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

更新时间:2024-01-19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言综合运用(共22分)
  •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小题。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不应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也应该有不甘为信息传播者而愿为思想望者的志趣。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yínɡ绕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bō开,雨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 ”的眼界,也需要“ ”的思考,唯如此,“”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1. (1) 下列给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望 liáo 雨风狂 zhòu 萦绕 拨开 B . 望 liào 雨风狂 zhòu 萦绕 拨开 C . 望 liǎo 雨风狂 zòu 潆绕 拔开 D . 望 liào 雨风狂 zòu 潆绕 拔开
    2. (2) 下列句子出自上文语段,将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 . ②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③①② D . ①③②
  • 2. 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三年前的秋天,满怀憧憬的你带着好奇走进校园。如今的你早已习惯校园生活的精彩纷呈、线上学习的灵活便捷。不承想,“当时只道是寻常”,而今就要和这一切告别。也许,你现在就开始怀念课堂上的不耻下问、操场上的生龙活虎、课余时的欢声笑语……这段镌刻着青春的时光,像是一首歌。将从前的瞬间变成永久的留恋,让人不忍说再见。朝阳一般的少年啊!请带着时光赋予你的自信与勇气,坚持理想,不忘师恩。沉着希望之翼,朝阳而生。

    A . 精彩纷呈 B . 不耻下问 C . 生龙活虎 D . 欢声笑语
  • 3. 在探究过程中,小海摘抄了一段关于“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辩证统一的学科”的语段,请您找出该语段中有语病的一项( )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可能有民族文化、心里、审美的影子,①学习汉字的过程,本身就是文化传承;但是零散的、未加整合的识字课,主要凸显的是语文的工具性。②将汉字有效筛选、整合,构成一种结构化了的文本,凸现出更广泛的文化意味。汉字的形与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以让稍有想象力的人展开无尽的遐想:“哭”字,愁眉苦脸;“笑”字,活泼可爱;“浩渺”,水的宽阔跃然纸上;“巍峨”,山的高大顿现眼前。难怪中国人爱将“字”“画”连在一起说,原因是汉字本身就可以入画造成的。

    A . B . C . D .
  • 4. 阅读《中国传统节日》后,同学们对节日文化做了以下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饮雄黄酒”的习俗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B . “七夕”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神话传说有关。 C .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很丰富,如“嫦娥奔月”等。 D . 正月十五“元宵节”,按习俗应全家团聚吃汤圆,寓意着“圆满”,也寓意着“团圆”。
  • 5. 名句积累。

     自古文人多爱秋。

     秋是“树树皆秋色,①”(王绩《野望》)的静美;秋是“②,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坦荡;秋是“采菊东篱下,③ ” (陶渊明《饮酒》)的淡然;秋还是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④ ”(《秋词(其一)》)如鹤凌云,激越向上的豪迈。 

  • 6. 综合性学习

    漫游语文世界

     余华中学语文组举办传统文化竞赛活动,你是参赛选手,这次活动有三道竞赛题,请你完成。

    1. (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近体诗包括
    2. (2) 认真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根据要求答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下列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 ( )

      A .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名寻花的地点是“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蹊”是小路。 B . 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多;“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 C .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翩翩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 .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运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愉。
    3. (3) 下面是拆开了的与中华文化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重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传统 的 精华 学习 里 经典 继承 之 中 国学

  • 7.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两题。
    1. (1) 下列有关《西游记》的情节,都写到唐僧对孙悟空念《紧箍儿咒》的一项是( )
      A . 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B . 四圣试禅心、 车迟国斗法 C . 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 D . 三打白骨精、 真假美猴王
    2. (2) 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提炼一对体现这一人物形象反差的词语,并结合名著内容加以分析。

       ①鲁智深(《水浒传》) ②祥子(《骆驼祥子》) ③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示例

       唐僧的软弱与坚定:唐僧遇到妖怪时常常战战兢兢,如狮驼岭受阻时数次落泪,体现他的软弱;他取经之心从不动摇,如途经女儿国时不为美色所惑,不受蝎子精胁迫,体现他的坚定。

二、阅读与理解(共42分)
  • 8. 古代诗歌鉴赏,完成各小题。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 微躯④此外更何求?

     【注】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②堂上:一作“梁上”。③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④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1. (1)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抱”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一湾清流绕村而过的优美风光,极富表现力。 B . 颔联写燕子自在飞翔,白鸥相伴相随。对仗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C . 颈联对“老妻”和“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 D . 这首诗描写了一家人暂居江村的生活,尾联看示庆幸、表示满足,实际上也潜含着作者的悲苦无奈和酸辛。。
    2. (2) 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线句所呈现的画面。
  • 9. 文言文阅读,完成各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公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殍殣(piǎo jìn):饿死的人。②范文正:范仲淹,字希义。③术:途径,方法,策略。④敖仓:秦代所建仓名。泛指粮仓。⑤仰食于公私:依赖官府和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予尝古仁人之心 

      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 

    2. (2)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公之惠也。

    4. (4) 根据对【甲】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文中的范仲淹符合【甲】文中“古仁人”的标准吗? 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 10. 阅读相关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音乐治疗是一种运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心理健康的心理调节手段。它具有成本小、易获取、操作简单、易于实施、受场地限制小等特点,适用于各类人群。其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音乐治疗能缓解生理不适。音乐是声音的外化,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能量。有的音乐体验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平衡呼吸和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缓解疼痛。

     第二,音乐治疗能促进心理调节。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力度以及和声等要素能够对人们产生复合性听觉刺激,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有的音乐能有效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催生积极的情绪。

     第三,音乐治疗能促进人际交往。具有重复的旋律、变动的节奏以及和声的音乐,能让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人际活动中去。

     【材料二】 选择何种音乐进行音乐治疗呢?这需要针对治疗对象存在的问题能选择匹配的音乐。

     一是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进行选择。音乐节奏影响生物节律,音乐旋律影响情绪起伏。譬如,具有节奏和旋律线稳定、音量变化小等特点的轻音乐可以稳定情绪,放松和缓解焦虑。

     二是根据音乐的力度进行选择。音乐力度的增强可引发情绪的逐渐高涨,让人从萎靡失落的情绪状态中摆脱出来。譬如,鼓声可以改变生物节律,具有振奋人心、给人力量等作用,所以人在情绪低落、需要肯定和支持时,可倾听有鼓声或者打击乐器的音乐,给自己以信心。

     三是根据音乐的形式进行选择。不同的音乐形式给人不同的听觉体验,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譬如,独奏独唱形式的音乐贴近个人感受,易引发人心中的孤独感。而合唱、合奏、有和声的音乐,则给人陪伴感,让人产生共鸣,逐渐产生表达欲,这样的音乐能引发人心中的社会支持感,增强其集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负面情绪。

     【材料三】

     音乐治疗实施步骤图

    (以上材料依据《大众心理学》相关资料改编)

    1. (1)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关于“音乐治疗”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音乐治疗具有成本小、易获取、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以治疗各类疾病。 B . 音乐治疗能缓解生理不适,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转移注意力立即止痛。 C . 针对治疗对象存在的问题,可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力度、形式来选择相匹配的音乐对其进行治疗。 D . 独奏独唱形式的音乐易引发共鸣,多听这类音乐能促进人际交往。
    2. (2) 某同学考试前出现了焦虑情绪,请你根据材料,告诉该同学如何用“音乐治疗”来缓解焦虑情绪。
  • 1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合理防范青少年短视频沉迷

    崔妍

     ①近年来,短视频受到互联网用户青睐,青少年上网看短视频也愈发普遍。然而,由于内容特点、算法推荐、心理机制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人感觉刷短视频会上瘾。如何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

    ②《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而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调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其中近七成儿童用手机看短视频。短视频沉迷极易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果,一些不良信息还会产生误导,进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不容小觑。防范短视频沉迷,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题中应有之义。

    ③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才能更好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在制度上,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平台责任。近年来,从出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文件,到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渐趋完备的制度体系为青少年设置起“防护网”。下一步仍须与时俱进,以制度刚性建好“防火墙”。在技术上,应进一步向科技借力,推动责任落细落实。监管部门可利用上线审查、应用管控等实现综合监管,短视频平台等也可运用身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推动“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迭代升级。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才能让监管更加有力有效。

    ④帮助未成年人防范沉迷,关键在疏导。应当真正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就短视频本身而言,平台和创作者有责任瞄准未成年人需求,多发布、传播健康向上的内容。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过精神充盈的生活。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应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图书、文体设施、社区活动等更可及,为未成年人打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对于部分留守儿童,在父母无法陪伴的情况下,如何更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亟待全社会合力破题,给予他们更多关心与关爱。

     ⑤未成年人是网络建设的重要主体,防止网络沉迷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从推进专项行动、深化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到围绕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一系列务实举措,凝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也应看到,构建良好网络生态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用网也需“授之以渔”。譬如,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既针对新形式、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又着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和用网能力,才能建设未成年人友好型网络空间,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⑥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当前,网络应用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每个人都是维护网络环境的责任人、受益人。集聚众智、汇聚众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生态,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互联网必将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进步,让他们的生活更多彩。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议论文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 B . 文章首先针对社会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多角度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C . 第②段引用相关研究报告,用数据说话,提出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的办法。 D . 集聚众智、汇聚众力,标本兼治,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互联网必将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进步。
    2. (2) 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写出来。
    3. (3) 文章第③④⑤段提出了哪些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的方法?请简要概括。
    4. (4) 文中提出,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是如何避免沉迷于网络的。
  • 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温馨的意味

    梁晓声

           ①那夜失眠,倚床而坐,于万籁俱寂中细细筛我的人生,看有无温馨之蕊风干在我的记忆中。

          ②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去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八点时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时天已完全黑了,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从哪儿可以望到马路。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像矮小却穿了笨重铠甲的古代兵卒。断定那便是母亲。在路灯幽蓝清冽的光下,母亲那么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着她回家胡乱做口吃的呢!
          ③于是边跑着迎上去,边叫:“妈!妈……”
          ④如今回想起来,那远远望见的母亲的古怪身影,当时对我就是温馨。回想之际,觉得更是了。

           ⑤小学四年级暑假中的一天,跟同学们到近郊去玩,采回了一大捆狗尾草。母亲正巧闲着,于是用那一大捆狗尾草为弟弟妹妹们编小动物。转眼编成一只狗,转眼编成一只虎,转眼编成一头牛……她的儿女们属什么,她就先编什么。之后编成了十二生肖。再之后还编了大象、狮子和仙鹤、凤凰……母亲每编成一种,我们便赞叹一阵。于是母亲一向忧愁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了微笑……

           ⑥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当时的微笑,对我就是温馨。那些狗尾草编的小动物,插满了我们破家的各处。

           ⑦上了中学的我,于一个穷困的家庭而言,几乎已是全才了。抹墙,修火炕,砌炉子,样样活都拿得起,干得很是在行。几乎每一年春节前,都要将个破家里里外外粉刷一遍。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撑不住盹,东倒西歪全睡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细细地擦、擦、擦……连地板都擦出清晰的木纹了。第二天一早,弟弟和妹妹们醒来,看看这儿,瞅瞅那儿,一切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看得他们目瞪口呆……

          ⑧如今想来,温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眼里,在我心里,他们眼里有种感动,我心里有种快乐。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
          ⑨下乡了,每次探家,总是在深夜敲门。灯下,母亲的白发是一年比一年多了。从怀里掏出积攒了三十几个月的钱无言地塞在母亲瘦小而粗糙的手里,或二百,或三百。三百的时候,当然是向知青战友们借了些的。那年月,二三百元,多大一笔钱啊!母亲将头一扭,眼泪就下来了……
          ⑩如今想来,当时对于我,温馨在母亲的泪花里。为了让母亲过上不必借钱花的日子,再远的地方我都心甘情愿地去,什么苦都算不上是苦。母亲用她的泪花告诉我,她完全明白她这一个儿子的想法。我的心使母亲的心温馨,母亲的泪花使我的心温馨…… 

           温馨,它不是设计与布置的结果,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它储存在寻常人们所过的寻常的日子里,偶一闪现,转瞬即逝,融解在寻常日子的交替中。它虽融解在日子里了,却并没有消亡,而是在光阴和岁月中渐渐沉淀,等待我们不经意间又想起了它……

     (有删改)

    1. (1) 请细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情节

      温馨的具体表现

      小学二三年级

      晚上接母亲。

      1

      小学四年暑假

       ②

      母亲当时的微笑

      上中学了

      粉刷房子

       ③

      下乡了

      把积攒的钱给母亲。

      母亲的泪花。

    2. (2) 请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

       灯下,母亲的白发是一年比一年多了。从怀里掏出积攒了三十几个月的钱无言地塞在母亲瘦小而粗糙的手里,或二百,或三百。

    3. (3) 如何理解第⑪段画波浪线句子中“它储存在寻常人们所过的寻常的日子里,偶一闪现,转瞬即逝,融解在寻常日子的交替中。”这句话的含义? 
    4. (4) 文中的“我”冒着寒冷接母亲,深夜粉刷房子,把积攒的钱给母亲。这样的“我”让你有何触动?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能为营造温馨的家做些什么。
三、表达与写作(共56分)
  • 13. 下面是某同学学习《布局谋篇》单元作文后拟的思维导图,请你借助这幅图,用简明的文字解说如何布局谋篇。

    《布局谋篇》思维导图

    要求:①信息准确、有效;②语言简明、连贯;③不超过120字。

  • 14. 写作

     班级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包种子,小明将种子种下后,就一直在等待种子发芽,可是过了半个月,花盆里什么也没有长出来。看着同学们花盆里的那些嫩芽,小明非常美慕,于是他每天给花盆的土浇水,将花盆搬出去晒太阳,终于他的种子也萌芽了,后来还开出了美丽的小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生活联想与人生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和感受,可以发表议论和看法。

    写作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 600 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