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雷家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3-12-13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2 分,有 15 个小题,共 30 分)
  • 1. 历史上把如图所示的长度定为 1 英寸,则 1 英寸约为( )

    A . 2.5km B . 2.5m C . 2.5dm D . 2.5cm
  • 2. 下列四幅图形中,哪一幅是周六下午小明在滨江路边同时观察到两颗小树在阳光下影子的情形( )

    A . A B . B C . C D . D
  • 3. 物理实验中常常会用到“控制变量法 ”、“等效替代法 ”、“理想模型法 ”、“转换法 ”等研究方法。下列四个实验实例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的是( )
    A . 用薄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 . 探究琵琶的音调高低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的关系 C . 借助“光线 ”来研究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 D . 用“触碰乒乓球 ”的方式来显示音叉的振动
  • 4. 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途中兔子因骄傲睡起了大觉,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在整个比赛过程中( )
    A .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 . 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 . 兔子的平均速度更大 D . 乌龟的平均速度更大
  • 5.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右边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6. 参照物虽然可以任意选择,但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运动形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分析图中的情形可知( )

    A . 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小红是静止的 B . 选择小车为参照物时,小红是运动的 C . 以小明或小车为参照物,小红都是静止的 D . 不管选择谁为参照物,小红都是运动的
  • 7. 在“研究水滴的下落规律 ”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 0. 1s 拍摄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看图可知:水滴下落 0.3s 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 150m/s B . 15m/s C . 1.5m/s D . 0. 15m/s
  • 8. 声音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 . 利用次声波武器攻击海盗 B . 利用超声波粉碎胆结石 C . 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车后路况 D . 爆竹声引起汽车报警器尖叫
  • 9. 对于生活中的噪声的认识,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 设置图示标志牌的意图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 . 噪音监控仪表上显示的“69dB ”指的是噪声的音调 C . 图示情形说明“噪声 ”的概念是相对的,欢乐的音乐也可以是噪声 D . 高速公路两边安装隔音屏是为了阻止噪声的传播
  • 10. 图中的老师用同样大的气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据此判断他是在研究( )

    A . 声音的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 . 声音的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 声音的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 . 声音的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 11. 如图所示是几例声波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四幅图均为乐音的波形图 B . 音调最高的是乙 C . 响度最小的是甲 D . 乙和丙音调相同
  • 12. “猴子捞月” 的寓言中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入水里了!”对于“水中的月亮”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 . 井底距水面 10m ,所以“水中月 ”到水面的距离为 10m C . 水中的月亮非常明亮,它也属于光源 D . 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虚像
  • 13. 下列关于“光 ”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孔成像 ”所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 .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 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 D . 光始终是沿直线传播的
  • 14.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的分析,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立竿见影 ”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 ”的知识来解释
    B .
    从本质上看,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
    C .
    “倒影 ”实际上是由于光发生镜面反射形成的虚像
    D .
    人眼从潜望镜中看水面上的舰艇时,看到的是实像
  • 15. 关于下面四个事例中所涉及的能量转化,对应分析错误的是( )
    A .
    风机桨叶带动发电机发电,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 .
    自行车运动员奋力蹬车时,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C .
    行驶的高速电动列车,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 .
    古人“钻木取火 ”,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有 9 个小题,共 36 分)
  • 16. 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是  cm ,为了减少读数产生的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  的方法。

  • 17.  2023 年 2 月 6 日凌晨,土耳其 7.8 级地震来临前,街道上的小狗发出阵阵哀嚎!原来,这是小狗提前感知到了地壳运动产生的  。人耳不能感知是因为这类声波的振动频率太(选填“低 ”或“高 ”)。

  • 18.  小明与小华同时沿笔直公路进行跑步训练,他们的“路程—— 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看图可知:小华作 运动;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于/等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 19.  一只丹顶鹤在水塘中觅食时,它的下方竟然出现了两幅影子(如图所示)!仔细分析可知:影子 (甲/乙)是由于光发生反射所形成的;另一幅影子则能用  知识来解释。

  • 20. 如图所示是 2023 年杭州亚运会龙舟比赛男子 200 米直道竞速赛夺冠现场:鼓手是 15 岁的陈梓桓,他敲鼓时时轻时重,是为了改变鼓声的  ;水中的鱼儿会被鼓声惊走,说明  能够传声。

  • 21.  刚满 17 岁的黄雨婷出战 2023 杭州亚运会女子 10 米气步枪比赛,夺得冠军。在射击过程中,“枪” 声是通过 传到现场观众耳朵里的;运动员们通常会佩戴耳塞, 目的是在 处减弱噪声。 

  • 22. 如图所示,太阳灶是利用光的  原理来会聚太阳光、从而加热食物的;放电影用的银幕总是用粗糙的白布(而不是白玻璃),是为了使光发生  反射。

  • 23. 学校楼梯口处的平面镜高 1.2 米,身高 1.7 米的小明站在镜子前,他的像高  米,若他以 1.2m/s 的速度垂直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选填“越来越大 ”、“越来越小 ”或“保持不变 ”)。
  • 24. 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度角,则反射角等于 度;如果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增大5度,则反射角将会 (选填“增大5度” 、“减小5度” 、“增大10度”或“减小10度” )。
三、作图与计算(有 3 道小题,共 16 分,25 题 4 分,26 题 6 分,27 题 6 分)
  • 25.     
    1. (1) 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相应的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2. (2) 如图所示,A′是人眼从平面镜中看到烛焰上一点 A 的像,请完成人眼看到 A 点的光路图。

  • 26.  国庆长假,小明随爸爸一起自驾游。途中,他观察到汽车速度计的指针某一时刻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问:

    1. (1)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km/h?合多少 m/s?
    2. (2) 行驶到“夏家河大桥 ”上时,发现路牌显示此桥全长 4500m ,请问汽车以这样的速度通过大桥(车身忽略不计),需要多少 min?
  • 27. 如图是我国“奋斗者”号无人潜水器。在某次下潜实验中,潜水器从接触水面开始以 20m/s 的速度匀速下潜,50s 时悬停在海中某一深度,并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 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回波。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 1500m/s ,求:

    1. (1) 潜水器下潜 50s 的深度
    2. (2) 此海域的深度
四、实验探究(每空 2 分,共 18 分)
  • 28.  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小花同学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 (1) 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____;
      A . 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 . 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 . 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 . 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 (2) 经调整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变少,听到手机声音的 (选填“ 响度” 、“音调”或“音色” )有明显变化,此现象说明声音 (选填“ 能”或“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小花是  得出的这一结论的。

      A.根据日常生活经验 

      B.用前述实验直接证实

      C.通过理论推导

      D.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

  • 29.  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

    1. (1) 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2. (2) 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 (选填“ 已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② , 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3. (3) 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 (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小轿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可以防止 (选填“车内 ”或“车外 ”)物体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五、选择题(每题有 1-2 个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 2 分,错选多选不得分,少选得 1 分,共 10 分)
  • 30. (2023八上·北京市期中)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B .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 C .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 速度的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 31.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凭听觉我们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是因为蝴蝶振翅的频率太低 B . 女同学的声带振动慢,频率低,音调就高 C .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 20~20000Hz 之间 D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中的“高 ”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 32. 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小华沿与镜面平行的直线从 A 走到 D ,从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 AD 直线所作垂线的交点分别为 B 、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华只有行走到 BC 段才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像 B . 小华在 AB 段或 CD 段行走时,平面镜中无法形成自己的像 C . 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 . 此过程中,小华如果在平面镜和像之间放一不透明的木板,他就看不到自己的像
  • 33. 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命中目标,在平面镜不动的情况下,可将激光笔( )

    A . 平行向左移动 B . 平行向右移动 C . 沿顺时针转动 D . 沿反时针转动
  • 34. 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是在法国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音间隔为 2.6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铁管的长度为 972m ,则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 . 第一声由在空气传来的声音,第二声是由铸铁传来的声音 B . 人耳听到的声音是由铸铁振动产生的 C .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约为 3755m/s D . 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第一次声音的回音
六、综合题(6 题 4 分,7 题 6 分,共 10 分)
  • 35. 如图甲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装置。图中 A 、B 是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

    1. (1) 如图甲,点燃蜡烛 A ,小心地移动蜡烛 B ,直到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为止,以此来说明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 ”、“等效替代法 ”或“科学推理法 ”);
    2. (2) 如图乙所示,家里调皮的小猫不小心将镜子摔成了两半,若将其中的一半平行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照镜子时,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____;
      A . 都不能成像 B .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 .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 .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3. (3) 小明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突发奇想用两块手表替代蜡烛 A 、B ,正对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丙所示),此时 A 手表指针指在 9 点整,那么 B 手表的指针应调至  点才能与 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4. (4) 如图丁是由本实验得出结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间的距离为m。
  • 36. 如图所示是小明一家外出游玩期间,汽车在两山之间的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情形。在距离前山 450 米处鸣笛,过了 2.5s 后,小明听到前山传来的回声,又继续行驶 70m后听到了后山反射的回声,已知空气传声的速度为 340m/s ,求:

    1. (1) 声音传播 2.5s 的距离
    2. (2) 汽车行驶的速度
    3. (3) 两山之间的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