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3-07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第一部分(2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ㅤ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深入骨的伟大创造精神、顽强意志和追梦诉求。尤其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更是受尽欺凌和屈辱,但是山河破碎梦未碎,中国人民依然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jìn透着中国人民的辛勤汗水,同时也yùn含着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在改革创新如火如、世界风云变幻莫测的今天,我们追逐梦想的脚步依然坚定而执着。

    1. (1) 写出语段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jìn透  yùn含

    2. (2)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如火如  

  • 2.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读书可见作者心胸气魄,有助于修养心性。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病树前头万木春”,可启迪我们面对困难要乐观进取,积极向上;读范仲淹《岳阳楼记》,从“,不以己悲”,可体味作者古仁人之心的情怀;读张岱《湖心亭看雪》,从“,上下一白”寥寥十余字,可见作者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读温庭筠《商山早行》的“因思杜陵梦,”可体味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梦;读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欲为圣明除弊事, ”,一片忠君报国之心激起我们无限感慨;读李白《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可激励我们为理想而奋斗。

  • 3. 某校九年级开展“自强不息谱写青春风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1) 将下面词语组成一副贴合活动主题的对联,并抄写到横线上。

      创 育 君子 学人 一流英才 千秋伟业 以厚德载物 当自强不息

      上联:

      下联:

    2. (2) 以下是小明同学演讲稿的选段,请仔细阅读,按要求作答。

      在党的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甲】尽管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乙】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把生命乃至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赓续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①画线句子在演讲时应读得

      A.清新明快 B.舒缓平静 C.铿锵有力 D.悲壮豪迈

      ②【甲】句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③【乙】句语序不当,应将调换位置。

二、第二部分(50分)
  • 4.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ㅤㅤ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ㅤ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ㅤ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 (1) 甲词中,词人在上阕问天“①”,流露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在下阕问月“何事长向别时圆”,表现出对月②的情感。两首诗都从不同的感官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两位作者对月怀人时的无限惆怅。甲词“高处不胜寒”为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为视觉。乙诗首联“路断行人”“戍鼓雁声”为视觉、④
    2. (2) 这两首诗词都写到对弟弟的思念,都有对月抒情,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同情感?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ㅤ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ㅤㅤ夫宣上①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宣,传播、宣扬:上,这里指皇帝。

    1.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之者谁       名:命名 B . 云归而岩穴        暝:昏暗 C . 佳木而繁阴         秀:茂盛 D . 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分开
    2.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 (3) (乙)文中哪些语句也描绘了“四时之景”?
    4. (4) (甲)(乙)两段选文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乐”,请简析。
  • 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善待“三天”

    ㅤㅤ①一位友人致贺新春时说,追梦中的出彩人生,需善待“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成功与否,可为镜鉴;今天机不可失,须倍加珍惜;明天咬定目标,必达“诗与远方”。

    ㅤㅤ②抚今追昔,最佳际遇就在当下。抓住机遇,尤应领悟昨天、奋斗今天、拥抱明天。

    ㅤㅤ③领悟昨天,贵在总结谋新。人生是不可彩排的单程路,过去的每一天、每一次经历,或是顺风顺水的坦途,或有鲜花与掌声的光彩,甚或冷雨与失意的打击,标注着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但都在今天成为历史。我们既不能在昔日的辉煌中沉醉,也不能在过去的失败中消沉。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耕”前,回望奋斗的初心与历程,于成败中体悟,在思考中升华,有助于谋划春华的愿景、坚定秋实的信念。屠呦呦历经50多年,不断总结得失,在省思中继续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火炸药王”王泽山……他们皆有耀眼的成就,亦有难言的挫折,但当其走进新的一天时,都能及时总结得失,在省思中继续前行。实践表明,智者皆善于鉴往知来。感悟昔日,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来日。

    ㅤㅤ④奋斗今天,矢志超越革新。哲人有言:“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作别新春的团圆时光,从时不我待的“现在”再出发,悠不得、松不得、慢不得。奔跑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追梦路上,惟其只争朝夕,以“又日新”的时间更新,方可御风奋进;行进在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征程上,惟其敢为人先,以“又日新”的作为创新,才能书写新篇;置身于百舸争流的竞争中,惟其奋楫争先,以“又日新”的自我革新,方能化茧成蝶。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优秀企业从名不见经传到跻身“世界500强”,就在于日拱一卒、革故鼎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次自我突破,就完成了一次不简单的超越。

    ㅤㅤ⑤拥抱明天,勤于赋能迎新。有未来学家预言,当第四次工业革命拉开序幕时,一个人若无新观念、新知识、新能力的内存,“一不留神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学习是跟上时代、为己赋能的强大引擎。我们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奋进新时代,无论团队还是个人,都需要在学习赋能中更新自我、重塑自我、完善自我,以新知识新动能为羽翼,抵达“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的佳境。红学家冯其庸不甘落后,于古稀之年学习电脑知识,借助信息技能理清了海量研究资料。有位著名企业家本是网络“门外汉”,潜心追寻“互联网+”的打开方式,终成当代电商的巨擘。将学习融入逐梦的年轮,在奋斗中学习、于学习中赋能,带着眼光、思维、知识、本领奔跑,才能拥抱明天的梦想。

    ㅤㅤ⑥“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奋斗中收获了更多自信和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激励着奔跑在追梦路上的亿万人民。不忘昨天的初心、奋进今天的征程、奔向明天的憧憬,把团圆亲情化为奋斗激情,新的辉煌正等待着我们去创造。

    1.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③④⑤三段顺序能否调换顺序?请说说理由。
    4. (4) 选出下列名言中不适合充当选文道理论据的一项( )
      A .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林清玄 B . 反思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海涅 C .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D . 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 7.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 (1) 这首诗的作者是,他的成名作是《》。
    2. (2) “爱国主义”在诗人的作品中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请结合这首诗所描写的意象,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妈妈手上的花瓶

    苏丽梅

    ①高考成绩揭晓了。

    ②男孩垂头丧气地走进家门,母亲正擦拭桌子,看到男孩脸上阴暗的表情,母亲把抹布扔一边,搭着男孩的肩走进屋,示意男孩在沙发上坐下。母亲小心翼翼地问道:“成绩怎么样?”

    “妈,我没考上,我……”男孩话没说完,眼泪却从眼眶里涌了出来,滴落在沙发上

    ④“没事没事,没考上就没考上,咱明年再读一年,啊?”母亲说。

    ⑤“我不想复习了,妈,太艰辛了,我觉得自己不是考学的料。”

    ⑥“不急着做决定,假期还长呢。”

    ⑦第二天,母亲上班之前,敲开了男孩房间的门。母亲对男孩嘱咐道:“孩子,妈妈上班去了,锅里有豆浆,冰箱里有蛋糕,你待会起来吃。”男孩“嗯”了一声,转身又睡了。

    ⑧母亲下班时,男孩的脸色更加阴郁:“妈,他们都考上了。”“考上就考上,没事的。”母亲知道,他们是指男孩一块玩的伙伴们——强强和巍巍。平时三人一起上学,一起打球,还相约考取同一所大学。如今,他的伙伴们同时考上了,只有他没考上。母亲知道这消息对儿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劝慰未必有用,只是用力按了按儿子的胳膊。

    ⑨第三天中午,母亲下班回来,放下包就直接来到厨房准备做饭,一眼瞥见锅里的早点,原封未动。母亲看了,心咯噔了一下,她推开男孩的房间门,里面根本没人。母亲告诫自己不能慌,她拿起手机给男孩打电话,电话没有人接;她又打电话给孩子外地的父亲,他也没有收到孩子的信息;于是她一边给强强、巍巍打电话,一边决定自己出去找一找孩子。同学们也没有男孩的消息,但是给她提供了几个男孩可能去的地址。

    ⑩母亲稳下心神决定先去篮球场,她在篮球场里转了一圈,并没有找到男孩,又继续去网吧寻找,几个小时后,她在网吧里找到了正在打游戏的儿子。

    ⑪男孩已经累得头晕眼花,一眼看到母亲,先是低下了头,嗫嚅道:“妈,你下午没上班?”“我这两天调休,正好陪你散散心,明天我带你去个地方。男孩“嗯”了一声,带着不安和好奇跟着母亲回家了。

    ⑫转过天来,母亲带男孩来到一家“陶陶吧”,男孩从没来过这种地方,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人专注地做陶瓷,那个老板模样的人似乎在等待他们,径直带他们来到一架机器前,顺手拿给男孩一块泥巴,说:“会捏泥吗,小伙子?”男孩平时很擅长做手工的,他轻视地笑了一下,用劲捏了捏泥巴,可泥巴瞬间粘在了他手上,他放松了手劲轻轻揉搓,却也不起什么作用。母亲似乎也不在行,建议儿子说:“不然把泥巴放在板上揉?”她看出男孩有些小恼火,微笑着按了一下他的手臂。

    ⑬男孩沉下心来了,他琢磨出来捏泥力道是个关键,几番捣鼓,终于把泥巴捏得可以拉坯了。老板问他想做什么,他脱口说想做一个花瓶送给妈妈,母亲有些吃惊脸也有些红,老板开始示范:先把一块泥巴固定在转盘中心,然后打开电闸使转盘转动,在这同时耐心细致地塑造花瓶的形。男孩这次不敢掉以轻心,仔细观摩着老板的动作……

    ⑭制作要领了然于心之后,男孩自信地把双手固定在转盘边沿,双手放在泥巴表面,轻轻往上提,转盘转起来了,母亲紧张地看着,感觉花瓶的形已经出现了,可就在这时,那团泥巴很不配合地飞了出去,落到了盘子里,功亏一篑。男孩儿泄气地甩了甩手,老板哈哈笑着说:“这没啥小伙子,还没有哪个顾客是一次做成的呢!”男孩看到母亲沉静的笑容,又把双手放到转盘上。

    ⑮不知过了多久,当男孩把一个小巧的花瓶放到母亲面前时,母亲含着泪花喃喃地说:“谢谢儿子,你其实就是妈妈手中的花瓶。”

    ⑯从陶吧出来,男孩认真地看着母亲说:“妈,我明年再复读一年吧。”母亲晃了晃手里的花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 (2)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妈,我没考上,我……”男孩话没说完,眼泪却从眼眶里涌了出来,滴落在沙发上。(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3. (3) 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 (4) 联系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中“你其实就是妈妈手中的花瓶”一句的丰富意蕴。
三、第三部分(50分)
  • 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雨过天晴,阳光甚好,走出家门享受阳光,感觉唯有阳光不可辜负。其实,生活中不可辜负的人和事物很多,亲情、理想、青春……

    请以“     不可辜负”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