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高铁新城实验学校2022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

更新时间:2023-12-07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 1. 地球所有的水资源都汇集到一起也只能形成一滴直径约1384千米的水珠,如图。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地球公民应尽之责,下列家庭用水习惯中,你认为既科学又经济的是(      )

    A . 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 B . 刚买的新车每天都用水冲洗 C . 洗菜、淘米,洗衣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 D . 洗碗筷时不间断地冲洗
  • 2. 图示的物品中,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是(      )
    A . 针筒吸药液 B . 高压锅炖汤 C . 真空式扫路车扫地 D . 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 3. (2021八下·黄岩开学考) 温州苍南有“世界矾都”之称,迄今有600多年的炼矾历史。制取的明矾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于制备发酵粉、油漆等,其制作流程为:煅烧明矾石→加水溶解→蒸发浓缩→析出结晶物...如图是明矾制作过程中的结晶环节,能作为判断结晶池中液体为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 . 溶液澄清透明 B . 溶液均一稳定 C . 溶液浓度较大 D . 池底晶体析出
  • 4. 有一杯t℃时的硝酸钾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x克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有y克没有溶解;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2克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A . B . C . D .
  • 5.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水循环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B . 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 C . 陆上内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水量一样大 D . 水循环使水体之间不断转化
  • 6. (2022八上·余姚期中)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溢水杯盛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挂一个实心铁块,示数为F1;将铁块缓慢浸没水中(未接触溢水杯),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p<p B . 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F<F C . 铁块受到的浮力F=F2-F1   D . 小烧杯中水的重力G=F1-F2
  • 7. (2020八上·余杭开学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 . 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 . 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D . 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 8.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 .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 .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 .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 9. (2021八上·拱墅开学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水是常用的溶剂,溶剂不都是水 B .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稳定性不同 C .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D .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 10. 下表是不同温度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20406080
    溶解度/gNaCl35.736.036.637.338.4
    KNO313.331.663.9110169
    A . 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 B . 将80℃时NaCl、KNO3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 C . 40℃时,将5gNaCl、5gKNO3分别加入1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 . 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20℃
  • 11. 要使含水99%的a克氯化钠溶液中的含水量降为98%,应蒸发掉水的质量为( )
    A . 0.1a克 B . a克 C . 0.5a克 D . 0.2a克
  • 12. 向50克水中加100克稀硫酸,混合后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则原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 . 20% B . 18% C . 8% D . 6%
  • 13. 某天然浴场的水底布满了小石子,游泳者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脚底感觉越来越疼,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小 B . 脚底感觉越来越疼,因为人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C . 脚底感觉越来越不疼,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 D . 脚底感觉越来越不疼,因为人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 14. 固体甲、乙、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甲、乙、丙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020406080
    溶解度/g0.180.160.140.120.09
    35.736.036.637.338.4
    13.331.663.9110169
    A . 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 20℃时,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31.6:100 C . 分别将等质量的乙、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丙>乙 D . 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甲>丙
  • 15. 如图所示,小试管中盛有水和石蕊试液,U型管两侧内水面持平。向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石蕊试液变红,且U型管两侧水面左低右高,则加入的物质为:(      )

    A . CaO B . NaOH C . 浓H2SO4 D . NaCl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17分)
  • 16. (2021八上·金华期中) 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查阅资料]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着两种变化,可形象地表示为变化一扩散过程吸收热量;变化二水合过程放出热量。这两种变化的强弱决定了溶解过程发生的现象。

    [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实验过程]

    1. (1) 上述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处操作错误,应改正为
    2. (2) 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得出溶液温度变化的情况,请你说一说小明同学的理由是
    3. (3) 反思交流]氢氧化钠溶解后,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17. 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填出大气层的名称A.,B,C
    2. (2) A层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
    3. (3) 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填字母)
    4. (4) 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5. (5) 图中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这是因
    6. (6) 300km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因为
  • 18. 有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球,其密度分别为水的密度的2倍和7倍。把它们分别挂在两个弹簧测力计的下端。然后将两球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比为
  • 19. 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制备和生长实验,配制了某温度时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静置、冷却到室温,观察晶体的生长,如图。

    1. (1) 能判断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的方法是____。
      A . 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 B . 溶液冷却,有蓝色晶体析出 C . 蒸发少量水,有蓝色晶体析出 D . 加入硫酸铜晶体,晶体质量不变
    2. (2) 现称取49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配成150克某温度时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室温,共析出50克硫酸铜晶体,请计算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20. 小璐同学从学校附近中河里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不规范的是(填序号)。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末端颈尖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②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性除去杂质和异味。

    ③在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硬水。

    ④生活中常用(填“煮沸”“静置沉淀”或“过滤”)的方法进行杀菌消毒,并起到降低水的硬度的作用。

    ⑤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惜水。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填序号)。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

    C.工业上冷却水重复利用     D.园林浇灌用滴灌、喷灌

三、探究题(每个空格1分,共17分)
  • 21. 读“北京,武汉,广州,哈尔滨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完成;

    1. (1) 根据最高月气温和最低月气温年较差,将水量的多少和各月的分配情况,分析判断四个城市分别是:A、B、C、D
    2. (2) 根据各城市降水量的情况分析,降水量集中在季;
    3. (3) 我国南北方的雨季早晚长短不同,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时间;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时间
  • 22.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科学小组的同学经过询问老师后只知道是NaCl、NaOH、Na2CO3、NaHCO3溶液中的一种,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进行猜想】猜想Ⅰ:原溶液的溶质是NaCl。

    猜想Ⅱ:原溶液的溶质是NaOH。

    猜想Ⅲ: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Ⅳ:原溶液的溶质是NaHCO3

    【查阅资料】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 , 因为

    【进行实验】

    ⑴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

    ⑵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写出生成白色沉淀A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获得结论】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且已变质。

  • 23. (2019八上·椒江月考) 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在一只塑料袋(塑料袋很轻很薄)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有水的塑料袋所受重力的大小。再将塑料袋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变,说明盛水的塑料袋排开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继续将塑料袋慢慢浸入水中,当观察到现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由此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小华准备将塑料袋装满水做同样的实验,操作时发现,塑料袋尚未完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已为零,这是缘故。

四、简答题(36分)
  • 24. (2019八上·天台月考)

    如图甲所示,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下方以恒定的速 度上升,直到全部露出水面。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摩擦力,求:(g取10牛/千克)

    1. (1) 石料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

    2. (2) 该石料的体积?

    3. (3) 该石料的密度。

  • 25. 我国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有趣的科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解读一下吧!
    1. (1) 我国古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你认为“露结为霜”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 (2) 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写道:“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意思是“花香扑人,便知天气暖和了;天气晴和,喜鹊的叫声透过树林传出来。”请结合相关知识解释“花气袭人知骤暖”的原因。
    3. (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的《无题》中的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说法准确吗?为什么?
  • 26. 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为层;B为层;C为层。
    2. (2) A层的厚度不均,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较,高纬度地区较。该层最显著的特点是
    3. (3) 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层,臭氧主要集中在层。(填图中字母)
  • 27. 小科和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分别用以下两种方法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

    1. (1) 方法一中,小科在称量氯化钠固体时,他先在天平左右托盘上放上相同的纸片,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接下去他应(写出具体操作),再往左盘逐渐添加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重新平衡。
    2. (2) 方法二中,小明应用量筒量取毫升水,若他在做这一步时俯视读数了,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3. (3) 方法一中的“溶解”和方法二中的“混匀”,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