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29 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子夏曰 : “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2. (2)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更替的自然规律,蕴含生活哲理的两句诗是:(王湾《次北固山下》)
    3. (3)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4)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5)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6. (6)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她qiáo cuì( )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2. (2) 他性格开朗,为人tì tǎng (     )不羁,是个很有个性的人。
    3. (3) 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4. (4) 他紧张地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已经 p í juàn bù kān ( )了。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 . 对方来势汹汹,咄咄逼人 , 我们可别先乱了阵脚。 B . 元旦文艺汇演开始了,舞台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男少女们尽展青春风采。 C . 跳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舞蹈本身中获得的美的享受。 D . 操场上举行拔河比赛,同学们纷纷呐喊助威,鼎沸
  • 4.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鲁迅先生对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将“无时无刻 ”改为“ 时时刻刻 ”) B . 通过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使我领略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删去“使 ”) C . 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 ”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删去“不 ”) D . 今年的“两会 ”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许多提出了宝贵意见。 (将“建立 ”和“完善 ”互换)
  • 5. 七年级(1) 班正在举行以“ 交友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任务一: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朋 ”和“友 ”的甲骨文字形,请你结合图形及注释谈谈你对交友的看法。

      注释:“朋 ”字的甲骨文字形像并列系在一起的两挂贝壳。

      “友 ”字的甲骨文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

    2. (2) 任务二:请把下面 6 个词语组成一幅切合主题的对联。 

      好诗 正言行 似镜 如茶 良友 益心性

  • 6. 读《朝花夕拾》,为我们了解鲁迅先生打开了一扇窗。将下面三篇散文联系起来,正是鲁 迅先生走过的一段求学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对少年、青年时代的鲁迅产生过影响。根据示例,完成表格。

    篇名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人物称呼

    ①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对鲁迅的影响

    给少年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 使他价母亲的首饰变卖未成,

    又暗地散布流言中伤鲁迅。


    求学时,和鲁迅从初识 误会到重逢理解; 与鲁 迅共事时勤快,充满工

    作热情。

    求学经历

    离开家乡——③  ——赴日学医—— 弃医从文——回国教书

二、&nbsp;阅读(41&nbsp;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赵简子问子贡① 曰:“孔子为人何如? ”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子不曰夫子事孔子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 , 子曰 ‘不能识 ’,何也? ”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子贡:孔子的学生。又叫端木赐,字子贡。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 ( ) ②疏食,饮水(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

      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 (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终业去之     人不知不愠 B . 择其者         哉,子贡之言也 C . 为师矣        足识之 D . 逝者如斯      子事孔子
    4. (4) 请用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

    5. (5) 甲、 乙两文都以水为喻,孔子说的“(川)河流”和子贡说的“江海”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儿童青少年网络社交指数报告》 的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移动设备使用及网络社交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①社交软件成为儿童与青少年同朋友交流最喜欢的媒介,面对面交流仍不可或缺数据显示,当前儿童与青少年和朋友交流时喜欢的方式中,最主要媒介是社交软件,微信、QQ等。令人欣慰的是,面对面交流依旧在儿童与青少年交流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尽管与社交软件的比例相差比较显著。 电话和短信在当今移动互联时代的作用不断减弱。相比之下,青少年喜欢通过社交软件与同伴交流比例高于儿童,男孩喜欢通过社交软件进行同伴沟通的比例高于女孩。

    ②家长和孩子使用移动设备都比较理性和克制,疫情期间儿童与青少年每天在移动设备多花 2.1 小时调查显示,平均来说,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儿童与青少年每天在移动设备上花费时间比 疫情发生之前提高了 2 小时 6 分钟。 疫情让每个家庭都“享受 ”起了宅生活,而孩子们也不 可避免。 孩子们原本的娱乐、 玩耍无奈中有一部分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花费在移动设备上的 时间就必然增多,但不得不说,家长和孩子们还是比较理性和克制的,疫情仅让青少年移动 设备花费时间增加了 2.1 小时,相比之下,女孩比男孩更加自律,疫情期间,男孩移动设备花费时间明显高于女孩。

    3.31%家长认为孩子们使用移动设备时间太多,43.5%家长认为他们对移动设备“上瘾 ”从过往来看,每一次产品的革新都会伴随着人们的追捧,如果这个主体是孩子,就会引 起人们担心,曾经的“ 电脑瘾 ”“游戏瘾 ”,到今天的“手机瘾 ”。 但结果常常令人意外,被家长们曾经担心的上瘾者们,长大后那些上瘾的东西却成为他们工作中的技术利器。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家长们认为儿童和青少年花费在移动设备太多时间的比例达31% , 认为花费在移动设备时间合适的比例接近六成。 家长们认为儿童与青少年“上瘾”的比例超过四成,不认为“上瘾 ”的比例不到三成,另有不到三成家长不赞同“上瘾”这个说法。

    4.儿童与青少年有减少移动设备使用时间的积极行动家长和社会对儿童与青少年过度使用移动设备担忧,那孩子们又是如何对待自己呢?调查结果显示,23.5%的儿童和青少年经常试图减少移动设备花费时间,41.5%偶尔试图减少 移动设备花费时间。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把移动设备收起来,其他相对次要的方式有关闭某些应用程序的通知、在卧室外面给手机充电、限制主屏幕上的应用程序等。

    5.家长在管理孩子移动设备使用方面,较注重方式方法,能够尊重孩子隐私调查显示,家长在管理孩子使用移动设备的行为中,采用建议使用对孩子有好处网站或  应用、 限制使用移动设备这两种方式的比例较高,而家长检查孩子信息、 检查孩子添加了哪些朋友或联系人,监控孩子的位置等方式的比例较低。 由此来看,中国家长尽管对儿童和青少年使用移动设备较为担心,且采用各种行为,但还是注重方式方法,能够尊重孩子的隐私,以建议和限制方式为主、另外调查发现,56.5%的家长表示有孩子使用移动设备的“家规 ”(规则、规定等)。

    材料二:

    以下图片来自 Mob 研究院联合 TT 语音发布(2021 年网生代线上社交行为洞察报告)

    材料三:

    《国内中学生网络交友情况调查报告》 显示,37.8%的中学生有网友。 中学生在网上最 热衷与网友交流的话题主要是日常生活、 情感和人生体验等方面,有 48.6%的中学生期望从网友那里得到“情感上的依恋和支持 ”,也有中学生期望从网友那里得到物质上的帮助。

    在有网友的人中,有 34.5%的人受到网友的观点、 看法以及与网友聊天内容的影响,而 且会经常想起与网友聊天的内容,其中有 5%的人对与网友交往产生重度依赖,影响到日常的情绪体验与作息时间,而有超过半数学生的生活基本不受与网友交往的影响。

    对于网友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影响,中学生也直言不讳,有 40.9%的中学生认为网友对他们现实中的学习和生活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或者“有点负面影响”。“你上完网后,你会想在网上的事情。 在你的脑海里存在很长的时间,这自然影响你的学习。”“我还有很多同学沉迷在网络中。我感觉到他们变了很多。 网络控制不好会影响一个人,或者影响你的想法。他们为了上网会选择选课或者逃晚自习,去上通宵,然后白天回来上课,看着他们精神萎靡。在课堂上睡了一天后,又有精神聊他们在网上的事情。”28.1%的同学认为网恋有点负面影响,真正认为有“促进学习与成长 ”的比例不过 6.0%。“我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会问网友,比如说,开学初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宣誓词,我自己不知道怎么写,就上网问他们,结果他们给了我很多建议…… ”有三成左右的中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不明确。 只有 9.8%认为网友的帮助比现实中的朋友大,绝大多数的中学生认为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1. (1)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 青少年喜欢通过社交软件与同伴交流比例高于儿童,男孩喜欢通过社交软件进行同伴沟通的比例高于女孩。 B . 家长在管理孩子移动设备使用方面,以建议和限制方式为主。 C . 日常生活、 情感和人生体验等话题成为中学生网上交流的主要话题。 D . 网络交流控制不好会影响一个人,但不影响他的想法。
    2. (2) 观察材料二的图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至少写出两点。 
    3. (3) 小明同学平时很少与同学交往,但在网上交了不少朋友,请结合上述材料,为他网上交友提几点建议。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刘克)

    ①开阔 、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②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③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④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

    ⑤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⑥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 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 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能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⑦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 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囡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⑧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⑨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⑩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伙,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

    ⑩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⑩“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 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⑬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在下面横线上补全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 →议种瘪种 → ②→给儿新生

    2. (2) 文中农民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从哪里看出来? 
    3. (3) 下面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4. (4) 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 ”有什么深刻含义?
    5. (5)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 ”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三、作文。
  • 10. 按要求写作。

    在母亲的鼓励下,瘫痪的史铁生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在莎莉文老师的影响下,海伦·凯勒触摸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重获新生……在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个人像一缕阳光,照耀你的天空;总有一个人如一盏明灯,照亮你的黑夜,让你感动,让你温暖,让你铭记……成为你无比珍贵的财富和毅然前行的力量!

    请以“那个我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书写认真;②不少于 5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