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

更新时间:2024-02-26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每道题3分,共45分)
  • 1. 神舟17号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乘组实现“太空会师”,发射火箭的燃料常用联氨、液氢 , 氧化剂有液氧、液态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液氢和液氧燃烧放出大量热量,产物对环境友好 B . 发射场因液态产生大量而呈红棕色 C . 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D . 反应中产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 2. (2023高二上·吉林期中) 下列各组物质依次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是(   )
    A . 稀盐酸、 B . 酒精、 C . 、烧碱、 D .
  • 3.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Fe(SCN)3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B . 把食品存放在冰箱里可延长保质期 C . 合成氨反应,为提高原料的转化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D .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
  • 4. 反应mX(g)nY(g)+pZ(g) ΔH,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体系中物质Y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的ΔH>0 B . m<n+p C . B、C两点化学平衡常数:KB>KC D . A、C两点的反应速率v(A)<v(C)
  • 5. 某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由图a可知, ,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 由图b可知,该反应 C . 若图c是绝热条件下速率和时间的图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 . 由图d可知,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C
  • 6.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其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一密闭容器充入NO2 , 保持温度不变,扩大容器体积

    容器中气体颜色先变浅后变深

    平衡2NO2(g)N2O4(g)先正向移动再逆向移动

    B

    向2mL5%H2O2溶液中分别滴加5滴等浓度的FeCl3和KMnO4溶液

    加入KMnO4溶液的反应更剧烈

    KMnO4比FeCl3催化效果好

    C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玻璃球中红棕色加深

    反应2NO2(g)N2O4(g)的△H<0

    D

    在KSCN与FeCl3的混合液中再加入KCl固体

    溶液红色变浅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A . A B . B C . C D . D
  • 7.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及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 , 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ΔH=+285.8 kJ·mol-1 B . 已知2C(石墨,s)+O2(g)=2CO(g) ΔH=-221 kJ·mol-1 , 则石墨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1 C . 已知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 则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出92.4 kJ的热量 D . 已知乙炔的燃烧热为1 299.6 kJ·mol-1 , 则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l) ΔH=-1 299.6 kJ·mol-1
  • 8. (2021高二上·) 下图为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图。图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⑤ D . ②③④
  • 9. 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x=1 B . A的转化率为40% C . 2 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 D . 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10. 100℃时, 的消耗速率与浓度存在下列关系: , 其中是与反应及温度有关的常数,其消耗速率与浓度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曲线X表示消耗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B . 都有单位,且单位相同 C . 图中A点处于平衡状态 D . 若在温度下, , 则
  • 11. 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Ca(OH)2⇌Ca2++2OH- B . NaHCO3⇌Na++HCO C . H2CO3⇌2H++ D . Na2SO4=2Na++
  • 12. 盐酸与过量的锌片反应时,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 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 B . 加入适量醋酸钠固体 C . 加入适量NaOH固体 D . 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钾溶液
  • 13. 某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3种气体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W

    n(起始状态)/mol

    2

    1

    0

    n(平衡状态)/mol

    1

    0.5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升高温度,若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此反应ΔH>0 B .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6.75 C . 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 该温度下,再向该容器中加入1.5 mol W,达到新平衡时,c(X)=0.25 mol·L-1
  • 14. 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已知:①C4H10(g)+O2(g)=C4H8(g)+H2O(g) △H1=-119 kJ·mol-1

    ②H2(g)+O2(g)=H2O(g) △H2=-242 kJ·mol-1

    丁烷(C4H10)脱氢制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C4H8(g)+H2(g) △H3

    下列措施一定能提高该反应中丁烯产率的是( )

    A . 增大压强,升高温度 B . 升高温度,减小压强 C . 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D . 减小压强,降低温度
  • 15. 取若干份(各1 mol)NO2 , 分别加入若干个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NO2 (g)N2O4(g) ΔH<0。反应10 s时,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含量(NO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10s内,图中a点对应的N2O4反应速率为0.01mol/(L•s) B . 图中b点对应的NO2反应速率小于d点对应的NO2反应速率 C . d、e两点对应的状态均已达到平衡状态 D . e点对应的容器中气体颜色最深
二、填空题
  • 16. 实现“碳中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条件下,制备气态甲醇的反应方程式为
    1. (1)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当进行到某一时刻,的浓度分别为 , 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数据不可能出现的是____。
      A . B . C . D .
    2. (2) 在容积为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 , 测得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

      0

      0.50

      a

      0.75

      0.75

      1

      0.50

      0.35

      0.25

      0.25

      内,

      末时,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已知:B的物质的量分数

      ③第(填“>”、“<”或“=”)第时,(填“>”、“<”或“=”)

    3. (3) 保持压强为 , 向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发生上述反应,若投料比 , 一定温度下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判断依据的是(填标号)。

      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c.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d.断裂键的同时生成个水分子

三、原理综合题
  • 17. 处理、回收CO是环境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
    1. (1)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和实时报告包括了NO2、CO、O3、PM10、PM2.5等指标,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引导当地居民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已知:①2NO(g)=N2(g)+O2(g) ΔH=-180.5 kJ·mol-1

      ②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③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 (2) CO用于处理大气污染物N2O所发生的反应为N2O(g)+CO(g)CO2(g)+N2(g) ΔH=-365 kJ·mol-1 , 几种物质的相对能量如下:

       物质

      N2O(g)

      CO(g)

      CO2(g)

      N2(g)

      相对能量/kJ·mol-1

      475.5

      283

       a

      393.5

      ①a=kJ·mol-1 , 改变下列“量”,一定会引起ΔH发生变化的是(填代号)

      A.温度          B.反应物浓度          C.催化剂          D.化学计量数

      ②有人提出上述反应可以用“Fe”作催化剂。其总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写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FeO+CO=Fe+CO2

    3. (3) 在实验室,采用I2O5测定空气中CO的含量。在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的I2O5粉末和一定量的CO,发生反应:I2O5 (s)+5CO(g)5CO2(g)+I2(s)。测得CO的转化率如图1所示。

        

      ①相对曲线a,曲线b仅改变一个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或者

      ②在此温度下,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4. (4) 工业上,利用CO和H2合成CH3OH,在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g)和n mol H2 , 在250 ℃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测得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H3OH的体积分数与H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在a、b、c、d点中,CO的平衡转化率最大的点是

        

四、实验题
  • 18.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1. (1) 已知颜色深浅(I)与有色物质浓度(c)和观察深度(L)的乘积成正比:(式中k为常数)。在a、b两支容积均为30mL的针筒中分别抽入气体,将针筒前端封闭。

        

      ①将a针筒活塞迅速推至5mL处,从视线1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将b针筒活塞迅速拉至20mL处,从视线2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探究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将溶液(接近无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将得到的红色溶液分为两等份。甲、乙两同学分别取一份向其中加入少量KCl(s)。

      ①甲同学根据中学所掌握知识预测红色应该(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②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该反应为配位反应,且学习到更多配离子,如冰晶石中、银氨溶液中等。因此预测红色应该(填“变深”“变浅”或“不变”),理由:

五、工业流程题
  • 19. 工业上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 , 含少量Fe2O3、FeO、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氧化铝,流程如下。 

    1. (1) 酸浸:

      ①用H2SO4溶液浸取铝土矿中的铝元素和铁元素,H2SO4溶液的用量不宜过量太多,其原因是

      ②浸渣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2. (2) 氧化:

      ①用溶液将氧化为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实际用量比理论上多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 (3) 沉淀:用Na2CO3溶液调节pH,将Al3+、Fe3+转化为沉淀。溶液终点pH对铝、铁沉淀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为获得较高的铝、铁沉淀率,应控制溶液pH最佳为(填字母)。

      A. 4.0左右      B. 5.0左右     C. 6.0左右

      ②检验Fe3+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为

    4. (4) 碱溶:用NaOH溶液溶解沉淀,分离出Fe(OH)3的实验操作为(填名称)。
    5. (5) 碳分:向“碱溶”后的溶液中通入足量气体,生成Al(OH)3沉淀和NaHCO3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