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4-01-20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 1. 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说明( )
    A .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B . 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 C . 我们的社会生活发展迅速 D . 我们是社会生活的建设者
  • 2.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3. 在家我们是“子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消费者”……这些身份的确定依据是( )
    A . 血缘关系 B . 法律规定 C . 伦理道德 D . 社会关系
  • 4.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 .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 5.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为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提供帮助的有( )

    ①父母的抚育 ②同伴的帮助 ③老师的教诲 ④社会的关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6. “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孝敬父母、团结邻里、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爱护环境,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些公益广告表明( )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只有通过教材才能获取知识

    ③获取知识是人社会化的唯一途径 
    ④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取精神滋养

    A . ①② B . ①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②③④
  • 7. 亲社会行为要求我们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下列诗句不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C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8. 某校组织学生在五一期间参加农场的劳动体验,通过集体劳作、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劳动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开展此类活动( )

    ①有利于帮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

    ②不利于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③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

    ④有利于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9. 八年级小雨同学利用休息日走进社区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有的同学笑她浪费时间,更有同学说她会耽误学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雨是多管闲事,社区问题应该是居委会的责任

    ②小雨的行为可取,因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③小雨应该高效利用时间,专心学习

    ④小雨的行为是积极关注社会,融入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近年来数字乡村建设等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电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农村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和农产品上行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直播带货”成为网红产业,农产品直播带货( )
    A . 有利于增加农产品销售,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B . 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扩大农产品的影响力 C . 有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D . 可以根除农产品销售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11. 百姓上了网,民意也上了网,通过互联网让公民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可以保障公民的( )

    ①知情权和参与权 
    ②安全权和健康权

    ③表达权和监督权 
    ④选举权和隐私权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2.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通过网络展示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共商网络空间开放合作途径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②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取代了其消极作用

    ③互联网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④互联网促进社会生产的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观察下图漫画《宅家很忙》,给我们带来的警示是( )

    A . 网络言行不随意,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B . 网络信息不可信,谨慎对待网络资讯 C . 网络生活不沉迷,避免脱离现实生活 D . 网络交友不可靠,不要进行网络社交
  • 14. 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良莠不齐,存在很多网络谣言,需要理性辨别。以下方式能辨别网络谣言的是( )

    ①注意信息出处 ②辨识信息内容

    ③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④自己理解就好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5. 八年级小刚同学喜欢恶作剧,一次他将同桌小亮同学的照片发布到网上,其中有些照片明显丑化小亮;照片发布后,出现很多嘲讽小亮的跟帖。此事件警示我们( )
    A . 网络世界里,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B .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C . 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D . 要学会“信息节食”,不要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 16.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是互联网时代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以下行为属于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是( )
    A . 傍晚约见未见过面的网友 B . 将自己的身份证件发布到微信朋友圈 C . 在网上发布炫富拜金、猎奇审丑的直播和短视频 D . 收到来历不明的宣扬暴力视频邮件后立即向网络监管部门举报
  • 17. 八年级小雨同学学习了《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课之后,与同学一起制定了网络学习公约。该公约内容不包括( )
    A . 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B . 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C . 增强自我防护,拒绝网络交流 D . 诚信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36分)
  • 18.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1. (1) 从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2. (2) 据材料二,谈谈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 19.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请结合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相关知识,对下图中“儿子”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五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互网普及率达75.6%;8.88亿人看短视频、6.38亿人看直播、8.12亿人网购、4.69亿人叫外卖、3.25亿人用在线教育、2.39亿人用在线医疗等等。

    材料二:数据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805万,占网民整体的91.5%,其中大部分为青少年。不少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会影响身心健康。针对这些问题,有人认为短视频APP有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全面禁止。

    1. (1) 据材料一,归纳概括这些数据的主要信息。
    2. (2) 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请你以“合理利用网络”为题,写出自己的观点。
  • 21. 在学习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我与社会”之后,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我与社会”为话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的资料,请你根据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人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主动为社会作贡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帮助别人,温暖他人,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

    材料二:周末,小雨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出发前,小雨和同学们依次有序上车;在车上,同学们主动给老师让座;到达景区停车场后,同学们自觉排队,靠着马路右边依次进入景区。一路上,小雨作为班级“环保志愿者”,不断地叮嘱大家先将矿泉水瓶等垃圾进行分类再丢进垃圾桶……活动结束后,小雨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1. (1) 据材料一,以“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为主题,写一写自己的观点。
    2. (2) 据材料二,谈谈小雨同学从研学活动中拥有的“获得感”有哪些?
    3. (3) 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小雨同学养成的这种行为对我们融入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