽医们从马的静脉里抽出暗紫色的血。我认真检验,周到地写出报告。

    我至今不知道那些马得的是什么病,只知道我的化验结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兽医们很感激,说要送我两筒水果罐头作为酬劳。我再三推辞,他们再四坚持。我说:“那就送我一支体温表吧!”

    他们慨然允诺。春草绿的塑料外壳,粗大若小手电。玻璃棒如同一根透明笔,所有的刻码都是洋红色的,极为清晰。

    “准吗?”我问。毕竟这是兽用品。

    “很准。”他们肯定地告诉我。

    我珍爱地用手绢包起。本来想钉只小木匣,立时寄给妈妈,又恐关山重重、雪路超超,在路上震断,毁了我的苦心,于是耐着性子等到了一个士兵的第一次休假。

    妈妈仔细端详着体温表说:“这上面的最高刻度可测到46摄氏度,要是人,恐怕早就不行了。”我说:“只要准就行了哎!”妈妈说:“有了它总比没有好。只是,现在不很需要了,因为你们都已长大了……”

    (选自《意林》,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感觉自己发烧,用体温表测量一使用不当,体温表破碎,内心                         ,告诉母亲真相一生病发烧,知道体温表的重要性                 一得到体温        表一珍爱体温表,将其赠给母亲

    2. (2) 第⑧段画横线句子“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来借用这只表,每个人拿走它时都说:请放心,绝不会打碎。”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3. (3) 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我祈祷自己发烧,高高地烧。我知道,妈妈对得病的孩子格外怜爱,我宁愿用自身的痛苦赎回罪孽。(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我刚回来,手太凉,不知你究竟烧得怎样,要不要赶快去医院……妈妈拼命搓着手指。(从加点词语运用的角度)

    4. (4) 本文标题为“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作者着力描写了哪几个长大的瞬间?在这些瞬间里“我”为什么“长大了”?
九、写作与表达(50分)
  • 9. 校刊《星河》举办征文活动,围绕“善良”这一话题给出的两个作文题目,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向《星河》投稿。
    1. (1) 请以“善是心灵阳光的照射”为题,写一篇作文,向“摘星”栏目投稿。

      要求:①选取真实的生活经历,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 (2) 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茫茫人海中,你来我往,能够在人海中相识是一种缘分,要格外珍惜。怀着友好、平和的心态,尽自己所能善待他人,才会播下爱的种子,社会才会和谐发展;但爱默生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儿锋芒,否则就等于零”。一个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向“逐月”栏目投稿。

      要求:①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