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

更新时间:2024-01-22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10</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2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  下列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岸边的柳树长出嫩芽和新叶——生物能繁殖后代 B . 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 C . 盛开的桃花,有的粉似朝霞,有的白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D . 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2.  下列生物与环境关系实例中,哪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    )
    A . 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B . 竹节虫与竹枝相似 C . 蚯蚓改良土壤 D . 企鹅皮下脂肪很厚
  • 3.  某同学在饲养黄粉虫的过程中发现,铺在养虫盒里的泡沫塑料板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这是黄粉虫在吃泡沫塑料吗?该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进行研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分组

    黄粉虫数量

    食物来源

    喂食天数

    实验现象

    甲组

    100条

    麦麸

    30天

    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且乙组泡沫塑料噬咬痕迹明显,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

    乙组

    100条

    泡沫塑料

    30天

    A . 该实验的变量是食物种类 B . 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黄粉虫生活 C . 分析可知,黄粉虫不能吃塑料 D . 该实验的启示:可以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难题
  • 4.  “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下列关于以杂交水稻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农田中的农作物是一个生态系统 B . 杂交水稻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 . 农田中除杂交水稻外,其他生物都属于消费者 D .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 5.  如图表示可可西里的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B . 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狼 C . 狼和金雕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D . 若鼠兔数量减少,狼的数量也立即减少
  • 6.  孝昌血桃是闻名全国的孝昌特产,它因果型形似爱心、汁肉鲜红如血而得名。其果肉中的红色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的哪个结构(    )
    A . 细胞膜 B . 线粒体 C . 叶绿体 D . 液泡
  • 7.  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乙中的②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B . 结构④控制着物质的发育和遗传 C . 结构⑤内的物质是细胞质 D . 结构⑥内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 8.  小新学习《细胞的生活》后,绘制了概念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结构①是细胞壁 B . 结构②是DNA C .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D . 细胞的生活只需要水和营养物质即可
  • 9.  对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 B . B和D的结构层次均属于组织 C . 根和血液分别属于C和E结构层次 D . F属于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 10.  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B . 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 . 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D . 能够完成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等各项生命活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4</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空</span></strong><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3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1.  从细胞到个体,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生命世界具有多个结构层次,它们关联紧密,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 (2) 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3. (3)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如图所示成分再加上,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4. (4)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地去除杂草、害虫,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使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水稻和杂草属于,它们之间是关系。
    5. (5) 在农业生产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提高产量。但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水体污染等问题,这表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
  • 12.  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不同的镜头,其中甲乙是目镜,丙丁是物镜;图3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的步骤,图4是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要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图2中的镜头组合是
    2. (2) 图3中A、B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3. (3) 图4中由b到c再到d的做法是先向方移动玻片,再调节图1中的(填序号)。
    4. (4) 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经过图3中(填字母)步骤,图4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才会更清晰。
  • 13.  生物圈中的生物体,大小相差悬殊,外部形态千姿百态,内部结构繁简不一,生活环境也纷繁复杂。生物体是怎么构成的呢?图中,①和②表示细胞生理活动;细胞1,细胞a、细胞b、细胞c……表示不同类型的细胞;A、B、C……表示不同类型的组织;甲、乙、丙……表示不同类型的器官。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绿色开花植物及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 (2) 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这是由于细胞结构中的作用。细胞内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结构是,能够将化学能转化成细胞可利用能量的结构是
    3. (3) 图中的②表示细胞的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
    4. (4) 若图中生物体是人体,请写出A、B、C、……基本类型中的一种具体名称:
    5. (5)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生物体的细胞中有细胞壁和液泡等结构,请写出该类生物甲、乙、丙……中的一种具体名称:
  • 14.  海螳螂是喜欢栖息在海边岩石缝或石块下的一种节肢动物。为探究“某因素对海螳螂生活的影响”,将全班同学分为7组,每组选取10只海螳螂,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放潮湿的沙,一侧放干燥的沙,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步骤二:分别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海螳螂。静置2分钟后,每分钟统计1次两侧的海螳螂数目,统计10次。记录统计结果。将7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取平均值,所得数据如图所示,分析回答问题。

    1. (1) 铁盘的一侧放潮湿的沙,另一侧放干燥的沙,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2. (2) 该实验的变量为。本实验除了变量不同,其它条件均保持相同,是为了
    3. (3) 每组选用多只海螳螂做实验,而不是1只,原因是
    4. (4) 由图可知,分钟后,海螳螂的分布趋于稳定,且分布在(填“潮湿”或“干燥”)处的海螳螂数量较多。
    5. (5)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