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课《回忆鲁迅...

更新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3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题
  • 1.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朗    训斥    规距    抽屉 B . 喉咙    厉害    催逼    抹杀 C . 混浊    校样    藤椅    祥细 D . 精致    镇静    糟殃    唠叨
  • 2. 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每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总让人充满憧憬。从新起点继续出发的中国,如何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逐梦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艰辛探索,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进行着    的改革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今日中国距离民族复兴梦想,依然是    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所罕见的困难。但我们坚信  , 只要我们有信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勇于攻坚克难,就一定能打开中国发展新局面、开创中国道路新境界。

    A . ①众人拾柴火焰高     ②与日俱增 ③四面楚歌       ④滴水穿石 B . ①众人拾柴火焰高     ②坚定不移 ③行百里者半九十  ④滴水穿石 C . 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②坚定不移 ③行百里者半九十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 . 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②与日俱增 ③四面楚歌       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了自己的所有知识储备,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的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郭沫若、成仿吾、陈垣,最次也是梁实秋,个个都是国内顶级文人学者,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A . ①③②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③②④①
二、语言综合运用
  • 4. (2023七下·雨花期末) 表达

    某校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活动,七年级某班小明同学说:“我只是个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尽孝离我还很远。”他认为开展这次活动意义不大,不想参加,请你劝他参加活动。

    要求:①符合情境,语言得体,连贯。

    ②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100字。

  • 5. (2023七下·朝天月考) 微写作。

    课堂上老师播放了央视播出的《我的长征》节目片段:一批志愿者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徒步行走,体验长征。要求同学们就“重走长征路有没有意义”这一辩题展开辩论。

    听到此消息后,你所在的班的同学立即分成了两派,展开了辩论。请你站在正方的角度,对反方的观点加以反驳。要求观点明确,阐述理由不少于100字。

    反方:这个活动没有意义。时代不同了,何必再吃那些苦?况且,况且让那么多人去翻越老山界,安全也无法保障,万一出了事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正方:

  • 6.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了他的工作、生活琐事。对于作者这样写,一些网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请你也拟一个网名昵称,发表一下观点。

    示例:

    网名昵称:杨柳拂风

    观点:更真实。伟人也是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网名昵称:

    观点:

三、综合题
  • 7. (2023七下·赵县期末) 综合性学习

    鲁迅12岁师从寿镜吾先生读“四书”“五经”。寿镜吾先生是方正渊博的宿儒,给少年鲁迅颇多教益。鲁迅曾自己做小书签,中间手书“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以此提示自己读书专心致志。刻苦的攻读为鲁迅日后的创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1. (1)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孩童入学必读书籍。其中“四书”指的是《论语》《》《中庸》《孟子》。
    2. (2) 鲁迅读书的时候要上“对课”(即对对子,一般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一次,寿镜吾先生以“陷兽入阱下”为题让学生对课,从上下联词性相同的角度判断,你认为下列对的最好的一项是(  )
      A . 骑马去郊游 B . 放牛归林中 C . 童子进学堂 D . 雪中寻腊梅
    3. (3) 鲁迅使用书签提高了读书效率,他的同学后来也效仿他自制书签以自勉。下面有几枚书签,如果你要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以勉励他(她)学习,你会选择哪一枚?请说明理由。

      我的选择:理由是:

四、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俯首甘为孺子牛

    刘诚龙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自嘲》中的诗句,是先生一生最好的写照。

    ②画家陶元庆是鲁迅的老乡,精于书籍的封面设计。1924年,鲁迅先生不经意间看到一幅叫《苦闷》的画,甚是喜爱。两个人一见如故。后来,鲁迅译了一部《苦闷的象征》,便请陶元庆来设计封面,这个封面与鲁迅译作的精神一脉贯通,鲁迅很是满意。此后,鲁迅常请陶元庆为自己的著作设计封面。比如小说集《彷徨》的封面,陶是这样设计的:橙红色为底色,配以黑色太阳,以几何线条勾勒3个呆坐在椅子上的人,太阳歪歪斜斜,正往西山后落——写意与写实兼具,现实与象征同框。鲁迅先生特别高兴,觉得画作“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

    ③1925年,陶元庆在北京举办画展,其时名不彰人不来。他用红纸折红封,红封做红柬,稀稀落落请来些人捧场。鲁迅先生一请即来,二次没请也来,一天之内,两次来看画展。鲁迅都去了,其他人自然也跟着去,画展因此人气爆棚。鲁迅对陶元庆不遗余力的提携,让陶很是感动。陶元庆移居杭州后,多次赴上海,不为别的,单是来拜望恩师。

    ④天不假年,陶元庆英年早逝。临终之时,许钦文在其身边,陶枕在许的手臂上合上双眼。许公把噩耗告诉鲁迅,鲁迅很是痛心,说:“我想,既然璇卿(陶元庆字璇卿)喜欢西湖,大家的意思也主张他在西湖边留个纪念,索性就把他葬在西湖边上吧。”说着拿出钱,让许钦文为陶买块冢地。陶氏坟墓建好后,鲁迅依然挂念陶元庆,他约来许钦文,让他再在坟边种几棵苍柏。

    ⑤鲁迅待陶无庆很暖心,对许钦文也挺热情。许当“北漂族”时,衣食不周,常常不能举火。1924年5月,许钦文饥肠辘辘,依然去旁听鲁迅先生在北大的课。下课后,鲁迅约许去中央公园今雨轩喝茶。鲁迅先生叫了满满一笼包子,他只吃了一个,然后推到许钦文面前:“这些就由你包办吃完吧。”所有的鸡汤文,或都抵不上这笼热包子。

    ⑥鲁迅先生与许关系相当密切。在鲁迅的日记和书信集中,许钦文的名字出现过 260来次。许钦文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故乡》被列入鲁迅先生主编的《乌合丛书》。这是鲁迅先生用《呐喊》的版税出版的。一个名家,将你的文章列入其丛书,已是情又深似海。谁还能给你缴出版费呢?

    ⑦若说,以金钱搞慈善,不出奇,很多富贾也常为之,但富贾愿意把时间给你吗?

    ⑧敬慕名家,便思名家提携。男文青与女文青只想自己的文章能早日发表,常常一封信,把书稿寄去鲁迅家。鲁迅看啊,审啊,读啊,大半夜时间都耗在这上面:增增删删,添添减减。既改错别字,又提炼主题。鲁迅夫人许广平说:“他每星期的光阴,用在写回信上大约有两天。”鲁迅给你两天,比富豪给你两万,来得贵重百倍吧。

    ⑨文字中的鲁迅那么冷,生活中的鲁迅那么热。生活中的鲁迅是一种什么样的热?萧红曾问鲁迅:“您对我们的爱,是父性的,还是母性的?”鲁迅先生怔了一晌,很认真地回道:“是母性的。”

    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千夫指,鲁迅勇猛好斗,头上长角,直刺公敌,一刺一个准,刺得对手鲜血淋漓;而对千百众,尤其是需要帮助的青年,鲁迅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选自2020年《读者》,有删改)

    1. (1) 《邓稼先》以拟“小标题”的方式结构文章,提示各部分内容。阅读②-⑤段,试根据各段内容拟几个有创意的小标题。

      ②段:一见如故,倍加赏识;

      ③段:

      ④段:西湖边上的冢地苍柏;

      ⑤段:

    2. (2) 一个名家,将你的文章列入其丛书,已是情又深似海,谁还能给你缴出版费呢? (从修辞角度)
    3. (3) 许钦文饥肠辘辘,依然去旁听鲁迅先生在北大的课。(从加着重号的词语角度)
    4. (4) 第⑧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5. (5) 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好处?
五、写作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