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 核能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训练基础卷:22....

更新时间:2024-01-30 浏览次数: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上·兰州期末) 现代社会是能源、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能源、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之一,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核电站可以代替化石能源消耗严重、且污染较大的火力发电,因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 . 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核的裂变,它是二次能源 C . 电磁波不仅能传递声音信号,也可传递图像信号 D . 微波炉中利用的微波和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 2. (2023中考·常州真卷) “玲龙一号”是中国研发、全球首创的陆上商用小型核能发电装置,核能属于( )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常规能源

    新能源

    A . B . C . D .
  • 3. (2024九上·青羊期末) 能源、材料和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面有关内容错误的是( )
    A . 半导体制作的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B . 不同广播电台发射电磁波的频率不相同 C . 因为核聚变比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更大,所以被广泛利用于核电站 D .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 4. (2023·青岛模拟) 下列有关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声呐发出的是次声波 B . 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能量来发电的 C . “北斗”导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D . 因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所以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5. (2023·巴中) 下列关于信息、能源、安全用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天宫一号”空间站是利用电磁波来与地面进行信息传递的 B . 当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来发电的,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 . 更换电灯泡时必须断开电源开关 D . 手机充电结束,把充电器从插座上及时拔下
  • 6. (2023·方城模拟)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能源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核能、太阳能、风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 . 原子弹爆炸时释放能量的形式与太阳内部相似 C .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部件是蓄电池,其工作原理与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D .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在纤维材料中多次反射传输信息的
  • 7. (2023·朝阳模拟) 电影《流浪地球2》中太阳急速衰老,是因为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即将全部耗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太阳内部发生的是核聚变 B .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 . 太阳内部发生的是核裂变 D . 核能是二次能源
  • 8. (2024九上·东昌府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B . 汽油机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 核电站利用了核裂变获得能量 D . 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氢气的热值是
  • 9. (2023·新都模拟) 下列关于能源、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石油、天然气、电能都属于一次能源 B . 核能、风能、水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 . 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D . 潜艇中的核反应堆是利用核聚变来产生能量的
  • 10. (2023·济源模拟)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凸显: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首次开采成功;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成功运行;“北斗+5G”实现L4级无人驾驶汽车的厘米级定位……关于上述科技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B . 5G信号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 . 目前运行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获得核能的 D . 北斗卫星与无人驾驶汽车之间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二、多选题
  • 11. (2023·成都模拟) 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的成功运行,标志着中国离“人造太阳”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下列关于能源、现代信息技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只要做好技术保护,核能是没有污染的 B . 光纤通讯是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C . 电能属于二次能源,现代技术无法将核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 . 制作手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超导体
三、填空题
  • 12. (2023·德州中考)  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设计的第一代核潜艇成功下潜至水下处,此处的液体压强是 , 核潜艇是利用(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提供动力的。(
  • 13. (2023九下·长沙模拟)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核电站是核时释放出大量的核能来发电的,核能属于再生能源。
  • 14. (2023·聊城) 太阳能属于(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人造太阳”不是建在天上的另一个太阳,而是科学家们在地球上建造的一座装置。它如同太阳一样,利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选填“裂变”或“聚变”),来源源不断地释放能量。
  • 15. (2023·浠水模拟)   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核电站是利用 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核能是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电能表是用来测量消耗电能的工具,小明家的电能表参数如图所示,现有额定功率为1000W的电水壶,正常工作 , 则这内电能表指示灯闪烁 次。

  • 16. (2024九上·福建期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级镜子发电站

    中新社敦煌2018年12月27日电 (记者 冯志军 杨艳敏) 中国首个百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27日在甘肃敦煌建成,这是全球聚光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储热罐最大、可24小时连续发电的100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百兆瓦级光热电站技术的国家之一(如图所示)。

    该电站年发电量将达3.9亿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释放相当于1万亩森林的环保效益,同时可创造经济效益3至4亿元。

    中新社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占地7.8平方公里的场区内,逾1.2万面定日镜以同心圆状围绕260米高的吸热塔,如同盛开在戈壁上的巨大“向日葵”。白天,电站吸热塔顶部形成的璀璨光点在数十公里外可见,成为当地一景。电站镜场总反射面积达140多万平方米,每当阳光普照大地,定日镜就会将万束光线反射集中到吸热塔顶部,对熔盐进行加热,部分热熔盐进入蒸汽发生器系统产生过热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为千家万户送去清洁能源,部分热量存储在熔盐罐中,为日落后满负荷发电积蓄能量。

    1. (1) 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是把能转化为能;
    2. (2) 定日镜的作用是将太阳光经凹面镜后会聚在集热器上; 
    3. (3) 光热发电的优点是(说出一条即可)
  • 17. (2024九上·莘县期末) 载人飞船在飞行过程中,航天员接受了在轨医学超声检查,而地面医务人员可以实时监测航天员的心肺功能,地面医务人员是靠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接收监测信息的:在太空中,太阳能是飞船能源的主要来源,在太阳内部时刻都在发生着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
  • 18. (2023九上·期末) 可以释放核能的核反应有轻原子核的变和重原子核的变。目前人类能够有控制地使用核能,主要是利用原子核的变。
  • 19. (2023·长沙模拟)  2023年4月12日21时,中国“人造太阳”——大型核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取得重大突破,实现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式运行新的世器纪录。如图所示,“东方超环”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通过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原子核能又转化为 ,从而获得上亿度的高温。

  • 20. (2023·吉林模拟) 2021年9月21日,我国大亚湾核电站已实现安全运营10000天,累计供电超3800亿度,等效减排效应相当于种植近90万公顷森林。核电站是利用反应堆发生(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发电的,反应堆用水作为“冷却系统”是利用水的大,我国风能丰富地区也建造了风力发电站,风力发电机的原理是。从短期内是否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角度来说风能属于能源。
四、综合题
  • 21. (2023·陕西中考)  核聚变能量被称为人类理想的永久能源。近年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不断创造新的记录,使我国人工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加快实现人工可控核聚变贡献了中国智慧。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氘,它可以从海水中提取,1L海水中含有的氘。在完全核聚变反应中,1L海水中的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300L汽油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请完成下列问题。
    1. (1) 当前运行的核电站是利用核变的原理工作的,核能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 (2) 1L海水中所含有的氘完全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多少?可以供一盏“220V 0.5A”的电灯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 (3) 未来实现人工可控核聚变后,若一座核聚变发电站每年消耗340kg的氘,理论上可释放的能量是多少?
  • 22. (2023·广东) 【航天主题】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请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 (1) 火箭搭载飞船升空过程中:火箭向下喷出气体而向上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的;火箭外壳与空气摩擦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外壳内能; 宇航员座椅的质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如图是飞船与空间站完成对接时的情景,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飞船是的. 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量,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变. 空间站的图像信号是通过波传回地面的.

  • 23. (2023·长春模拟)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俗称“人造太阳”。“人造太阳”的核聚变原料是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氘和氚,同时生成物没有危害,被称为“终极能源”。
    1. (1) “人造太阳”与我国正在运行的核电站获得核能的方式是否相同?
    2. (2) 在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不能再自动转化为核能,这说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性;
    3. (3) “人造太阳”工作时主要用水进行冷却,这是利用水的的特点;
    4. (4) 从能源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看,核能是能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