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咸宁市、黄冈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

更新时间:2024-01-10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1 分)
  •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①在喧的街头看到一位抱着书走过的人。她素衣清颜,婷而过,用“步步生莲 ” 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那一刻,我眼里仿佛是一池清水中菡萏在摇 y è 。还看过一个题   为《读书的人》的摄影作品展。展出的作品中,那些读书的人,不论是在图书馆、候车   厅,还是在草地、林间,无不目光柔和。这种优雅气质的背后是读书滋养心灵的表现。

    ②摄影家说,这些附庸风雅的人,能让人慢下来,让人退到自己的胜地里。

    ③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时代的隐退者。退掉“纷扰 ”派“ 熙攘 ”送来的门票;退 掉“争吵 ”派“计较 ”送来的宣战书……他们主动退出不属于自己的繁华,他们的格局 让你我自惭形秽

    ④退就是心平气和地走开,退到一卷书里。退到一卷书里,才能悠然地看云听雨赏 雪,才能见到小桥下的流水、青瓦上的明月,都似故知;才能领会到一庭一院、一花一 月、一茗一香的安稳与从容。

    不言而喻 , 退到书里的那一段段小光阴,是暖的,是温柔的;让生活于琐碎中依 然多情而 qiè 意,不忘留一分真,守一分闲;让生命散发幽香,长出玫瑰,长出莲。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y è qiè

    2. (2) 第①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3. (3) 结合语境,文中画横线的四个成语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附庸风雅 B . 自惭形秽 C . 心平气和 D . 不言而喻
    4. (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风骚 ”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 .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 . 酒杯在古代有不同称谓,如“觥筹交错 ”中的“觥 ”,“金樽清酒 ”中的“樽 ”等。 D . 我们常用到谦辞和敬辞,如“令堂 ”是谦称自己母亲,“高见 ”是敬称对方意见。
  • 2. 诗文默写
    1. (1) 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2. (2)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
    3. (3) 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 坦陈心志,表达忠君之意。
    4. (4) 《长沙过贾谊宅》 中表现贾谊被贬凄凉,道出诗人自己以及千古文人悲剧命运的诗 句是: ,
    5. (5) 文人墨客的笔下,“酒 ”意蕴丰富,既可慰藉苦难的人生,也能释怀多舛的命运。

      “今日听君歌一曲,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酒是刘禹锡抖擞精神的自我激励; “  ? 。 ”(《水调歌 头》) 酒是苏轼思亲怀远的昂首问天;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 翁亭记》)酒是欧阳修忘却贬谪的寄情山水;“。”(《浣 溪沙》 )酒是晏殊追忆往昔的情感开端。

  • 3. 综合实践活动

    同学们开展了以“英汉互译 ”为主题的双语融合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第一小组对药品名的翻译很感兴趣,整理制作了下表。大家发现,单纯从语言 审美角度,这些药品的汉语译名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它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译名 与其英文读音相近,二是  。

      药品英文名

      药品汉语译名

      药品功能

      Paracetamol

      扑热息痛

      退热、缓解疼痛

      Vitamin

      维他命

      维持生命机能

      Hlorpheniramine

      扑尔敏

      抗过敏

      Librine

      利眠宁

      镇静催眠

    2. (2)  第二小组关注的是“Ching lish ” ,他们看到了下面的介绍:

      截至目前,最权威的英语工具书《牛津英语词典》 已收录 500 多个源自汉语的词句(短语),其中有一些很特别:它们有的不符合英语语法,如“No can do(不能做) ”, 这句话的每个单词刚好对应中文的“不 ”“能 ”“做 ”。“Lose face(丢脸)”“Add oil (加油)”等也是这样。有的则是直接借用中文拼音字母表达,如“nihao(你好)”“jiaozi (饺子)”“hongbao(红包)”“zhifubao(支付宝)”等。以上这样的英语被称为“Ching lish ”。 经过讨论 ,大家认为“Ching lish ”可以翻译为“ ”(不超过五字的短语),具体是指 的英语 。

二、名著阅读(6 分)
  • 4. 咱们班计划编印一册《艾青诗选》 。小恩负责挑选插图,希望达到或传递作品内容, 或呈现人物风采,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的效果。请结合阅读体会,在以下三图 中选择,并简述理由。

  • 5. 昕昕同学负责挑选一句艾青的诗句印在封底上,她根据自己对诗人创作风格的了解, 确定可能不是艾青作品、不应选入的一项是(   )
    A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B . 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C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D .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三、现代文阅读(27 分)
  • 6. 文学阅读

    似水流年

    戴碧晨

    ①我十八岁的侄女归昀,最近来和我同住一段时间,她心里有掏不完的感触,对人和人生 有做不完的比喻,她对我说:“姑姑,我觉得我像水。”

    ②“你昨天不是说你像云吗?”“云只有一态,我却希望有三态,三种不同的性格。既可 以像清澈灵动的水,还可以像____ 和不可捉摸的气。姑姑,你觉得你像什么?”我除了 有时觉得自己像笨熊外,已很少去搞这类文学小把戏了。我看看窗外,窗外所有的东西都 是属于年轻人的。我只好在厨房找答案,我说:“我觉得我像一块猪油。”

    ③“你乱说。 ”她笑道。

    ④“笑什么?猪油也有三“太”:太油滑、太多余、太无益。”

    ⑤她站在人生的起点上,用已累积的课本知识来对比未知的人生,人生对她似近实远,她 抓不住核心,只好用文字、意境来捕捉周围的氤氲之气和朦胧之美。也就是说,明明是瘦巴巴 的人,她不说“竹竿”,却要说“玉树临风”;明明是“孤傲”的人,她不说“不合群”,却 要说“一人独钓一江秋”,她周围的人不是风就是雪或是星星月亮太阳,唯一不被拿来作比方的就是她妈。我听着她对人物的叙述,觉得有趣又伤感,不必戳破她吧!有这样理想化、诗意 化的心境,社会上才会有偶像事业,如果社会上只有中年人,那么生活中就缺少了激情与想象。

    ⑥用了十八年的名字,她认为毫无味道,于是替自己取了别号,陶醉在文字的情韵中。“‘归   昀’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她说,“‘昀’是日出,‘归昀’是回到日出的地方,日出在东方,  表示我是东方来的女孩,又具有太阳女孩的骄傲。”这番解说对我而言,简直比屈原的“天问” 还难懂。

    ⑦她认为我也该有个别号,帮我取名“弄尘游人”,她的意思是“玩弄尘世、优游人间”。 我说听起来像“清道夫”———我情愿站起来去扫地。

    ⑧如果人生是舞台,她便是戏台前感应力最强的观众:崇拜主角,赞叹布景,期待情节。 然而随着剧情越走越深,越走越久,她终会一次次发出这样的疑问:“是真的吗?”“怎么会这 样? ”或“本来就是这样!”脸上随着剧情喜怒哀乐的表情越来越少,若干年后终于变成和她姑 姑一样,成了戏台上的道具师,看着演员上妆、换衣,不发一言。

    ⑨我要如何向十八岁的女孩解释:“水”是如何变成“猪油”的呢?

    ⑩她具有超越年龄的辨别分析能力、竟能从我随口谈的几件事情中,说中我最细微的心情。 我有充足的自信能当她信任的朋友,但是当我也把她当成最知心的朋友时,我不免诧异了。

    ⑪她说:“为什么我能和姑姑谈得那么好,却不能和妈妈沟通?”我说:“很简单,因为我 不必对你负责,我可以欣赏你得意时的酣醉之态,但是我不必面对你酒梦俱醒时的心醉和泪水; 我可以和你大谈诗词文艺,但是我不必管你日后如何营生;我可以畅述自由意志的快乐,但是 如果你迷路了,我不必把你接回家。

    ⑫我希望我已解释清楚,亲爱的侄女,我可以做讨人喜欢的姑姑,未必能做你讨人喜欢的 母亲,对十八岁的女儿来说。父母的养育之责,反是父母的必然之罪。

    1. (1) 在第②段横线上补写一个合适的六字短语 。
    2. (2) 小标点往往蕴含大内涵 ,请分析第②段划线句中感叹号的表达作用 。

      不!窗外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年轻人的。

    3. (3) 填空: 文中 “ 水 ”和 “ 猪油 ”之喻巧妙贴切 , “ 水 ”代表归昀  的

      人生态度 , “猪油 ”则代表 “ 我 ” 的人生态度 。

    4. (4) 作者欣赏喜爱归昀 ,但也流露出含蓄委婉的批评 。请联系选文 内容 , 就作者的批 评说说你的理解 。
  • 7. 思辨阅读

    无“梗”不说话,童言真的“无忌”吗?

    李忱阳

    ①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随处可见有关“ 网络烂梗”的讨论。有网友面对“鸡你太美” 等新一轮“梗”惊呼“看不懂”,表示“一听就血压飙升”;也有网友联想到曾经流行的火星文、谐音梗,认为网络用语的产生和消退有其自身特点,一时的流行无需过度焦虑。然而,当学生将“拴 Q”“芭比 Q ”写进作文,可以说,正视“ 网络烂梗”在“童言无忌”中的负面影 响,为青少年儿童培养对网络用语的“判断力”,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

    ②网络用语是为了在虚拟空间快捷方便轻松交流而产生的,表达方式可谓“包罗万象”: 有天书般的缩略语、无厘头的“热词”、玩家才懂的“游戏黑话”……网络用语,特别是其中 作为“梗”而流行的热词热句,因其戏谑、夸张、反差、跳跃的风格,时常溢出网络空间并融 入 日常言语表达,成为人们“生活在媒介中”的生动例证。青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一旦无分辨地接受、记忆、表达中参与复制“网梗”,就容易成为“网络烂梗”的“易感人群”。

    ③有研究认为,过度沉浸在“ 网络烂梗”中的青少年儿童,其自我认知、自我表达和自我   塑造有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在书面表达能力尚未完全形成之时,过度“玩梗”不仅会破坏语   言表达的完整性与丰富性,也会对文本理解能力、人文素养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而当“玩梗” 玩成一种习惯,网络用语自带的戏谑、夸张等风格还可能导致青少年儿童在自我表达、价值取   向上剑走偏锋,给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另外,此起彼伏的“ 网梗”实际源自网络空间。倘若青少年儿童过度沉迷其间,致力于成为造梗玩梗的“弄潮儿”,可能会在理解力、  自制力尚未达标的年纪就早早卷入娱乐文化、游戏世界的浪潮,为个人的成长之路带来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④对个人来说,语言是品格、气质的一种体现,“一张口就暴露了你是谁,想瞒都瞒不住”。 究竟是出口成章,还是“ 口吐芬芳”,都源自平日里的所见所闻、所言所感。因此,行为习惯 养成在青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教育中格外重要。前不久,国家网信部门已经针对使用“网络烂 梗”对未成年人进行侮辱谩骂等突出问题开展了重点整治。相比之下,学校和家庭更需要为孩 子合力打造规范文明、向上向善的语言环境。一方面,不能完全杜绝网络用语,需要在同孩子的探讨中,一起对形形色色的“ 网梗”做好“阅读理解”、正误判断;另一方面,更要为孩子 积极推荐适龄的口语和阅读素材,树立起“谈吐得体”的正面榜样,通过明辨是非好坏的自我 判断,培养对于“ 网络烂梗”的“免疫力”。

    ⑤“____ ”。纵观互联网浪潮的语言规律,绝大多数“ 网梗”注 定会被人遗忘。当恶趣味掏空了词汇,当表达失去了意义,漂浮的“烂梗”终将只剩一片虚无。 愿每名青少年儿童都能善辨网络用语的是非,涵养文质兼美的表达,建立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充满阳光的数字世界里健康成长。

    (《人民日报》评论 2023 年 8 月 23 日,有删改)

    1. (1) 在第⑤段横线上补充一句有哲理的话,可引用名言、诗句,也可自己创作。
    2. (2)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作者认为,学生将“拴 Q ”“芭比 Q ”写进作文是“ 网络烂梗 ”在“童言无忌 ”中产 生负面影响的体现。 B . 青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不能去接受、记忆、表达中参与复制“ 网梗 ”, 否则会成为“ 网络烂梗 ”的“易感人群 ”。 C . 选文第③段主要阐述过度沉浸在“ 网络烂梗 ”中对青少年儿童自我认知、 自我表达 和自我塑造等方面可能造成的危害。 D . 根据上下文推测,第④段中“ 口吐芬芳 ”一词是“ 口语表达低俗、不得体、缺乏品 格素养 ”的意思。
    3. (3) “你这个老六 ”“ 巴山蜀水凄凉地,baby can you kiss me? ”……当身边的同学热衷于使用这样的“梗 ”时,请你参考选文内容友善规劝,80 字以内。
  • 8. 实用阅读

    塑料瓶装水真的 “干净 ”吗

    ①出门在外 ,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 方便 。然而,科学家指出, 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 “ 不干净 ”。

    ②研究人员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生产过程就有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 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 ,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 入 了塑料中。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 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 。研究人员对 15 种热销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 ,结果发现天然 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 六十。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 出厂 3 个月后 ,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竟然增加了一倍 。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 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 24 个月 。另外, 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 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虽然摄入极少量 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不少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名为双酚 A(BPA) 的化学物质 。这种化学 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专家对它可能 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 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④此外,瓶装矿泉水开启后的使用过程中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 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 更高的感染危险。

    ⑤瓶装水的塑料瓶使用之后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  料瓶的塑料为 270 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在美国,制造  这些 塑料瓶就要消耗 150 万桶石油 , 这些石油可 以供 10 万辆 汽车使 用一年 。86%  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 需要 400 年至 1000 年才能降解 。这些塑料垃圾在  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

    (摘自《知识就是力量》 ,有删改)

    1. (1) 用四字短语概括塑料瓶装水可能 “不干净 ”的阶段 。

      ①生产过程   ②  ③  ④使用之后

    2.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重金属元素锑一旦被人体摄入 ,就会诱发呕吐 ,甚至可能致命。 B . 第②段划横线句通过打比方介绍了时间越长,锑元素在水中溶解量越大的特点。 C . 在塑料瓶加工过程中所加入的双酚 A(BPA)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D . 第⑤段加点的 “仅 ”和 “ 就要 ”强调了制造塑料瓶消耗石油非常之多。
    3. (3) 为保护环境和健康 ,请你仿照示例 ,针对材料中使用奶瓶不当的情况 ,设计一 个活动 。要求: 名称简明易记 , 内容实际可行 , 目的有针对性 。

      【材料】在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些妈妈给新生儿喂奶粉时,选用比玻 璃奶瓶价格便宜的普通塑料奶瓶 。不用了也可以随手丢弃 。冲奶粉的过程是:把奶 粉先放入瓶中,然后用刚烧开的水冲 ,再摇晃几下,感觉温度合适了 ,就开始喂婴 儿 。如果这次婴儿没喝完, 随手放置一旁,下一次加点奶粉和水继续让婴儿喝。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拾瓶行动

      捡拾被人们丢弃的塑料水瓶

      减少塑料水瓶对环境的污染

四、古诗文阅读( 16 分)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甲】

    行路难(其一 )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商 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 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 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 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 必曰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丙】子瞻①迁于齐安 ,庐于江上②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武昌诸山,陂陁③ 蔓延, 涧谷深密 。 中有浮图精舍④ , 西 曰西山 , 东 曰寒溪 。依山临壑 , 隐蔽松枥,萧然绝 俗, 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 江水伏息 ,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⑤ 而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     , 力极而  , 扫叶席草 ,酌酒相劳 。意适忘反 ,往往留宿于山上 。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

    (节选自《武昌九曲亭记》 ,有删改)

    【注释】 ①子瞻: 苏轼 。 ②江上: 江边 。 ③陂陁: p ōtuó , 倾斜不平 。 ④浮图精 舍: 佛塔 、僧舍 。 ⑤乱流: 横渡江湖。

    1. (1) 用 “/ ”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两处)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2. (2) 解释加点词语

      ①  国怀乡 

      ②春和 明 

      于江上 

      ④意适忘

    3. (3)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② 穷山之深 ,力极而息

    4. (4) 下列对诗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诗“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句提到的人物最终都大有作为 ,这 给予了诗人信心和希望。 B . 乙文“满目萧然 ”和“ 然则何时而乐耶 ”中的“然 ”用法不同 ,丙文“ 而江之 南武昌诸山 ”和 “乘渔舟乱流而南 ” 中的 “ 南 ”用法也是不同的。 C . 乙文中作者批评了“感极而悲 ”的表现,认为“ 喜洋洋 ”才符合“ 古仁人之心 ”。 D . 丙文描写了苏轼等人游玩的情景 ,他们所游之地在山林深处 ,人迹罕至。
    5. (5) 李白、范仲淹和苏轼所处的人生境遇比较接近 ,但表现出的心境、追求不尽相同 ,请用 自 己的语言简要说明。
五、写作(50 分)
  • 10. 读下面的材料 ,任选一题 ,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符号“ 点 ”找不到存在感,它来到文字和数字的世界漫游 。当它找准自己的位 置,就决定了数字的大小 ,大家称它“ 小数点 ”;当它谦逊地托起文字,就突出了 语言的分量,大家称它“着重号 ”;当它和五个小伙伴团结在一起,就表示了意蕴 的丰富, 大家称它 “ 省略号 ”……它受到大家的关注。

    原来不起眼的 “ 点 ” ,也是可以成为 “ 焦点 ”和 “ 亮点 ”的。

    题一 :“点 ”在文字和数字的世界中的漫游具体会是怎样的? 还会有怎样的经 历呢? 请发挥想象 , 以 “‘ 点 ’的漫游 ”为题 ,写一篇童话(寓言) 故事。

    题二:你或你身边的人也许就是一个这样的 “ 点 ”,期待成为或正在成为 “焦 点 ”和 “亮点 ”。 以 “‘ 点 ’的成长 ”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 ,讲述这样的经历。

    题三:材料能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发? 以 “‘ 点 ’的启示 ”为题 ,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