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1-18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10</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20</span></strong><strong><span>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span></strong>
  • 1. (2023九上·历下期末) 年俗文化是我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年俗活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纸变窗花 B . 糯米酿酒 C . 发面蒸馍 D . 燃放爆竹
  • 2. 下列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中,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
    A . 观测太阳系外行星 B . 绘制癌症基因图谱 C . 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D . 研究火箭升空的轨道
  • 3.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
    A . 量筒读数 B . 倾倒液体 C . 称量固体 D . 过滤黄泥水
  • 4.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转化为生活用水 B . 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 .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D . 水沸腾成为水蒸气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
  • 5.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氧气液化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 B . 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 . 氢气能燃烧,氧气不能燃烧,说明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 6. 从20世纪开始,镁合金就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图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B . 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 镁的相对原子质最为24.31g D . 镁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 7. 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指的是(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离子 D . 元素
  • 8. 下列有关科学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卢瑟福通过实验测定得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结论 B . 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C . 门捷列夫研究得出了元素周期表 D . 汤姆森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
  • 9.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B . 该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C . 该粒子是阳离子 D . 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 10. 元素观和微粒观是化学核心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 .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 C .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一定不变 D .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5</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4</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20</span></strong><strong><span>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span></strong><strong><span>4</span></strong><strong><span>分,选对但不全的得</span></strong><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分,有选错的得</span></strong><strong><span>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1.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 .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C .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 . 室外晾晒的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于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12.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B . 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约为2:1 D .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所以不必节约用水
  • 13. 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氯化钠是由分子构成的 B . 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C .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 .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 14. 下列元素符号,宏观上既表示元素,微观上又表示一个原子,宏观上还表示该物质的有(    )
    A . C B . H C . Ne D . Fe
  • 15. 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①②都属于阴离子 B . 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的微粒 C . ①③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D . ③④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strong><span>6</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空</span></strong><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51</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现有以下物质:①氧气②冰水混合物③新鲜的空气④铁⑤二氧化碳⑥氯化钠⑦矿泉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
    2. (2) 用化学用语表示或解释:

      ①2个氢原子

      ②2个钠离子

    3. (3)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①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干的快

      ②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③用注射器压缩液体很难压缩

  • 17.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探究的基础。
    1. (1)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过滤操作。

      ①指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b,c

      ②其中存在的2处明显错误是:

    2. (2) ①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处错误是;烧杯的实际质量为g。

      ②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水时,平视读数20mL水,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12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水的体积8mL(填“>”、“<”或“=”),因此读数时,视线应

      ③要称量15.6g氯化钠固体,称量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应(填字母)。

      A.减少砝码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D.向左盘添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 18.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 (1) 实验课上,小刚所在的学前小组在探究水的组成(装置如图1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所收集的气体为,玻璃管b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玻璃管a、b中产生气体体积比为。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是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该电解水实验得出的证明水是由组成的;微观上也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
    2. (2) 图2是水分解过程中各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圈”表示氧原子,“O”表示氢原子,从图2中的b可看出: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从图2中还获得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有

      A.分解生成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个数比为1:2

      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3. (3) 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沸腾与电解水的本质区别是
  • 19. 电影中展现硝烟弥漫战场,显示烟火效果所用的药品是镁粉和高氯酸钾(KClO4),两者混合遇热后高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从而引燃镁粉,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有白色固体生成。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上述材料中有两个化学变化,分别是,并分别写出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 (2) 上述资料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伴随现象的是
    3. (3) 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
      A . ②④⑤⑥ B . ④⑤⑥ C . ①③④⑤ D . ②④⑥
  • 20.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种元素(填数字),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2. (2) 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变成(填“阴离子”或“阳离子”),D所示粒子属于原子(填“金属”或“非金属”);
    3. (3) 若B、E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x=,请写出E的化学符号
    4. (4) “见著知微”是化学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图为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 氮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 . 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 . 两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 . 氮原子和氟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 21.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利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号~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对它进行研究:

    1. (1) 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2. (2) 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

      ①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②同一周期的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

      ③同一纵行原子的

    3. (3) 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填序号)。

      ②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序号),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四、实验与探究
  • 22. 课外实践活动时,王辉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汶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设计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操作①的名称是,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写一种可能原因即可)。
    2. (2) 操作②加入的固体是,利用它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过程主要发生的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操作②完成后,王辉取少量所得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泡沫较少,说明液体D是水(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工业生产中要想得到纯度更高的水,必须用的方法。
    3. (3)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高磁化净水器,磁化水的原理是把大团的水分子变成一个个有序排列的水分子,用磁化水浸泡的洗衣粉液可把衣服洗的更干净。下列关于磁化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水被磁化后产生了新物质,才会把衣服洗的更干净 B . 水磁化后水分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C . 水被磁化后产生了另一种结构的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D . 水磁化后变成了混合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