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

更新时间:2024-03-28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 1. (2023·岳阳) 旅美大熊猫“丫丫”回归祖国引发广泛关注。对该物种特征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 . 牙齿无分化 B . 胎生哺乳 C . 用肺呼吸 D . 体表被毛
  • 2. 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前肢特化成翼 B . 身体一般呈流线型 C . 骨骼轻便,利于飞翔 D . 在气囊内进行气体交换
  • 3. 蝉蜕是一味中药,它是蝉发育过程中蜕掉的一层“皮”,这层“皮”是蝉的(    )
    A . 表皮 B . 外骨骼 C . 外套膜 D . 皮肤
  • 4. (2023·长沙) 松鼠储存的松子在条件适宜时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 . 维持生态平衡 B . 促进物质循环 C .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 . 危害植物生长
  • 5. 同学们在动物馆看到了蜥蜴、青蛙、蚯蚓、鲫鱼等动物,对它们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下列关于它们的呼吸和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蜥蜴用肺呼吸,依靠四肢爬行 B . 青蛙只用肺呼吸,依靠趾间的蹼游泳 C . 蚯蚓用皮肤呼吸,依靠疣足完成运动 D . 鲫鱼用鳃呼吸,依靠头部和躯干部的摆动游泳
  • 6. (2023八上·巧家月考) 人类的肠道可以消化大鱼大肉,但却不能消化寄生在小肠内的蛔虫,主要原因是蛔虫(  )
    A . 身体呈圆柱形 B . 消化管结构简单 C . 生殖器官发达 D . 体表有角质层
  • 7.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对古文中动物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蚯蚓身体没有脊柱 B . 蛇的皮肤裸露分泌黏液 C . 螃蟹附肢分节,营寄生生活 D . 蛇和鳝都是爬行动物
  • 8. 狼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优势雄狼担当组织和指挥捕猎,狼群分成几个梯队轮流作战,直到捕获成功。狼的这种行为属于(    )
    A . 迁徙行为 B . 社会行为 C . 领域行为 D . 繁殖行为
  • 9.  下列有关动物及其主要特征,匹配不正确的是(    )
    A . 海蜇——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 B . 涡虫——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C . 蛔虫——身体细长,圆柱形,有口无肛门 D .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 10. 人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进行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①②③
  • 11. (2023·福建)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与“蜜蜂采蜜”这一行为相同的是( )
    A . 海豚跳圈 B . 孔雀开屏 C . 猴子骑车 D . 鹦鹉学舌
  • 12. (2023·宜昌中考) 玩手机时间太长,手指关节频繁活动,会导致患狭窄性腱鞘炎。具有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功能的是图中哪一结构?( )

    A . B . C . D .
  • 13. (2023·陕西) 《梦溪笔谈》中记载,蝴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人被蜂蜇伤后,也用芋梗敷伤口进行治疗。关于人这种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生来就有的 B .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 . 不利于适应环境 D . 是先天性行为的基础
  • 14. (2023·昌平模拟) 在2023年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中,中国队斩获三金。关于拳击手打拳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打拳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同配合 B . 如图中双臂肱二头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C . 躲避对方攻击时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 听到哨声后作出出拳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
  • 15. (2021·港南模拟) 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 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B . 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C . 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D . 动物能制造有机物
  • 16. (2021·广安) 打羽毛球是许多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在此过程中,关节所起的作用是( )
    A . 支点作用 B . 杠杆作用 C . 动力作用 D . 保护作用
  • 17. (2022八上·东平月考) "光影夺目的珍珠是贝类在剧痛中滴落的泪珠"。河蚌结构中,与珍珠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
    A . B . 斧足 C . 外套膜 D . 贝壳
  • 18. (2021·贺州) 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
    A . 蜜蜂跳舞传递蜜源信息 B . 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进行交配 C . 萤火虫发出冷光“对话” D . 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
  • 19. 下列不属于生物仿生技术的是(    )
    A . 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 B . 萤火虫与冷光灯 C . 长颈鹿的皮肤和抗荷服 D . 虎皮与沙发垫
  • 20. 有些动物具有社会行为,该行为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
    A . 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 B . 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C . 成员数量成百上千 D . 有的群体中形成等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 21. 在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一位“半身小伙”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叫穆夫塔,他用双手支撑着自己的上半身一步一步向前走,笑容满面,从容致辞,赢得全场掌声不断,成为本届世界杯开幕式上最难忘的一幕。

    1. (1) 穆夫塔学会了用手行走,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行为,是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2. (2) 人的各种动作都需要骨、关节和三者协调配合完成。
    3. (3) 图乙是关节模式图,图乙的【中有滑液,【⑤】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4. (4) 运动的过程需要维持身体平衡,这与系统的调节有关
  • 22.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图是我们所学过的几种动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是缢蛏,其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属于动物。
    2. (2) B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蜕皮,是因为会限制其发育和长大。
    3. (3) C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号称“农田卫士”。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呼吸。
    4. (4) E的很多特征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如身体呈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5. (5) F生殖发育的特点是,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 (6) 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把以上六种动物分成两类,其中与D属于同一类的还有(填字母)。
  • 23. 王屋山猕猴是生活在中国最北边的猕猴,猕猴过着群居生活,在猴王的带领下,生活在山林中,每个猴群外出活动时,都会派出“哨兵”站岗,一旦有敌害靠近马上“鸣叫”报警。猕猴之间还会相互捉身上的小虫子。猴王每四年换届一次,由于猴王在猴群中有尊贵的身份,每次换届都会吸引有竞争实力的雄猴参与,被赶下台的猴王会成为孤猴而四处流浪。
    1. (1) 猕猴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而且群内有,说明猕猴是具有行为的动物。
    2. (2) 猴群中“哨兵”遇到敌害发出“鸣叫”报警,从获得途径来看,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所决定的。
    3. (3) 猕猴属于动物,生殖方式是
    4. (4) 猴子经过训练能表演很多动作,说明动物越,学习能力越强。
  • 24. 如图是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得非生物部分和
    2. (2) 写出图示中的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3. (3) 当蛇被大量捕杀,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被切断,从而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系统,由此可见动物在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一段时间过后,该草原生态系统又会慢慢恢复,由此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4. (4) 此外,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等物质返回无机环境,由此可见,动物能促进
  • 25. 信鸽亦称“通信鸽”,是经过普通鸽子驯化而成。信鸽飞行速度快、耐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自古以来常被用于通信传书。“信鸽千里飞归老巢”,生物学家和养鸽专家对信鸽的归巢机能作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信鸽的导航定位与信鸽的嗅觉有关,而木犀草素溶液能麻醉信鸽的嗅觉。

    1. (1) 信鸽与飞行生活相活应的呼吸方式是
    2. (2) 为了探究信鸽嗅觉与导航定位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请你补充相关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①将1000只生长发育生理状况、飞行能力等均相近的信鸽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用麻醉信鸽的嗅觉,乙组用清水处理作为对照。

      ③在天气适宜情况下,选择不同距离放飞后,记录归巢时间,求平均值后计算出归巢速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

      ④根据探究的问题,结合曲线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放飞距离较近时甲、乙两组差异不太明显(嗅觉丧失的鸽子在熟悉的环境下近距离放飞能够顺利归巢);放飞距离较远时,两组出现了明显差异,这一现象说明

      ⑤本实验选用许多只信鸽进行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