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邢台英华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3-05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题目
  •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野三坡不仅有南方水乡的娇媚和静谧,也具有北方山脉“雄、险、奇”的(cū guǎng)。其中景区内的百里峡是国家5A级旅游景点,它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最奇特的峡谷地貌。峡谷内群峰拔地而起,峡谷幽幽,小溪潺潺,野生动物遍布沟渠,生态环境原始自然。这里冬季的山是(lǎng rùn)温暖的,当夏季莅临时这里也没有酷热,留给你的只有凉爽。峡谷的空气清新,清风徐徐,负氧离子丰富,让人心旷神怡。

    1. (1) 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cū guǎng)        ②(lǎng rùn)

    2. (2) 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娇媚        ②莅临

    3. (3) 文段中的“始”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
    4. (4) 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酷”的三个义项。文段中“这里也没有酷热”的“酷”意思是什么?

      酷①残酷:~刑|~吏。②程度深的;极:~似|~肖。③形容人外表英俊潇洒,表情冷峻坚毅,有个性。

  •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最是书香能____(致知/致远)。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切实引导____(激荡/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如何通过读书学习夯实基础、挺立脊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甲)关乎着个人成长成才,(乙)关乎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1. (1) 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2. (2) 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因为  所以 B . 尽管  也 C . 虽然  但是 D . 不仅  也
    3. (3)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运用多个“读书”,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3.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诗歌往往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我们从“①,应傍战场开”可以窥见岑参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的渴望;“②,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在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中过滤了羁旅之苦;而“夕阳西下,③”则道尽了天涯游子行路之悲、羁旅之苦;“正是江南好风景,④”则流露出杜甫对往昔盛世的追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同为羁旅之人的王湾看到“⑤,⑥”(《次北固山下》)的景象时,感知到的却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 4. 人民公园举办“赏花·咏诗”国风吟诗活动,活动现场装点着各种与“花”有关的诗句标牌。阅读下面标牌上的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1. (1) 甲标牌上的诗句中点明时令的意象是什么?
    2. (2) 一切景语皆情语。乙标牌上的“不同桃李混芳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3) 丙、丁两组诗句中的“独”字,写出了菊花和梅花具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和象征意义?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凊 , 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 , 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节选自《颜氏家训》)

    [丙]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 , 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节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注释】①晓夕温凊:指时时侍奉父母。②锵锵翼翼:形容行走时毕恭毕敬的样子。③汝曹:你等,尔辈。④是非:评论、褒贬。⑤正法:正当的法制。⑥大恶:深恶痛绝。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险躁则不能性        治:

      规行步        矩:

      父母之名        闻:

    2. (2) 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B . 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C . 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D . 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4. (4) 乙文中颜氏主要从哪几方面谈论了“家教”的重要性?请简要概括。
    5. (5) 品读丙文,说说文段带给你的启发。
二、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煤海深处,青春闪亮

    李春雷  高会武

    ①生于红旗渠的赵云飞,从小与石头打交道。住的是石头屋,走的是石头路,爬的是石头山,就是摔倒,也是磕碰在石头上,带来实实在在的疼痛。石头垒起的太行山,给了他一切。他的祖祖辈辈,他的世界,他的生活,都与石头有关,甚至他的体格,也像石头般坚硬、壮实。

    ②曾经,他的梦想是走出大山,远离石头,在城市里当一名白领。可参加高考后,他被华北科技学院录取,专业是采矿工程。兜兜转转,仍然是与石头打交道。他有些沮丧,但很快调整好自己。既然与石头有缘,那就老老实实地走进石头世界吧。况且,人类文明就是从石头世界走出来的,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而且,石头世界仍然是一个未知世界,蕴藏着无限可能。

    ③大学4年里,他认真学习,钻研各种与矿石有关的知识。由于积极努力,他先后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孙越崎奖学金等,专业成绩年年名列前茅。

    ④大学毕业时,他顺利地获得了进入世界一流煤炭企业的通行证,被分配到榆家梁。喜讯传到家里,父亲却眉头紧锁。首先,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父亲希望他毕业后回归故里;再则,在这位老石匠的印象里,煤矿埋藏于深深的地下,洞里到处是危险的石头,他担心孩子的安全。但是,赵云飞的信念像石头般坚硬,他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⑤他力气大,人又勤快,同事们都愿意跟他搭伙干活。有一次,井下换馈电开关,车进不来,只能靠人工。班长说:“谁跟我一起抬?”大家面面相觑。赵云飞从后面挤进来说:“我试试。”两人抬了50多米,到地方后才发现,这个“大家伙”居然重达170公斤!

    ⑥出力流汗倒是不怕,但很快,更复杂的考验来了。他学的专业是采矿工程,最适合的岗位本是煤机司机,不料队里缺电工,要将他放到电工岗位上。说实话,当电工不仅专业不对口,收入也相对较少。想到自身,想到父母,想到现实,他心里七上八下。队里领导对他说,当司机要戴护目镜,你是近视眼,不方便。确实也是如此。那就电工吧,当电工也一样能干好。

    ⑦可是,井下复杂的电路世界,很快就让赵云飞摸不着头脑了。跟了师傅几天,他仍然一头雾水,只得沉下心来,从最基础的“开关”学起。井下开关,远非外人印象中的普通开关。一个开关就是一个电机控制器,如冰箱大小,结构复杂,操作不当就会出问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把开关原理搞明白了,但具体到现场操作,根本没有那么简单,拆开机器,里面的电路似蛛网、若蜂巢,他捣鼓半天,毫无头绪。

    ⑧赵云飞没泄气。下班后,他将废旧开关拆下来,抱回宿舍,把线拆了再接,接了再拆。零件散落满床,油污斑斑点点,思绪沉沉入梦。足足苦熬了一个多月,复杂的线路才像一棵大树的枝干叶果,在他的脑海里形成整体脉络图。一个原本幽暗的世界,悄然变得明朗了……

    ⑨当电工,他不仅干好本专业,也帮着做别人的事情。日久天长,他竟然学会了设备维护与维修、故障处理、安全防护等多种技能,成为队里名副其实的全能手。

    ⑩生于红旗渠,投身榆家梁,赵云飞希望青春的自己像一朵洁白的云,在煤海上空永远地飞翔……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7月19日,有删改)

    1. (1) 梳理文章思路,用“|”把文章划分为四个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 (2) 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下班后,他将废旧开关下来,回宿舍,把线了再了再

    3. (3)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 7.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微风燕子飞

    秦和元

    ①多雨时节,天气闷热潮湿。我每天早晚散步时,总看到燕子在步行街低空飞行。

    ②步行街呈东西走向,绿树葱茏盎然,紫薇鲜艳绚丽。燕子飞舞着,收敛翅膀,一个转身俯冲,旋即张开双翼,几乎掠地飞行,又箭一般向上向前,体态轻盈,姿态优美。午后,街上人头攒动,燕子灵巧地在人流中穿插,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像一道黑色的闪电。

    ③我知道燕子不像寻常鸟类那样啄食,而是在飞翔中捕食。它如剪的尾翼,使其转弯、翻飞灵活自如。可是,燕子在人流中闪电般飞翔的光景,我之前是没见过的。

    ④小时候,村庄周围都是稻田。我们在田间割猪草的时候,时常看见燕子。母亲说,燕子是最亲近人的家鸟,是专吃蚊子苍蝇的益鸟。村庄里的人都喜欢燕子,视燕子为平安吉祥的象征。人们建房子时,都会在大门上方留一个长方形的小窗,好让燕子出入,这个小窗称之为“燕窗”。

    ⑤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燕子做窝。燕子衔来一粒粒泥巴,一点一点地垒筑窝巢。看着两只燕子辛辛苦苦地飞进飞出.我对母亲说,我们帮帮它们吧。母亲说,燕子是最勤劳的,它们只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在我焦急地盼望中,它们的房子终于建好了。外墙由一粒粒的圆泥黏合而成,一圈圈排列组合,很匀净,有一种和谐的天然美。

    ⑥燕子出入的频率降低了。我想它们在充分地享受爱巢。不久,燕子夫妇又繁忙起来。紧接着,几只嫩黄色的小嘴从鸟巢里探出来,叽叽地叫着,嘴巴张得大大的。燕子夫妇更忙了,你来我往,尽心尽力。但是每次,我只是看见大燕子与小燕子嘴对嘴,没有看清楚哺喂的食物。

    ⑦儿时对燕子的记忆,难以忘怀。后来上学,离开了家乡,住在省城的高楼大厦里,我有一段时间几乎没再见到过燕子。如今燕子不仅再次现身,而且在人群中毫无怯意地自在穿行,我想大约要归功于城市绿化的发展。

    ⑧此去再往东,过马路,是大规模旧城改造工程开辟的湿地公园,深水区清波荡漾,浅滩荷叶田田,莲花盛开,菖蒲油绿。我想,它们肯定是在这湿地公园衔泥做窝的,因为方圆几公里,燕子在别的地方啄不到春泥。但是在东步行街,我没有发现燕子窝。

    ⑨西步行街也是商业街,不过相对清净,门面上方的阳台与居家的屋檐颇为相似。循着燕子飞行的踪迹,我很快就在那里的阳台下发现了燕子窝,一共有六处。每窝里或有两只雏燕,或有三四只,最多的一巢有六只.挤挤挨挨的一排,露出头颈,站队似的,默默地等候着。亲鸟飞来,它们齐声欢快地叫着,个个张大嘴巴。亲鸟闪电般地将食物送进一只雏鸟嘴里,又闪电般地飞离。雏鸟们又安静地等着。一会儿,亲鸟又来了,将食物送进另一只雏鸟嘴里。

    我呆呆地看了好几分钟,不停地用手机拍照,又问店老板:“我不会打扰它们吧?”老板说:“不会,它们聪明着呢,知道你没有恶意。”

    ⑪鸟声啾啾,我不由得沉浸于这人与燕子默契相处的美妙时刻,思绪飘回那遥远而美好的童年……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7月26日,有删改)

    1. (1) 梳理本文故事情节,完成填空。

      燕子在人流中穿插飞行→①→回忆燕子做窝喂食→②

    2. (2) 生动准确的修辞手法和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请结合语境,分析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午后,街上人头攒动,燕子灵巧地在人流中穿插,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像一道黑色的闪电。

      ②我呆呆地看了好几分钟,不停地用手机拍照,又问店老板:“我不会打扰它们吧?”

    3. (3) 人们建房子时,为什么都会在大门上方留一个“燕窗”?
    4. (4) 读完本文,结合文章情感主旨,简要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整本书阅读
  • 8. 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问题。
    1. (1) 阅读《朝花夕拾》整本书之后,小冀同学针对《朝花夕拾》的小引部分展开联想,写了一则读书笔记。请以此为例,为《范爱农》节选部分写一则读书笔记。

      小引: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

      读书笔记:从这段文字中我隐约感受到,当时中国纷扰芜杂的社会,干扰了鲁迅的心境,使其出现了虚无与悲观的情绪

      《范爱农》节选:“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啰~。”他说

      读书笔记:

    2. (2) 小冀同学读完《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后,认为这两本书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请结合你对这两本书的阅读体验,简述推荐理由。
  • 9.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生活的羁绊中积蓄知识和力量。请以“迈出成长的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讲述你的成长故事。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