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

更新时间:2024-01-18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 1. 下列说法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水的沸点一定是100℃ B . 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C . 成年人散步的速度约为5m/s D .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 2. 如图所示,在百米赛跑中,关于运动员运动快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观众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B . 终点裁判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C . 物理学中,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D . 物理学中,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 3.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雄伟的空军飞机编队以整齐的队形从天安门上空飞过,接受查阅,正确的是(  )
    A . 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照物,天安门是静止的 B . 飞行员看到天安门向后掠过,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C . 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静止的 D . 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向前飞过,是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照物
  • 4. (2017八上·钦州港期中) 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四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 cm、13.44 cm、13.44cm,13.90 cm、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
    A . 13.447 cm B . 13.45 cm C . 13.56 cm D . 13.44 cm
  • 5.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  )

      

    A . 拨动钢尺的力越大,钢尺振动得越快,响度越大 B . 拨动钢尺的力越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变大,音调变高 C .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 6.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 超声波的响度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 7. (2018八下·黄梅月考) 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提高声音的音调 B . 增大声音的响度 C . 改变声音的音色 D . 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 8. 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他们的实际体温为38.9℃和36.6℃,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正确的是(  )
    A . 38.9℃和36.6 B . 37.5℃和36.6℃ C . 38.9℃和37.5℃ D . 38.9℃和38.9℃
  • 9. 《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雨的形成是熔化,需要放热 B . 夏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露和雾的形成是汽化,需要吸热 C . 秋分:“风起白苹初日晚,霜雕红叶欲秋分”,霜的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 D . 大寒:“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水结冰时温度降低,不断对外界放热
  • 10. 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以B为参照物A向东运动 C . B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D . 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 11.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和100℃,把它们分别装在两支试管里,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  )
    A . 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 B . 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 C . 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D . 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
  • 12. 如图所示,一本书掉在了地上,小明和小聪从不同方向同时看到了它(  )

    A . 小明和小聪都能看到书是因为光路是可逆的 B . 小明和小聪看到书都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C . 小明和小聪看到书都是光发生漫反射 D . 小明和小聪都能看到书是因为书是光源
  • 13. (2023八上·滨海新期末) 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是(  )
    A . 水中倒影 B . 小孔成像 C . 手影成的像 D . 海市蜃楼
  • 14. (2023八上·泗阳期末) 2022年11月8日,我国部分地区观察到月全食,月全食是由于(  )
    A . 月球挡住太阳光形成的 B . 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形成的 C . 月亮发出的光被地球挡住了 D . 太阳光被月球反射后形成的
  • 15. (2019八上·黄梅期中) 下列叙述中的“影”其形成与其它三种不同的是(   )
    A . 杯弓蛇“影 B . 形单“影”只 C . 立竿见“影” D . 形“影”不离
  • 16. (2023八上·江阴期末) 我国古诗词文化有着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 . “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使潭底的像靠近水面 B . “绿树阴浓夏日长”句中“阴浓”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D . “掬水月在手”句中的“月”是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 17. (2023八上·大丰期末) 如图中能正确描述人看到水中A点的鱼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 18. 如图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   )

    A . 08:20 B . 04:40 C . 03:40 D . 09:20
  • 19. 夜晚,人们常看到星星在夜空中闪烁,这是因为星星发出的光(   )
    A . 是断断续续的结果 B . 被其他星体不断遮挡的结果 C . 被密度均匀的大气层反射的结果 D . 被密度不稳定的大气层折射的结果
  • 20. (2020八上·乐亭期末) 夜间开车时汽车灯光能照亮前方的马路,使司机能看清路面。但刚下过雨的路面十分潮湿,司机几乎看不到路面被照亮,甚至感觉自己车灯未开。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由于路面潮湿,光发生了折射 B . 由于灯光在潮湿的路面上主要发生了漫反射 C . 由于下雨,路面很黑,不反射光 D . 由于灯光在潮湿的路面上主要发生了镜面反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三、计算题(每题5分)
  • 33. 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看到如图所示的两个交通标志牌,其中“120”表示汽车在高速公路的最高行驶的速度。问:

    1. (1) 若一辆旅游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到达上海的时间需要多少时间?
    2. (2) 上海到南京的路程约为320 km,某驾驶员驾驶一辆轿车从上海到南京用了3h,设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匀速行驶。那么该驾驶员是否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计算回答)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6分)
五、实验探究(每图2分,每空1分,共24分)
  • 37. (2019八上·广东期中) 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

  • 38. (2020八上·普陀期中)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在水中的折射光线。

  • 39. (2023八上·宝山期末)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 , 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 40.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E、F为两块粘起来的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可绕ON转动。

    1. (1) 让一束激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纸板上的入射光,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反射;
    2. (2) 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入射角;
    3. (3) 如图乙所示,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此时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重新改正后将纸板F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在纸板F上不能看见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 41.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 (1) 用酒精灯加热物体,安装装置时要____(选填“A”或“B”),方便调节;
      A . 从下到上   B . 从上到下
    2. (2) 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沸点是℃,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 (3) 图丙A、B是给水加热过程中出现的情景,则这两种情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选填“B到A”或“A到B”)。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的温度和开水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在人的皮肤表面(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将导致皮肤严重烫伤,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4. (4) 实验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 42. 如图甲所示是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垂直放置于白色纸板上,将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 (1) 在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
    2. (2) 若移去蜡烛B,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的像;
    3. (3) 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4. (4) 另一小组在做该实验时发现点燃的蜡烛A,同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两个像,其原因可能是所选的玻璃板较(填“厚”或“薄”),通过测量发现两像间的距离为1cm,则所选玻璃板的厚度为cm。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