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1-10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 1. 小文在整理下面素材时对其中一些字音、字形有疑问,请你帮他完成素材整理。

    走到这棵银杏树下,我眼前忽然一亮:十几片银杏叶,就只有十几片,叶子的边缘,悄悄围 上了一圈儿花边儿一样的黄色,在满树银杏叶依然是绿色的领地里,就那么悄悄地,镶着金边 儿,好似长着金边儿的绿蝴蝶,静静依傍在众多的绿蝴蝶中,仿佛在( )酿着一个梦。这十 几片银杏叶,金边儿连成了一道曲线,涌动在贮蓄着绿色的海洋里,宛如十几朵小小的浪花,那 么小——不注意还真看不到呢——却那么欢快地,涌动出了初秋的姿容,真是美不可言。就是这么十几片,看起来那么着急,那么热情,恨不得再过几天,就要形成波涛,形成巨浪,汹涌在这 秋的季节里了。

    原来小小的树叶中蕴藏着自然更替的情趣与奥mì( )啊!

    1. (1) 为加点的汉字注音。

      曲( )线
      贮( )蓄

    2. (2) ( )内填上正确的汉字。

      niàng( )酿 奥mì( )

  • 2. 古诗文最能体现中华古韵。下面是小语同学整理的古诗文资料,请填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漫步古诗文园,我们跟随古人的足迹品文寻芳。读《峨眉山月歌》,跟随李白一起欣赏“峨眉山月半轮秋, ”的江月秋景;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遇到了“”所勾勒出的肝肠寸断、羁旅漂泊的游子;同曹操一起“观沧海”,可以领略“水何溶 澹, ”的宏伟气象,亦可从“.,若出其里”中感受诗人博大的胸怀;限随李 益远望“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大漠似雪,凄神寒骨的边城夜色;舟行江上,与王湾一起领悟“”(王湾《次北固山下》)所蕴含的时 序变迁和新旧交替的哲理。

  • 3. 小洛在学习时关注了课下注释和课后补白部分,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以下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该句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B . 动词和名词是我们常见的两类词。“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这句话中,“手指”“花叶”是名词,“搓捻”是动词。 C .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 的言谈、逸事,可以分为《言语》《方正》等篇。 D .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尊君”与“家君”,前者谦称自己的父亲,后者尊称对 方的父亲。
    2. (2) 比喻,能够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提升文章感染力。请你运用至少两个比喻,写一段关 于秋天的文字,100字左右。
  • 4. 在学习“精读课”之前,你有关注“课前预习”的习惯吗?请你仔细阅读以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预习”部分,说说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习

    ◎默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有利于较快把握文章大意。试着采用默读的方式, 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如果遇到生字、生词,可用猜读法 或暂时跳过去,留待以后再去学习、积累。

  • 5. 在学习“自读课”时,“阅读提示”部分对我们学习课文有很大的帮助,根据《雨的四季》 “阅读提示”赏析以下句子中雨之美。

    阅读提示

    优美的写景散文常常用饱含感情的、细腻生动的笔墨,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 丽,分外灵动。……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全面感受这四季 之雨,让我们亲近雨,体会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

    句子: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 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赏析: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迎春花开

    ①远山在冬天时是苍翠的,有些深沉,春天来到后不久,就是满眼的葱茏了。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那将变成满山的斑斓,叫人好生向往。

    ②迎春花从严寒中而来,有骨气,又使巧力,早早把一片金黄“哗”的一下呈现在人们眼前, 好闻的淡淡的香气,立马在墙隅、溪头、坡地弥漫开来。桃花的登场也不晚, 一树一树地连成 片,即使路边只有一两棵桃树开着花儿,也能晃亮人们的眼睛。梨花开得相对安静一些,那素 色的白尤其雅致。映山红是最烂漫的,它们齐心协力,把整座山染成了一片红色。花儿们仿佛 攒足了劲,互不相让,争先吐艳,一步步提升着春天的颜值。

    ③雨水节气刚落地,草木纷纷萌动。柳树迫不及待地绽出了新芽。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 后握成小小拳头,再接着舒展为一鲜辫嫩黄, 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小草呢,“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昨日的印象,今天再去瞧瞧,已经是“浅草才能没马蹄”了。

          ④鸟儿们早早地忙活起来了。八哥长得虽不灵秀, 一副黑黑的外表,却什么地方都去串一串门,很是打眼。它们蹲在那里时有些憨呆,但是飞起来时,那扑扑的响声却引天注意。灰喜鹊和花喜鹊们,从清早到傍晚一直叽叽喳喳。麻雀们叫声细亮, 一群群地飞起、落下,像一阵阵 掠过的风。黄莺婉转地歌唱着,在枝头上兀自闪亮。燕子刚一回来,就喜滋滋地四处造访起 来,它们轻盈地飞翔着,成为一道迷人的景致。

    ⑤ 在南方,雨水总是贯穿春天的全过程。 一开始;春雨绵绵,落到水面上,只留下浅浅的“针眼”;后来,春雨有些急起来,四处的水面被碎碎地敲着,现出许多小小的漩涡来;再后来,雨 帘就织得有些粗了,  水面上的水花一朵朵盛开,雨落到池塘里,咚咚咚地响。 夜里,雨继续下着,人们枕着一片雨声入睡。

    ⑥“一年之计在于春”“人勤春早, 一早百早”这些谚语很朴实,也很直接。春给全年定下基调,春天忙得越热乎,秋天就会收获得越欢实。这个季节,在乡下,人们除了闹元宵、祭祖、婚丧大事外,其他的活动就全是农事了。

    ⑦ 只要天气好,山坡上、菜园里,总是有人在劳作。渴了累了的丈夫,拄着锄头,用毛巾擦 擦脸,再灌下一大碗茶,然后仔细检查刚刚整理出来的土地。妻子呢,也休息一会儿,扯一把草 垫着坐下。还有小娃娃,在捉蝴蝶,或在玩土粒, 一脸沟笔地笑。这样的场面在田野上常常可 见,很是温暖动人。只要勤快点赶上时节,又照料得周全些,那些黄瓜、南瓜、丝瓜、茄子、辣椒、豆角等,都会争气的。它们你追我赶,铆足劲生长 ……

    ⑧田里的工夫更是要抢的。下雨了,家家户户就赶快给田蓄水,让水把田土泡发,这样,犁田就得深一些,泥巴就容易碎一些。犁田时,田野里到处是吆喝牛的声音;水鸭子不停地把嘴伸进水里找螺蛳;杜鹃鸟叫唤着“布谷布谷”不歇气;小河哼着小调朝下游跑远;一只白鹤降落,梳着羽毛,款款走动……这一切,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春耕图”。再接着,就是插田了。要不了几天,水田就涂上了墩嫩的绿,清新喜人。插田时要唱歌,赛着唱,这边起,那边接,有独唱,也有合唱。歌声在山谷间荡来荡去,回声不断,充满着快乐和自豪 

    (作者:陈爱民,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将下面横线处补充完整。

      , 互不相让 — —春回大地 -- ,轻盈飞翔——春雨润春,听雨入眠——人勤春早,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燕子刚一回来,就喜滋滋地四处造访起来,它们轻盈地飞翔着,成为一道迷人的景致。

      ②水面上的水花一朵朵盛开,雨落到池塘里,咚咚咚地响。

    3. (3) 请将下面的文字与本文第②段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写景顺序上有何不同。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摘自朱自清《春》)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合欢,合欢

    ①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 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者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级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③ 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 , 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架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①,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 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 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满,而在头顶,却 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 ……”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站在 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 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我感到十分茫然。

    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 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 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 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⑧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作者:李晓东,有删改)

    【注释]①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 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 (1) 【读文梳理】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思路,补全思维导图。


    2. (2) 【注重品读】仿照例子,并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朗读卡片。

      朗读卡片

      【 示例 】

      句子: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

      朗读设计:这句话的语速要慢,“丝丝缕缕”要重音轻读,突出合欢淡雅悠长的芬芳,表达了作者对合欢的喜爱,

      句子: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从语速、语气和轻重音等角度进行设计)

      朗读设计:

    3. (3) 【展开讨论】小语和小文就文章的写法进行讨论,帮助他们完成对话。

    4. (4) 【形成联结】小语推荐本文为七上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单元导语与目录,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①单元导语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

      ②目录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6.散步/莫怀戚

      7.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8.《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 8.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小语和小文展开了讨论,请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乙】

    季札0将使于晋,带宝剑而行,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为有晋之 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徐君已死矣,悔之,于是解剑致嗣君④。嗣君曰:“先君无命, 孤不敢受。”季子乃至墓,以剑县⑤徐君墓树而去。

    【注释】①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②过:探望。③徐君:徐国国君。④嗣君:继位的国君。⑤县:同“悬”,悬挂。

    小语:文言文朗读很重要。准确的朗读停顿,是理解文意的前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我觉得除逗号外应该是停顿两次,用^/”标识出应为: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文:除了关注“句读”,还要明确重点字词的解释,如“不亦说乎”中的“说”是一个通假字、可解释为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在这里可解释为:③还有的词,词性直接发生了改变,如“传不习乎?”的“传”,在文中动词用作名词,意思变成了“④”。

    小语:掌握了关键字词的意思,还需要明确整句话的翻译。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用现代汉语理解为;⑤

    小文:通过朗读和理解,我发现《论语》中的很多内容都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关,如“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属于⑥ 。(1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属于⑦

    小语:小文,曾子认为与朋友相交要守信,那乙文季札的行为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说说 你的理解吧。

    小文:⑧ 。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灵独立于身体之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B . 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早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看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C . “左迁”指降职,“过五溪”说明友人被贬旅途之艰辛;“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龙标”指王昌龄。 D . 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2. (2)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四、名著阅读(共4分)
  • 10. 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了鲁迅的多面性。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形象

    作品

    内容

    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

    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 销进行猛烈抨击。

    饱含深情的鲁迅

    《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生活充满了乐趣。

    幽默的鲁迅

    《藤野先生》

五、作文(共50分)
  • 11. 属于我们自己的作文专辑《我们的“朝花夕拾”》创刊啦,现向广大同学征稿。

    投稿专栏

    具体要求

    参考角度

    专栏一

    “我的百草园”

    具体地、生动地描写一处景致:

    比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绘声绘色地描 写了一个生机趣味的景致,我们生活里是否也有这 样有趣的一方小天地呢?又如……

    专栏二

    “我的童年”

    记叙童年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

    比如《五猖会》,在“我”正准备去看庙会的时 候,父亲却让“我”背书,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和父母 也会发生矛盾呢?又如 ……

    专栏三

    “戒的挚友/

    亲人/老师 ……

    写一个你印象很深的人

    比如《从百草四到三味书屋》里刻画了一位有戒尺但不帝用,陶醉时拗过去读书的老先生。你的老师、同学有没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呢?又如……

    【写作提示】①选择一个专栏投稿

    ②可借助参考角度来进行构思,也可另选角度。

    【写作要求】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