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3-06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45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与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绿(nèng)  职(chèn)  满(qìn)   随声附(hè) B . 护(bì)    戒(chěng) 争(zhì)   拙拙逼人(duō) C . 簿(bù) 蓄(zhù) 斜(qī) 轻怕重(niān) D . (yùn) 桥(jiàn) 高(miǎo) 畏罪逃(qiǎn)
  •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关外星人的传闻已不再是怪诞不经 B . 小外甥刚刚三岁就能流利地背出几十首古诗了,这实在是骇人听闻 C . 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的很多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 D .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特功能的衣服。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雨季即将来临,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做好防御暴雨应急。 B . 全国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大约6小时左右。 C . 怀化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这源于全市人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D . 如今体育运动不仅是增强体质的方式,还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 4. 根据语境,下列三句话,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年轻人向智者请教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法。智者说“____,____,____。采百家之学问而集于一身,必成贤者。”

    ①治事应持法家之严明   ②待人应守儒家之诚信   ③读书当如墨家之兼爱

    A . ②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③②① D . ①③②
  • 5. 下列有关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撰写的纪念性文章,全文是按叙——论——颂的顺序展开的。 B . 《动物笑谈》是法国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的作品。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总述研究动物行为的趣事多,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然后从研究水鸭子的趣事和黄冠大鹦鹉的趣事两个方面分述。 C . 《狼》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课文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 . 《皇帝的新装》全文围绕“新装”的特性,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故事情节: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游行——揭新装骗局。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 6. 下列文段中,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A . 排比 B . 比喻 C . 设问 D . 拟人
  • 7. 对下列句子带点字词性依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抗疫没有硝烟的战争,医护人员是这战场上最的风景。

    A . 动词  数量词   形容词  形容词 B . 代词  数量词  形容词   名词 C . 动词   量词     名词   形容词 D . 代词   名词    名词    形容词
  • 8.  古诗文默写
    1. (1) ,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2. (2) 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3) 《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4. (4)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5. (5) 谭嗣同在《潼关》中运用拟人手法描写黄河秦岭,突出秦岭高耸险峻的地势的诗句是:
  • 9. 名著阅读。
    1. (1)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作者回忆童年美好往事,塑造了纯朴善良的长妈妈、严谨认真的藤野先生、活泼勇敢的少年闰土等丰富的形象,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风气。 B . 《藤野先生》一文,鲁迅在简洁的文字中夹杂着犀利的批判,写“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C . 《<二十四孝图>》一文,鲁迅写自己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 .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捕捉到种种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有迷惘,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大师的可亲,也对社会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2. (2) 阅读下面《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行者看罢回复道:“师父,那去处便是座寺院,却不知禅光瑞蔼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观此景象,也似雷音,却又路道差池。我们到那厢,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唐僧道:“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灵山?你休误了我诚心,耽误了我来意。”行者道:“不是,不是!灵山之路我也走过几遍,那是这路途?”……

      行者道:“不可进去,此处少吉多凶。若有祸患,你莫怪我。”三藏道:“就是无佛,也必有个佛像。我弟子心愿,遇佛拜佛,如何怪你?”即命八戒取袈裟,换僧帽,结束了衣冠,举步前进。

      请结合以上文段中的对话描写,分别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 10. 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了“交友之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

    《周易》中有“君子以朋友讲习”的说法,足见朋友一词由来已久。古人认为“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若按古人的chǎ    shì,共同学习的同学才算得上是朋友。随着词义演变,使朋友一词中“交谊深厚”的含义被大众认可。同学一词承担了“朋友”一词的部分词义。其实,同学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不需再②    冠    以“朋友”这个称呼。

    1. (1) 文中①处根据拼音写汉字,②处结合语境,写相应的拼音。

          ②  

    2. (2)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朋友”是一个名词。 B . 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看,“狐朋狗友”是贬义词。 C . “高朋满座”一词中的“高朋”是敬辞。 D . 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 (3) 右边是“朋友”二字的甲骨文写法,请仔细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字形说说你对“朋友”内涵的理解。
二、古诗文鉴赏。(共23分)
  • 11.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各题。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春

    (元)马致远                           (元)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                         春山暖日和风,

    小桥流水人家,                         阑干楼阁帘栊①,

    古道西风瘦马。                         杨柳秋千院中。

    夕阳西下,                             啼莺舞燕,

    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 (1) 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B . 《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 . 《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D . 《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
    2. (2) 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
  • 12.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各小题。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②将相 ,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辈生于膏梁 , 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释】①存审:李存审,五代时人。②极:达到。③出:经历。④镞:金属箭头。⑤膏梁:泛指富贵人家。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存审出于微      谢太傅雪日内集 B . 授以所出镞       未若柳絮风起 C . 命藏               下车引                 D . 尔辈生膏梁      我如浮云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②尔辈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4. (4)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①甲、乙两文都是长者对子孙的劝诫。甲文中,诸葛亮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中下功夫。

      ②乙文中,李存审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
  • 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读下面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控制。

    【材料二】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调查表明,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次催促,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下图: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就连吃晚饭这样的事,有人都能拖到晚上9点,再饿也唤不起习惯性“床上瘫”的自己。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4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8.7%的受访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观察记录

    8点:起床,吃早餐。

    9点:家长叫他做作业,他说时间还早,要休息一下。

    11点:家长再催,他依然说时间还早,作业肯定能做完。

    12点:吃午饭,午休。

    15点:开始做作业。

    15点20分:跑去吃水果、听音乐。

    17点:还在听音乐,家长问他作业是否完成,他说离明天上学还早呢,不着急

    第二天上学,老师给家长发来短信:您的孩子又没交作业!

     

     

    1. (1)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患有拖延症的人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并会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 B . 调查发现,中学生、大学生、职场人三类人中,中学生的拖延症最为严重。 C . 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任务过多过难等。 D .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焦虑,也想改掉,却迟迟不采取行动。
    2. (2) 下面是一位学生拖延症患者某个周日的观察记录。假如你是一位自律监督师,

      请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他拖延症的类型并给出对策。

      自律监督师的分析和对策

      拖延症的类型

      对策

       
  • 14. 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丫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土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A】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有改动)

    1. (1) 选文围绕“香椿”写了哪些内容?请完成表格。

      盼香椿

        

      炸香椿

        
    2. (2) 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

      ①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体会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②我最爱吃香椿,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体会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3. (3) 小森同学想为大家朗读这篇文章。请你根据以下知识卡片,仿照《春》的朗读示例,帮他为选文【A】处语句设计朗读方案。

      知识卡片

      朗读时对语句中的重音、停连、语音语调的处理都要与文章的思想感情相适应。

      示例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朗读设计:“山”“水”“太阳的脸”后停顿,表示强调;“朗润”“涨”“红”重读,三个分句的语调一句比一句强烈,表达作者对于万物复苏,春天来到的欣喜之情。

    4. (4) 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句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四、作文。(60分)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让我们成长的,是经历,而不是年龄;是坚强,而不是挫折;是爱,而不是纵容……请以“    ▲    让我成长”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中不要透露你学校及个人的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