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4-02 浏览次数: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2016八上·黔西南期中) 率军痛歼阿古柏侵略军,收复除伊犁以外全部新疆领土的清军将领是(  )

    A . 左宗棠 B . 丁汝昌 C . 林则徐 D . 邓世昌
  • 2. (2019八上·河源月考)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 . 火烧圆明园 B . 痛击阿古柏 C . 旅顺大屠杀 D . 廊坊阻击战
  • 3. 张帅同学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革命遗址,他去的地方是(    )
    A . 浏阳 B . 广州 C . 安庆 D . 镇南关
  • 4. 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与此评价相关的人物是(    )
    A . 周恩来 B . 杨靖宇 C . 张学良 D . 毛泽东
  • 5. 福州船政局是在哪一口号的指导下进行的(    )
    A . 自强 B . 求富 C . 科学 D . 民主
  • 6. (2018·雅安) 三民主义中反映孙中山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使劳动者摆脱贫困的是(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主主义 D . 民生主义
  • 7.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老汉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他们中有一个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的人是(    )
    A . 王老德 B . 李老金 C . 张老木 D . 赵老刚
  • 8. 美国某报的战地记者于1941年底来华报道中国正面战场的战况。下列地点最适合他前往的是(    )
    A . 长沙 B . 徐州 C . 上海 D . 东北
  • 9. (2021八上·揭阳月考) 清朝时候,商人张三从上海运一批货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为而我们中国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里的“清政府条约”是指(    )
    A . 《南京条约》 B . 《望厦条约》 C . 《天津条约》 D . 《北京条约》
  • 10. (2014·扬州) 新文化运动中,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新文学典范的是(    )

    A . 陈独秀 B . 李大钊 C . 胡适 D . 鲁迅
  • 11. “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

    A . 鸦片战争后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12.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开始,以下哪一项最合适( )
    A . 同室操戈 B . 隔岸观火 C . 同仇敌忾 D . 不谋而合
  • 13. (2017·潍坊) 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体现了(  )

    A . 自由思想 B . 平等思想 C . 博爱思想 D . 专制思想
  • 14. 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 . 消灭地主阶级 B . 实行减租减息 C . 实行耕者有其田 D . 平均分配土地
  • 15. 1935年12月,鲁迅撰文热情赞扬了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殷切希望。鲁迅撰文的历史事件是( )。
    A . 戊戌变法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6分,17题12分,18题10分,19题12分,共40分)
  • 16. 把表格补充完整

    事件

    影响

    A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E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F

    从组织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

    填出ABCDEF所对应的历史事件。

    A、B、C、D、E、F

  •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材料四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征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材料五  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奋起反抗,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立即行动起来,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1. (1) 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 (2) 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4. (4) 材料四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解决“陕变”的?
    5. (5) 阅读材料五回答,什么事件标志着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 18. 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某校八年级同学开展了“中华民族追梦之路”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碎梦]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追梦]

    材料二:一组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梦想。

    孙中山的梦想: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康有为的梦想: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张謇的梦想: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圆梦]

    材料三:追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萦绕着中国共产党人。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为实现梦想,掀起了哪次变法?
    3. (3) 张謇为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他创办了什么企业?
    4. (4) 依据材料三中图片提示,请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人为圆“独立与解放梦”,进行了哪三次斗争?
    5. (5) 请从“中华民族·追梦之路”历程中谈谈你有何感想?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俱已完成,遂积极倡导铁路建设。他曾说:“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他提出了修筑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宏图伟略,但整个民国时期不过勉强修筑了区区1万余公里。

    材料二  那天,毛泽东、何叔衡、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等13人和共产国际派来的马林、尼克尔斯基,以“北大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会议。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45岁,最年轻的19年,平均年龄28岁。

    材料三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我们已经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宏图伟略”在民国时期难以实现的原因。
    2. (2) 这一群年轻人参加的是哪次会议?会议确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简析这次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3. (3) 请列举三个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光明的前途所作出的努力。
    4. (4) 毛泽东说的“已经完成”的“革命”是指什么?材料三中毛泽东运用了怎样的“历史人物评价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