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初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4-04-02 浏览次数: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二、生活现象解释
  • 26. 2020年全国低碳日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全面小康”。
    1. (1) CO2属于(填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2. (2) CO2过度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有(写出1条即可)。
    3. (3)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控制CO2的排放量。

      ①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 (2020九上·海淀期末) 水是宝贵的资源。
    1. (1) 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2. (2) 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8. 烧烤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
    1. (1) 用扇子扇炭火,可以让炭火更旺,原因是
    2. (2)  食物烤制过程中香味四溢,从徼观角度解释能闻到香味的原因:
三、流程题
  • 29. 硅(SiO2)是制造芯片的基体材料,工业上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取硅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石英砂和粗硅中的杂质均不参与反应。

    1. (1) ⅰ中反应为SiO2+2C2CO↑+Si,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
    2. (2) ⅱ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ⅲ中的生成物除了有Si,还有其他物质的原因是
  • 30. 用冰铜(主要成分为FeS和Cu2S)为原料制备CuSO4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 (1) 侧吹炉中发生反应:Cu2S+O22Cu+SO2 , 该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
    2. (2) 配平酸浸槽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2+2H2SO4=2CuSO4+2
    3. (3)  酸浸槽中,搅拌的目的是
四、科普短文题
  • 31.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渡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1。

    石墨是制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直到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KNO3共熔后产生CO2 , 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

    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如图2。

    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CO2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图3。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原文作者處勇、商奇、林刚、乔旭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金刚石属于____(填序号)。
      A . 无定形碳 B . 过渡态碳 C . 晶形碳
    2. (2) 石墨与KNO3共熔,能发生如下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4KNO3口K2O+口N2↑+口CO2

    3. (3) 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
    4. (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石墨是一种含铅的物质

      ②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5. (5) 由图3可知,制备温度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的关系是:
五、化学实验
  • 32. 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

    1. (1) 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装置可选择(填序号,下同)。
    2. (2) 实验室制取CO2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3. (3) 用d装置收集CO2时,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的实验操作为
  • 33. 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①②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小花)。

    1. (1) 可以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现象是
    2. (2) 实验结束后,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请判断该实验是否可以说明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填“是”或者“否”),理由是
  • 34.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 (1) 连接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2. (2) 按下表加入物质,塞紧胶塞,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瓶中颜色变浅,

      锥形瓶中的物质

      向锥形瓶中加入的物质

      红棕色NO2气体

      活性炭

  • 35. 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 (1) 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证据是当观察到时,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 (2) 实验2中,用红热玻璃管将红磷引燃,冷却到室温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平衡。该实验未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可能的原因是
  • 36. 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 (1) 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推入集气瓶,观察到a处白磷燃烧。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铜片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3. (3) 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 37. 碘酸钾(KIO3)为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常作为补碘剂被添加到食盐中。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
    1. (1) 【进行实验1】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探究KIO3的热稳定性。记录如下:

      序号

      1-1

      1-2

      装置

      现象

      加热较长时间后,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1-1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后

    2. (2) 1-2中现象说明,1-1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3. (3) 由实验1可知,KIO3受热(填“能”或“不能”)分解。
    4. (4) 【进行实验2】按下表数据,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记录如表。

      资料:淀粉溶液遇I2变为蓝色,遇KIO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醋酸(化学式为C2H4O2)不变色。

      装置

      序号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

      实验现象

      KIO3

      维生素C

      2-1

      0.1

      0.1

      溶液立即由无色变为蓝色

      2-2

      0.005

      0.005

      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

      2-3

      0.0025

      0.0025

      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5滴稀醋酸后,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

      【解释与结论】实验2-1中,KIO3溶液与维生素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相等”或“不相等”)。

    5. (5) 对比实验2-1、2-2,可探究的影响KIO3与维生素C反应的因素是
    6. (6) 由上述实验得到结论“KIO3能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I2”,实验证据是
    7. (7)  【反思与评价】甲同学由实验2-3得出结论:醋酸会促进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乙同学认为不严谨,理由是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 38. 钢铁产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工业上主要利用-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冶炼金属铁,其反应原理为Fe2O3+3CO2Fe+3CO2
    1. (1) 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 (2) 参加反应的CO和生成的CO2的分子个数比为
    3. (3) 要冶炼制得112tFe,计算理论上需要的CO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